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
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
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具体表现为企业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结果就是企业多交了税或者少交了税。
扩展资料:
防范:
(一)健全制度基础
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当前,我国财务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完善,税收制度也逐渐健全,但财务会计与税法规定之间的差异将长期存在。
为避免税务风险,企业财务工作者须把握上述差异,尽量做到正确纳税,这一客观要求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即企业应致力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风险意识的增强,在严格把握传统财务内控手段的前提下,对现代化知识技术)JDP_/充分利用,建立一套操作性强、便于控制的内部财务报告组织信息系统。
健全税务代理制度
税务代理即税务代理人在国家法律法规限定的代理范围内,依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代为办理税务事宜的各项行为的总称。
目前,我国多数税务代理机构与税务机关有着较大联系,为促进税务代理事业更好发展,税务代理机构应依照行业性的统一管理,在代理范围、收费标准、服务质量等方面逐步规范。
并逐渐成长为独立执业、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社会中介组织。
(二)构建税务风险预测系统
明确纳税人权利
在实际的税务管理过程中,税收往往只注重纳税人需履行的依法纳税义务,对纳税人的权利则较为忽略。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不断提高对纳税权利的关注度,为实现任何经济个体能从缴税安排中获益,政府应对纳税人的权利加以明确。
正确评价税务风险
评估预测税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化解风险,是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关键。
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应积极识别和评价企业未来的税务风险,综合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手段,全面、系统地预测企业内外环境的各种资料及财务数据。
比如分析税务风险的可能性、严重性及影 响程度,以了解税务风险产生的负面作用。
适时监控税务风险
以正确评价税务风险为基础,企业还应加强对税务风险的适时监控,尤其在纳税义务发生前,对企业经营全过程进行系统性审阅和合理性策划,尽可能实现企业税务的零风险。
在实施监控行为的具体过程中,要合理、合法地审阅纳税事项,合理规划纳税事项的实施策略等,并对纳税模式不断分析和调整,测定其税收负担,制定相应可行的纳税计划。
纳税人涉及风险核查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处理?纳税人有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税负过低。比如,同行业税负2%,而该纳税人税负0.1%;
购销不匹配。比如,购进小麦,销售钢材。
费用不合常规。比如某食品生产企业,加油成本超过合理范围。
从A企业取得发票,而A企业开出去的发票是虚开的发票,或者A企业走逃失联。
等等情况,该纳税人可能存在涉税风险,税务机关对该纳税人进行风险核查,确认或者排除风险。
税务风控核查是什么意思因为税负偏低,进销项不符等原因,列入涉税风险点需要检查。
风控:现代经济管理学中指控制企业财务损失风险的一种职称。简要来说就是"使财务不受到意外损失"。为了方便记忆,可以理解为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 风险控制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