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企业税务风险防范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07-29 19:17:11

增加支出,减少利润。

这个看起来虽然荒谬,但确实是企业一直以来运用的手段,粗暴简陋的如虚开发票,虚增人口,人为虚假增加成本,这样企业利润就会减少,企业所得税就会增加。

金税三期上线后,虚增人口和虚开发票这些手段风险太大,于是很多企业采取代开发票等真实发票开具的方式,虽然这样的点数有点高达8个点,但总归低于所得税的25个点,但这样同样存在隐患,因为这一笔钱总归要成本来接受,一旦暴雷,那就会牵连一串。利润高的企业最好不要这样避税,风险太大。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合理避税

国家最近两年的税务关键词就是减税降费,增值税再次下调,所得税和增值税对于小微企业优惠力度更大,对于高校企业和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税务扶持。

小微企业所得税100W以内5%,100W-300W部分10%,高新企业所得税15%,而且高新企业允许10年亏损,都极大的减轻了中小企业和新生行业的税负负担,公司利润高可以这样合理避税

注册在避税天堂来减轻税负

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经济的发展,都会在一定的区域设置税收优惠园区,给与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注册这些地方的企业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享受低税率政策,高利润企业避税的天堂

合理转移利润

注册多个公司,来合理转移利润,把利润转移到税负最低的公司。

目前的个人独资企业+核定征收的方式,可以把综合税率控制在5%以内,而且合理合规,可以极大的让利润太高合法避税。

怎么合理避税?

合理避税的主要方法:

利用税收的差异性避税。

利用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税负差异避税,如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等;利用行业税负差异避税,如生产性企业,商贸企业,外贸出口企业;利用不同纳税主体税负差异避税,如内外资企业、民政福利企业等;

利用不同投资方向进行避税,如高新技术企业;利用组织形式的改变,如分设、合并、新办;改变自身现有条件,享受低税收政策,如改变企业性质,改变产品构成,改变从业人员身份构成等。利用特殊税收政策,如三来一补、出口退税。

利用税法本身存在的漏洞。

利用税法中的选择性条文如增值税购进扣税的环节不同,房产税的计税方法(从租从价)不同;利用税法条文的不一致、不严密,如对起征点、免征额等;还有利用一些优惠政策没有规定明确期限的,如投资能源、交通以及老少边穷地区再投资退税等,无时间限制。

转让定价避税。

关联企业高进低出,或者低进高出,转移利润,涉及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或增值税等;改变利息、总机构管理费的支付,影响利润;改变出资情况,抽逃资本金等,逃避税收。

资产租赁避税。

如关联企业中,效益好的向效益差的高价租赁设备,调节应纳税所得,求得效益好的企业集团税收负担最小化;关联企业之间资产相互租赁,以低税负逃避高税负,如以缴纳营业税逃避缴纳所得税。

避税地避税。

纳税人利用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特区、开发区、保税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在这些低税负地区虚设常设机构营业、虚设中转销售公司或者设置信托投资公司,转移利润从而减少纳税。

让利销售避税。

让利销售减少销项税额,大幅降低销售价格,以换取价格优势,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但国家税收(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受到影响,对企业有益而对税收不利。

运用电子商务避税

电子商务是指交易双方利用国际互联网、局域网等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电子商务活动具有交易无国籍无地域性、交易人员隐蔽性、交易场所虚拟化、交易信息载体数字化、交易商品来源模糊性等特征。电子商务给避税提供了更安全隐蔽的环境。

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隐蔽性,避免成为常设机构和居民法人,逃避所得税;利用电子商务快速的流动性,虚拟避税地营业,逃避所得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利用电子商务对税基的侵蚀性,隐蔽进出口货物交易和劳务数量,逃避关税。

因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既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同时也给我国在内的各国税收制度提出了国际反避税的新课题。

扩展资料合理避税的技巧:

管理费用

企业可提高坏账准备的提取比率,坏账准备金是要进管理费用的,这样就减少了当年的利润,就可以少交所得税。

企业可以尽量缩短折旧年限,这样折旧金额增加,利润减少,所得税少交。另外,采用的折旧方法不同,计提的折旧额相差很大,最终也会影响到所得税额。

用而不费

中小企业私营业主应考虑到如何对经营中所耗水、电、燃料费等进行分摊,家人生活费用、交通费用及各类杂支是否列入产品成本。

当今的企业界,这一项被频繁运用。他们将自己买房子、车子的支出,甚至子女入托上学的费用都列支在公司经营项目。这样处理并不为国家政策所允许,虽然此方法在时下的企业界并不鲜见,但我们在此并不提倡。

