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风险识别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纳税信用等级、税务稽查风险提示、税收违法案件查询等。
其中,企业纳税信用等级是企业识别自身税收风险的重要指标,税务稽查风险提示则是税务机关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提示,税收违法案件查询则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同行业中存在的税收违法情况。
企业纳税信用等级是企业纳税信用评价的结果,反映企业纳税诚信水平,信用等级越高,表示企业纳税风险越低;税务稽查风险提示则是税务机关根据企业的纳税情况、经营模式等综合因素进行风险评估,为企业识别税收风险提供帮助;税收违法案件查询则可以通过查询税务机关公开的案件信息。
税收风险识别指标解读:
企业纳税信用等级是税务部门根据纳税人缴纳税款情况、申报质量等多方面评价纳税人纳税信用的评价结果,反映了企业的纳税诚信水平和税收风险。税务稽查风险提示是税务机关通过对企业税收风险进行综合评估,通过信函、电话、现场检查等形式提示企业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促进企业自觉纠正违规行为。
税收违法案件查询是查询税务机关公开的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帮助企业了解同行业中存在的税收风险,提高企业防范风险能力。此外,税务部门还会根据纳税人的行业、经营规模、纳税情况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预警指标,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税收风险。税收风险的识别不仅是对企业的一种警醒和提醒,更是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
税务风险预警指标法律分析:1.增值税收入与所得税收入不一致预警;
存货扣税比异常预警;
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变动弹性异常预警;
预收账款占比过大预警;
所得税贡献率异常预警;
金额满额度高于90%预警;
风险点预警;
作废预警;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异常预警;
查账企业亏损预警。
税务部门现有有一套完整的评估软件,根据你的财务报表和所得税申报情况经过软件的分析,对所得税负担率低于同行业均值和其他不合理的情况等问题在税务征管系统自动出现预警;
要求你单位进行解释,如果解释税务部门认为不合理会启动稽查程序,对单位调帐进行税务检查。
如果是税务监控系统预警,税务机关发现后联系你们,那就说明你们财务数据有异常,存在偷税漏税的可能。尽量解释充分,否则有被稽查的可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如何发现财务报表中的纳税风险?税务局进行纳税评估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分析财务报表,从企业的财务报表中识别税务风险。
那么税收风险是如何隐藏在会计报表中的?怎样从财务报表中识别税务风险?来一起看看吧。
根据税务总局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
这里提到的数据信息,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企业的财务报表。
税务局通过系统自动提取财务数据,再与指标预警值进行比对,从而发现涉税疑点。
下面几个比较重要的财务数据指标可以识别到税务风险:1、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如果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超过了预警值范围,税务局就有可能人为你存在少计收入或者多列成本等问题,税管员有有可能下户来企业查账,当然,企业正常的收入下滑也是可能的。
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产成品成本×100%,分析这个财务指标,判断是否存在账外销售问题、是否人为调整产品成本等问题。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税务局会有一个指标预警值,如果超过了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增值税税收负担率负担率=(本期应纳增值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100%,税务局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设置了一个预警值范围,税负异常的都有可能进去税务风险识别的范围。
所得税税收负担率负担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都是通过预警值的监测,从而发现税务风险。
以上是一些比较通用的一些财务数据,通过财务报表的各个会计科目的比对,可以发现很多问题的,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的指标可以识别税务风险,如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等,以及期间费用增长是否合理。
但是不能通过完善财务报表的数据来减少税务风险!在现实当中,有些企业会这么做,比如有的企业隐瞒销售收入或者少申报收入,但是又害怕进项太多,导致增值税税负太低引起税务局的监控,于是在取得进项发票后,故意不认证抵扣,让税负处于一个相当合理的水平,从而躲开税务局的风险监控。
但是,这样不抵扣的进项发票会形成滞留票,这一样会引起风险异常的。
费尽心机在那弄财务报表,一旦被税务局查到,不仅仅是补税的问题,还会有罚款的,也影响公司的纳税信用等级,真的是得不偿失。
所以,还是要如实申报税款,如实上报你的财务报表。
总之,财务报表企业生产经营的数据化表达,各个数据之间都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反应出税务风险,切不可为了逃避税款而去人为调整财务报表,正常申报税款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