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退抵税后怎么处理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08-28 02:28:47

免税退税在疫情期间是经常发生的业务,那么这部分会有哪些相关的知识点呢?应该怎么操作呢?如果你对这部分内容不了解,那就和深空网一起来学习吧。

但我们今天说的免税退税是指出口贸易公司发生的免税退税的相关知识点。

出口货物免税,反映在账务处理上是出口销售时,无需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2、出口货物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账务处理上表现为企业购进原材料,无论用于生产出口货物还是用于生产内销货物,其进项税额均可抵扣。

但由于出口货物的征税率与退税率不一致的情况,因而存在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情况,此项因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进项税额转出。

出口企业收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和《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后,按证明上注明的“不得抵扣税额抵减额”用红字贷记“进项税额转出”,同时以红字借记“主营业务成本”。

生产企业发生国外运费、保险、佣金费用支出时,按出口货物征退税率之差分摊计算,并冲减“不得抵扣税额”,用红字贷记“进项税额转出”,同时红字借记“主营业务成本”。

出口货物退税的账务处理:按计算的免抵退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按计算的免抵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按免抵退税额与免抵税额两者之差,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

即: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注: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专栏,反映出口企业销售出口货物后向税务机关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按规定计算的应免抵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应免抵税额的计算确定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是在取得税务机关后进行免抵和退税的会计处理,按批准的免抵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第二种是出口企业申请退税时,按退税申报数进行税务处理。

根据当期的免抵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纳税人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收到退回的税款,应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

免退税与免抵退税有什么区别?适用于哪些企业?。

企业所得税退税政策

企业所得税退税指企业按“先征后退”政策所退的所得税。

当前,关于企业所得税退税的会计处理,有两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实际收到的退税是企业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减项因素,应冲减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科目;第二种认为实际收到的退税并不是企业实际经营收益,而属于获得的纯利润,应当直接进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科目。

两者的共同点都在于坚持收付实现制,不同点在于收到退税款的性质认定。

企业所得税退税申请详细流程介绍首先需要报完汇算清缴,且有退税额的情况,通俗来说就是申报时应补(退)所得税额是负数,申报完隔一两天就可以申请退税了。

其次如果企业符合制造业延缓缴纳税款的话,还要看是什么时候退比较合算。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关于延续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2号)的解读在办理2021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年度申报时,产生的应补税款可与2021年第四季度已缓缴的税款一并延后缴纳入库,产生的应退税款由纳税人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其中涉及汇算清缴补税、退税业务的,视情形分别处理。

退税注意事项:1、纳税人多缴的税款,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汇总纳税企业在纳税年度内预缴税款超过应缴税款的,应分别办理退税,或者经总、分机构同意后分别抵缴其下一年度应缴企业所得税税款。

企业所得税退抵税类型包括误收多缴退抵税、汇算清缴结算多缴退抵税等,此处应选择汇算清缴结算多缴退抵税。

如果本次退税账户与原缴税账户不一致,纳税人在申请退税时应当书面说明理由,提交相关证明资料,并指定接受退税的其他账户及接受退税单位(人)名称。

退税方式包括抵欠,退税、先抵后退等,纳税人既有应退税款又有欠缴税款的,可以先抵扣欠缴的税款,抵扣后有余额的,可以申请办理应退余额的退库。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四条 企业所得税分月或者分季预缴。

企业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

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企业在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附送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

收到留抵退税的账务处理

6月23日,财政部网站发布了“财政部会计司关于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适用《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有关问题的解读”(以下简称“《解读》”。

《解读》内容链接),以会计政策适用解读的方式明确了企业对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业务的会计处理意见,解决了广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在处理留抵退税业务遇到的新难题,为会计司的务实作风点赞。

《解读》概述 会计司600余字的《解读》,共明确了三项会计处理政策: 一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根据《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的相关规定对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即经税务机关核准的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以及缴回的已退还的留抵退税款项,通过“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二是纳税人收到留抵退税款的会计处理。

在税务机关核准留抵退税款时,借: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纳税人实际收到留抵退税款项时,借:银行存款,贷: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

三是纳税人将收到的留抵退税款项缴回并继续按规定抵扣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

缴回留抵退税款项时,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同时,借: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贷:银行存款。

对留抵退税业务会计核算方法的探讨 《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16〕22号,以下简称“财会22号文”,于2016年12月3日发布)是企业增值税业务会计处理的专门文件。

留抵退税业务也属于企业增值税业务,适用财会22号文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是可行的。

纵观《解读》,笔者在为《解读》释疑企业遇到的业务新问题点赞的同时,也感觉增值税留抵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值得探讨和商榷。

