"营改增"后怎样计算应扣缴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 营改增试点范围的非居民企业在计算缴纳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增值税、附加税费时计税基数应如何确定的问题。 例:1:非居民企业与境内公司签订特许权使用费合同(假设该合同在营改增前需在地税缴纳营业税),合同价款100元,(合同约定各项税款由非居民企业承担),如何计算扣缴企业所得税及增值税及附加(假设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6%,地方附加税费共计10%)?分析:增值税为价外税,计算扣缴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含税所得额应为不含增值税的收入额扣缴增值税 = 100/(1+6%) * 6% = 94.34 ×6% = 5.66元扣缴企业所得税 = 94.34×10% = 9.43元扣缴附加税费 = 5.66×10% = 0.57元实际应支付给非居民企业的税后价款 = 100-5.66-9.43-0.57 = 84.34元。
营改增后增值税可以扺扣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吗 营改增后,增值税是不能可以扺扣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是价外税,与成本和利润无关。
营改增后墓穴经营企业是否免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营改增后墓穴经营企业,营业税免税,那么免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还是原来的征收办法。
营改增后建筑业交完增值税后还用交企业所得税吗 就是营业税改成增值税而已,其他变化不大,增值税,城建税,增值税教育费附加,增值税地方教育费附加,印花税,企业所得税税
“营改增”补贴,是否计缴企业所得税 根据现行税收政策,企业获得“营改增”财政补贴,应当计缴企业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 *** 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第一条规定,企业取得的来源于 *** 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等,属于财政性资金,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尽管该条第(二)条规定,“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但“营改增”财政扶持政策是各地自行出台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没有规定专项用途,更未经国务院批准,因此“营改增”补贴不属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
再对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第一条规定,企业获得财政性资金要同时符合三个条件方能作为不征税收入——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 *** 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而企业获得“营改增”补贴,根本就拿不出相关的文件、资金管理办法等。因此,“营改增”补贴要计入收入总额,计算缴纳所得税。
预缴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营改增之后,房地产公司如何预缴企业所得税? 房地产营改增后,预售产品时预收房款, 在企业所得税季度预交时,以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为预征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比如地级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三季度预收售房款1000万元,那么该纳税人三季度应预缴企业所得税:
1000万元÷(1+11%)×10%×25%=22.52万元 (其中的毛利率依据国税发[2009]31号规定)。
如果属于《建筑施工许可证》合同约定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1日前的老房地产项目,可选择简易计税办法,则企业所得税预缴:
1000万元÷(1+5%)×10%×25%=23.81万元。
营改增后军队转业干部免征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吗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附件3《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第一条第四十款规定,1.从事个体经营的军队转业干部,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其提供的应税服务3年内免征增值税;2.为安置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就业而新开办的企业,凡安置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占企业总人数60%(含)以上的,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其提供的应税服务3年内免征增值税。
营改增后企业所得税的收入含税吗 营改增后企业所得税的收入是不含税。增值税都是价外税,销售额或营业收入都是不含增值税的。
营改增后广告公司还缴企业所得税吗 营改增,只是将部分现代服务业原来征收营业税的应税服务改为以增值税的应税服务征收增值税,这是属于流转税方面改革的内容,没有涉及到所得税方面的内容。所以营改增后原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还是应该继续缴纳企业所提税的。
营改增之后怎么报税问题一:营改增以后该如何报税???急!!! 50分 营改增了 你当然要报增值税
你应该属于小规模纳税人
去国税办个网上申报
无收入的月份报0
有收入在申报表填列不含税营业额 计算公式:[营业额÷(1+税率)×税率]
会自动生成税额
问题二:营改增以后,接手报税这方面工作,不懂该如何缴纳税款? 10分 1、店面出租。房产税、印花税要交。增值税要看是否符合优惠政策,现阶段优惠是月(或季)不超过3万(季度为9万)免增值税。城建、教附是以增值税缴纳金额为计税基础的。
发票上的金额是48000,不是50400.
不含税租金为:2500-2500/1.05*0.05=2380.95
房产税用不含税租金乘税率=2380.95*12%=285.71
增值税=2500/1.05*0.05=119.05
附加税用增值税额119.05乘各自税率
印花税用2500(合同金额)乘税率
问题三:2016营改增纳税申报后怎么办 营改增以后地税的主税营业税取消、只需要申报附加税了,主税就是增值税就得在国税申报了。
问题四:营改增小规模纳税人如何申报,包括地税和国税的 营改增以后一般的小规模纳税人国税需要申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小规模纳税人)》以及《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附列资料》在税控软件里都可以看到,均为网上申报。如果是实行差额征税的还有相应的明细或者是广告服务业文化事业建设费申报,具体的弗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地税和原来一样,均为网上申报,只是不需要再选择营业税了,个税、城建、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等还需要申报。这个月应该有印花税年度申报。
问题五:营改增后小规模纳税人如何报税 1、营改增后,就要分小规模企业和一般纳税人企业了。小规模税率3%,一般纳税人税率交通运输业是11%。 2、小规模企业需要专用票,需要去国税局申请代开,税率依然是3%,收到该票的企业可以抵扣3%。税率高低,不是按票种类决定,而是开票企业的纳税人资格决定的。
问题六:营改增后如何交税 以下回答来自于北京诚力财务代理
国税是交增值税不是营业税,如果你已经与国税和开户行签过三方扣款协议,就不用去银行缴纳了,填完申报表>>保存报表>>提交>>点状态查询>>提示申报成功、税款XXX、是否扣款>>点击是,就扣款了。每月15日前。
问题七:该报税了,营改增后需要哪些资料 营改增一般纳税人必报的纳税申报资料包括纳税申报表及其附列资料和纳税申报其他资料两类。(一)纳税申报表及其附列资料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简称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表及其附列资料包括: (1)《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一)》(本期销售情况明细);(3)《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二)》(本期进项税额明细);(4)《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三)》(应税服务扣除项目明细);一般纳税人提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应税服务,按照国家有关营业税政策规定差额征收营业税的,需填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三)》。其他一般纳税人不填写该附列资料。(5)《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情况表》。(二)纳税申报其他资料1、已开具的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和普通发票的存根联;2、符合抵扣条件且在本期申报抵扣的防伪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的抵扣联;3.符合抵扣条件且在本期申报抵扣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购进农产品取得的普通发票、运输费用结算单据的复印件;4.符合抵扣条件且在本期申报抵扣的代扣代缴增值税的税收通用缴款书及其清单,书面合同、付款证明和境外单位的对账单或者发票; 5.已开具的农产品收购凭证的存根联或报查联; 6.应税服务扣除项目的合法凭证及其清单; 7.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资料。 防伪税控企业还应携带税控IC卡或报税盘报送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发票汇总表及明细表。 营改增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要带上以下资料:必报的纳税申报资料包括纳税申报表及其附列资料和纳税申报其他资料两类。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表及其附列资料包括:(1)《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附列资料》。小规模纳税人提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应税服务,按照国家有关营业税政策规定差额征收营业税的,需填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附列资料》。其他小规模纳税人不填写该附列资料。
问题八:营改增之后,个人所得税怎么申报 营改增之后,个人所得税申报没有改变,原来怎么申报,现在还是怎么申报。
营改增后,企业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要交什么税企业银行存款不征增值税,但是企业所得税收入总额项,征收企业所得税。不涉及其他税收。
增值税
财税[2016]36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附件2: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
第一条,(二)不征收增值税项目:“2.存款利息。”
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 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五)利息收入;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五)项所称利息收入,是指企业将资金提供他人使用但不构成权益性投资,或者因他人占用本企业资金取得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