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交了税怎么办理吗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09-07 03:03:05

法律分析:方法一:申请退税

纳税人多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应依法予以退还。按照《税收征管法》第51条规定:

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

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

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退还。

方法二:抵缴应纳税款

为减少流程,多缴税款一般按先抵缴税款后退税的办法处理。

若多交了企业所得税,根据国税发〔2009〕79号第十一条规定,纳税人在纳税年度内预缴企业所得税税款超过应纳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按有关规定办理退税,或者经纳税人同意后抵缴其下一年度应缴企业所得税税款。

具体说来,多缴税款可以抵缴以后年度税款,在企业所得税季度申报表第16行预缴时抵减,年度汇算清缴纳税申报时将抵减额填在主表第37行“以前年度多缴的所得税额在本年抵减额”。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多交了企业所得税怎么处理

正面回答多交了企业所得税,可以通过主管税务机关及时按有关规定办理退税,或者经纳税人同意后抵缴其下一年度应缴企业所得税税款。

分析企业所得税是对内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纳税人范围比公司所得税大。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即所有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内资企业或其他组织。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所得。

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

企业所得税怎么计算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25%或20%、1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所得税多交了怎么退税

所得税退税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也可以通过APP直接办理,只有纳税人因为平时扣除不足或未申请扣除等原因导致多预缴了税款的情况下,无论收入高低,无论退税额多少,纳税人都可以申请退税。

所得税怎么申请退税1、所得税退税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也可以通过APP直接办理,只有纳税人因为平时扣除不足或未申请扣除等原因导致多预缴了税款的情况下,无论收入高低,无论退税额多少,纳税人都可以申请退税。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条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

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

第八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

扣缴义务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

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

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的权利。

扣缴义务人对税务机关所作出的决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国家赔偿等权利。

扣缴义务人有权控告和检举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

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标准是什么1、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2、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3、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大家都在看

个人所得税多交怎么办

一、个人所得税多交怎么办根据税款征收的规定,多缴纳的税款一般不可以退,但是可以在下次缴纳的时候少交,也就是说在下次申报的时候可以少申报多缴纳的部分.二、个人所得税证明怎么开纳税完税证明可以携带身份证件

个税更正申报多交税款怎么办

法律主观:个税申报并且已经扣款能更正申报。如果个人所得税申报扣款后发现有误,可以进入自然人扣缴客户端,首页选择要更正的月份进入,点击综合所得申报,工资薪金申报,选择更正申报,然后录入正确的申报数据。法律客观:《个人

预缴税款多交了怎么办?

因为失误预缴税多交了,根据以下情况处理:1、如果是由于申报错误、与实际不符而导致多缴的,可以选择当期办理更正申报申请退税;2、如果是未及时报送或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导致多缴税款的,由于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采取累计预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