理由有三: 第一、财会22号文的“增值税留抵税额”明细科目核算内容与期末留抵退税业务内容不。

财会22号文规定,“增值税留抵税额”是“应交税费”科目下的核算增值税业务的10个明细科目之一。

财会22号文第一条第(七)项规定,“增值税留抵税额明细科目,核算兼有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的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截止到纳入营改增试点之日前的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按照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不得从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的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留抵税额。

财会22号文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在部分地区试行营改增阶段和全面营改增试点的初期半年中(到2016年12月1日),试点企业需执行新(营改增试点后)老(营改增试点前)的留抵税额分别抵减销项税额计算政策。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财税〔2016〕36号二)第二条第(二)项“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规定,“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兼有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的,截止到纳入营改增试点之日前的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不得从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的销项税额中抵扣。

”。

因此,在财会22号文不修改“增值税留抵税额”明细科目核算说明的情况下,再次启用“增值税留抵税额”明细科目会给使用者带来疑惑。

“增值税留抵税额”明细科目已停用多年,再次启用会涉及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的修改或调整。

在营改增试点初期(至2016年12月1日),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兼有营改增业务的,企业的增值税留抵税额分别填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主表第20栏“期末留抵税额”的“一般项目”“本月数”和“本年累计”两个项目中(见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3号1和2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表的格式和填报说明)。

但这种分别填列的要求在“财会22号文” 发布时(2016年12月3日)就已经废止了。

2016年12月1日发布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留抵税额申报口径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75号)规定,“本公告发布前,(增值税)申报表主表第20栏“期末留抵税额”“一般项目”列“本年累计”中有余额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本公告发布之日起的第一个纳税申报期,将余额一次性转入第13栏“上期留抵税额”“一般项目”列“本月数”中。

第13栏“上期留抵税额”“一般项目”列“本年累计”和第20栏“期末留抵税额”“一般项目”列“本年累计”栏次停止使用,不再填报数据。

”因此,在实际业务中,“增值税留抵税额”明细科目从2016年12月1日后纳税人已停止使用或根本没有使用过。

因此,再次启用该科目会涉及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的修改或调整。

不启用“增值税留抵税额”明细科目是可行的。

在《解读》中,“增值税留抵税额”明细科目仅作为一个过渡科目存在。

笔者认为,使用“增值税留抵税额” 明细科目可有两点积极作用,一是纳税人可直接统计出税务机关核准的增值税留抵税累计额(根据财会22号文的规定,发生额可跨年结转累计统计)、收到的留抵税额累计额;二是为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的加税费减除基数带来一点便利。

但这种作用也可其他的方法实现,并且减轻增值税会计核算的复杂性。

主要原因,一是目前财会22号文规定的增值税会计科目已经很复杂了(具体情况不在此叙述),不应当再复杂了。

二是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等专栏的会计摘要等筛选也可以实现前面的两点作用,并且不需要对企业目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进行修改或调整。

三是对留抵税额退还(缴回)业务应实行收付实现制法核算,仅在收到或退回留抵税额款时核算。

目前,国家对留抵税额退税政策业务实行“优化退税服务,提高审核效率,加快留抵退税办理进度”(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7号语)措施,实际工作中,对留抵退税业务基本做到了从税务机关核准到退税款到企业账户不隔日或间隔时间很短。

因此,对退税业务应实行收付实现制原则核算为宜。

对完善留抵退税业务会计处理的两点建议 一是启用“增值税留抵税额”明细科目,但财政部应对财会22号文中关于“增值税留抵税额”明细科目核算内容进行修改。

二是对留抵退税业务实行收付实现制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勿需通过“增值税留抵税额”这个过度明细科目进行会计处理(即取消过度科目处理),这样留抵退税业务的会计处理为: 1.纳税人实际收到留抵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纳税人将收到的留抵退税款项缴回并继续按规定抵扣进项税额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大家都在看

增值税留抵退税后还能抵扣吗

1、登陆电子税务局网站,点击我要办税,一般退税管理;2、选择退抵税费申请,增值税制度性留抵退税;3、进去后一般选择第一个预填数据点击确定,填写申请表;4、按要求上传附送资料,然后保存,点击下一步;5、回到一般退税

留抵税额抵退税的账务处理如何做呢?

留抵退税做账务处理如下:1、计算应收留抵退税额时候的账务处理是,借:应收留抵税额退税款,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2、收到留抵税额退税时候的账务处理是,借:银行存款,贷:应收留抵税额退税款。

税务局优惠政策退税怎么处理

操作流程(一)享受方式纳税人申请留抵退税,应提交《退(抵)税申请表》。(二)办理渠道可通过办税服务厅(场所)、电子税务局办理,具体地点和网址可从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局网站“纳税服务”栏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