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风险账务表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07-25 19:06:01

税务局进行纳税评估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分析财务报表,从企业的财务报表中识别税务风险。

那么税收风险是如何隐藏在会计报表中的?怎样从财务报表中识别税务风险?来一起看看吧。

根据税务总局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

这里提到的数据信息,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企业的财务报表。

税务局通过系统自动提取财务数据,再与指标预警值进行比对,从而发现涉税疑点。

下面几个比较重要的财务数据指标可以识别到税务风险:1、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如果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超过了预警值范围,税务局就有可能人为你存在少计收入或者多列成本等问题,税管员有有可能下户来企业查账,当然,企业正常的收入下滑也是可能的。

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产成品成本×100%,分析这个财务指标,判断是否存在账外销售问题、是否人为调整产品成本等问题。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税务局会有一个指标预警值,如果超过了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增值税税收负担率负担率=(本期应纳增值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100%,税务局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设置了一个预警值范围,税负异常的都有可能进去税务风险识别的范围。

所得税税收负担率负担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都是通过预警值的监测,从而发现税务风险。

以上是一些比较通用的一些财务数据,通过财务报表的各个会计科目的比对,可以发现很多问题的,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的指标可以识别税务风险,如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等,以及期间费用增长是否合理。

但是不能通过完善财务报表的数据来减少税务风险!在现实当中,有些企业会这么做,比如有的企业隐瞒销售收入或者少申报收入,但是又害怕进项太多,导致增值税税负太低引起税务局的监控,于是在取得进项发票后,故意不认证抵扣,让税负处于一个相当合理的水平,从而躲开税务局的风险监控。

但是,这样不抵扣的进项发票会形成滞留票,这一样会引起风险异常的。

费尽心机在那弄财务报表,一旦被税务局查到,不仅仅是补税的问题,还会有罚款的,也影响公司的纳税信用等级,真的是得不偿失。

所以,还是要如实申报税款,如实上报你的财务报表。

总之,财务报表企业生产经营的数据化表达,各个数据之间都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反应出税务风险,切不可为了逃避税款而去人为调整财务报表,正常申报税款才是关键。

税会计怎么做账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其他业务收入 60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60*0.17。

借:其他业务成本50万,贷:原材料50万。

拓展资料税务会计是进行税务筹划、税金核算和纳税申报的一种税务从业人员。

通常人们认为税务会计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自然延伸,这种自然延伸的先决条件是税收法规的日益复杂化,在中国,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多数企业中的税务会计并未真正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中延伸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税务从业人员。

税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

税务会计要对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及其缴纳情况进行记录、计算、汇总,并编制出纳税申报表;税务会计要对纳税人纳税义务及其缴纳情况,进行控制、检查,并对违法行为加以纠正和制裁。

这种反映和监督,只能在作为纳税人的企业单位里进行,并由纳税人的会计人员去实施。

企业税务会计需要在多种纳税方案中通过事先筹划,合理安排公司筹资、投资、经营、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针对采购、生产经营以及内部核算等进行合理决策,利用国家法规积极税务筹划。

同时通过软件产品与国家涉税系统进行信息传递与要素延续,对企业经营过程涉及的诸多税种(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出口退税等)进行业务处理。

既可准确核算各种应纳税金进行申报纳税,提高财税人员工作效率,也可对企业账务、票证、经营、核算、纳税情况进行评估,更好帮助企业正确执行国家税务政策,进行整体经营筹划及纳税风险防范,为企业管理决策献计献策,为创利打下坚实基础。

在既保证企业完成利税义务增加自身"造血"能力,降低税收负担,也提高了税后利润,实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其他应付款”长期挂账,隐藏的税务风险,该怎么处理(三)

风险七:企业计提职工薪酬未实际支付

企业计提的未实际支出的工资薪金,长期挂在其他应付款科目,并且未实际支付,存在企业所得税前不得扣除的风险。

例如:某企业2020年计提工资薪金40万元,一直尚未实际支付,那么企业提取但未实际支付的工资薪金40万元不得做税前扣除。

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工资薪金 40万元

贷:其他应付款-工资薪金40万元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3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等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企业年度汇算清缴结束前支付汇缴年度工资薪金税前扣除问题,企业在年度汇算清缴结束前向员工实际支付的已预提汇缴年度工资薪金,准予在汇缴年度按规定扣除。

风险八:企业计提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未实际支付

企业计提的未实际支出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长期挂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一直未实际支付,存在企业所得税前不得扣除的风险。

例如:2020年企业计提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50万元,一直尚未实际支付,企业提取但未实际支付的相关补充保险支出50万元不得税前扣除。

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补充保险 50万元

贷:其他应付款-补充保险 50万元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27号〕)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

风险九:自然人股东分红

企业将应付自然人股东的红利计提到个人名下,挂在其他应付款科目,存在个人所得税的风险。

例如:某公司账面上长期挂账:应付利润,贷方金额400万元,通过查看明细账,属于之前计提未发的红利。是否存在个税风险?

账务处理如下: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00万元

贷:其他应付款——李总 400万元

只要计提到了股东个人名下,就应按税收法规规定代扣代缴20%的个人所得税150万元。若是企业暂时不想分红,建议财务不要进行计提利润分红的账务处理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征税问题的通知》:扣缴义务人将属于纳税义务人应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收入,通过扣缴义务人的往来会计科目分配到个人名下,收入所有人有权随时提取,在这种情况下,扣缴义务人将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分配到个人名下时,即应认为所得的支付,应按税收法规规定及时代扣代缴个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大家都在看

案例分析:用好科目余额表 找出税务风险点

企业科目余额表反映了各会计科目在会计期间的金额变动及结余情况。从实践经验来看,对于百货公司这类经营范围广泛、经营模式多样、业务体量庞大的企业来说,通过对科目余额表的梳理和分析,能有效诊断出税务风险疑点,提前扫除税务

如何发现财务报表中的纳税风险

税务机关对于企业的征收管理,有两种方式: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税收征管是基于企业的财务信息,所以财务信息是揭示税收风险和企业应纳税义务的最直接因素。那么识别税收风险主要依托哪些会计信息呢?1.财务会计报告1.1资产负债表

税务局要填写风险核查情况反馈表,无风险怎么写情况说明。

税务要情况说明表,怎么写?其实随便扯点理由就可以了比如经营不善扯大点就是金融危机我代的企业销户就是写的因为经营不善长期亏损申请销户送货地址不符,如何写情况说明交给税务局首先,写明账务上xx物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