职工福利

中小企业私营业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考虑在不超过计税工资的范畴内适当提高员工工资,为员工办理医疗保险,建立职工养老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职工教育基金等统筹基金,进行企业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等等。

这些费用可以在成本中列支,同时也能够帮助私营业主调动员工积极性,减少税负,降低经营风险和福利负担。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支出赢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销售结算

选择不同的销售结算方式,推迟收入确认的时间。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延迟收入确认的时间。延迟纳税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节税的效果。

常用的避税方法有很多,但一般不外乎: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转移定价法、成本计算法、融资法和租赁法。

优惠政策

新税法的颁布实施将减免税的权力收归国务院,避免了减免税过多过乱的现象。同时,税法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避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理避税

如何避免虚开发票?

单靠一张发票并不足以支撑业务是真实合理的,仅靠一张发票入账无论是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还是税务管理上都存在漏洞和风险。

金税四期的上线,意味着企业更多的数据被税局掌握,国家对企业业务也要进入强监管时代。企业唯有提前做好自查自纠、积极应对,才能降低税务风险。

那么,企业如何才能保障费用报销的真实合理合规,避免被判定为“虚开”的风险?

管控前置

消费即合规

业务数据是财务管理的源头,财务部门在进行核算工作时,也需要依赖业务部门的合规操作,以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然而现实中,企业费用往往被认为是管报销,缺乏对于费用发生前和过程中的管控。

员工提交差旅申请单,填写行程明细,自动关联预算和差标进行管控,业务审批通过后方可预订。

员工在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用车时,系统自动进行差旅标准控制,可一键筛选符合差标的商品,超标行为也能通过多种管控手段实现。预算、差规、稽核、补助等管控规则前置到消费行为之前,消费合规自动校验,实现“消费即合规”。

多附件区域预设置

票据也规范

报销时,需提供与报销相对应的原始凭证资料,包括发票和其他附件资料,从而来佐证业务发生的真实性。

通过平台,可以预先设置附件类型,规范具体各个业务类型、费用类型所需要附加的材料,业务人员可按业务类型上传不同业务文件,帮助企业更加合理合规的进行报销业务。

以会务费为例,在会议费的报销中,可以限制其必须上传会议通知、邀请函、会议现场照片等材料。通过规则设置,在进行会务费报销时,一旦业务类型为会议费时,则必须提交附件材料,否则无法报销。

智能票据核

审核高效又合规

在收票环节,通过高扫仪,根据订单类型,可批量完成发票的上传,通过OCR智能识别机器人,自动完成发票验真验重,识别发票的票面数据,自动校验发票真伪,确保发票合法合规,规避人为因素带来的税收核算错漏的隐患,降低税务风险。

*发票校验规则举例:抬头校验、归属人校验、发票与费用匹配关系校验、税务编码黑名单、发票销售方黑名单、敏感词(礼品、旅游、烟、酒)校验、销售方税号与印章一致性校验、重复校验、连号校验、逾期校验、发票金额校验、发票信息完整性校验、备注校验。

审单环节,智能审单机器人协同自动稽核,将稽核工作标准化、流程化。根据业务类型预先设置好校验规则后,智能审单机器人即可自动完成费用报销审核,财务工作省心又高效。

平台支持自定义审核项,可按公司、业务场景、费用类型等配置单据的稽核规则,设置控制点,实现柔性或刚性控制,提交审核前给报销人提示,将财务管控前置,进而提高单据质量、减少业财矛盾、防范涉税风险。

参考资料:胜意科技 企业如何才能保障费用报销的真实合理合规,避免“虚开”风险?

大家都在看

国税局风险提示,属两头在外企业管理难度大,要求企业写说明书,请问该怎...

你自己根据下面的资料,改成自己如何做,降低风险的措施。“两头在外”商贸企业的税收征管对策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加强“两头在外”商贸企业增值税的征管,切实防范纳税人利用商贸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活动的发生,

钢铁商贸企业库存过大有什么税务风险

确实存在严重的税收风险。第一,有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嫌疑。即:“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因而逃避缴纳税款。第二,涉嫌以虚假库存隐瞒收入,从而少缴或不缴企业所得税嫌疑。

作为一般纳税人高买低卖税务风险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我们公司是一般纳税人商贸企业,经常存在平进平出、甚至低价销售的问题,请问是否存在税务风险?答:亲亲若是真实交易是允许的,但若人为的调整价格来达到转移利润少交税的目的,则存在税务风险,因为按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