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朋友,下面我以近期几个实际操作的案例来具体告诉你税筹的方法。
案例一:企业通过变更企业纳税人身份来节税
于老板准备承包一个企业,承包期为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期间,企业固定资产折旧5000元,上缴租赁费50000元,预计实现会计利润53000元(已扣除租赁费,未扣除折旧费),于老板自己不领取工资。已知该地区规定的业主费用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在营业执照上,于老板目前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继续使用原有企业的营业执照,要么将其变更为个体工商户执照。哪种方式税后利润更高呢?
总结:综上来说,变更为个体工商户,实际取得的税后利润比之前原有企业要高将近一倍。
案例二:通过调整薪酬结构来节税
某公司员工张先生每月从公司领取工资、薪金所得8000元,由于租住一套两居室住房,每月支付房租2000元。那么,张先生应纳个人所得税的税额为:
(8000-3500)×10%-105=345元。
为了帮张先生降低税负,在不增加雇主费用的情况下,公司可以怎么做呢?
税务筹划方案: 公司为易先生提供给免费住房,工资下调到每月6000元,由于个人所得收入减少,个人应纳税款则会降低,而雇主的费用负担不变。那么,易先生应纳个人所得税的税额为:(6000-3500)×10%-105=145元。
经过规划,易先生降低税负345-145=200元。
案例三:
李老板打算和两位朋友合开一家花店,预计年盈利180000元,工资每人每月1600元。花店面临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形式的选择,不同的身份意味着纳税的税率也不同,于是,这位李老板就有了疑惑,到底选哪种形式呢?
中财企航列出来这样一组数据:
两者比较,税收负担率相差27%,中财企航建议李老板选择合伙制形式开办公司。
每一家公司的具体情况都不相同,所以,具体的税务筹划方案还要从企业具体情况分析。
五华区代理记账:公司只有一人上班却创造44亿的生意如果有家公司,年收入三千万元,你觉得这家公司该有多大规模、多少工作人员呢?是不是很多人觉得怎么也得5人以上,租个半层楼或一层楼当办公室啊!今天就来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个奇怪的公司。
在它的账面上,年收入可以达到三千万元甚至更高,它平时只需要一个人上班,而这个人每天只做一件工作,那就是:开发票!当然,税务局是不可能委托任何公司或个人代开发票的,所以从事该生意属于违法行为!近日,广东警方就抓获了这么一个专门代开发票的犯罪团伙。
据报道,这个犯罪团伙通过注册空壳公司,为2500多家企业和个人开假发票。
在短短几个月合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38000多份,涉及全国22个省170多个地区,虚开金额高达44亿元!“开票公司”有多暴利?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能以这么低的税点开出“真发票”来,毕竟没有人会做赔本的买卖啊。
一般情况下,那些所谓“真发票”的来源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不法分子通过注册各种各样的“皮包公司”大量购买发票,凭空虚开、拿钱走人。
比如,前文中被广州警方抓获的团伙,就是人手注册一个空壳公司,利用虚构贸易活动、签订虚假购销合同、提供和虚开各种票证、伪造虚假交易流水等手段来开“真发票”。
一个真实的案例,杨某以自己公司的名义到国税部门申领了80份增值税专用发票。
通过微信联系到了需要发票的买家田某,双方谈好以7.2万元的价格将这批发票开具给田某所在公司,价税总额合计700万元,税款额120余万元。
杨某用几十元的成本赚了7.2万元,田某则用7.2万元的费用逃了120余万元的税。
第二种,用自己的发票给别人代开,收取一定手续费,然后以“大头小尾”的形式做账,进行偷逃税。
现实中,有些公司因政策等原因缴纳的税点较低,这样便可以为他人代开发票,从中赚取差价。
比如,正常情况下是10%的税,公司实际缴国家是5%,代开收取8%,自己可以赚3%的差价。
举个例子,甲为乙代开20万元发票,收取对方3%的手续费(6000元),甲通过漏洞,只需要按照10%的税率对其中的1万元纳税(1000元),可以赚取5000元的差额。
再比如像石油行业这种,有的私家车主加油时并不索要发票,这样加油站就存在多余的发票。
假如进项发票为3万元,给客户只开了2万元的发票。
那么还剩余1万元的发票违法替别人开,得到的“手续费”装入自己的口袋。
这是典型的虚开发票行为。
以上这两种途径是开发票的主要来源。
第三种,一些代开发票公司以低价格购买空白发票,根据购票者要求开具发票,然后再以丢失被盗等缘由去税务部门报失。
这样既得到了买票人的购票费,同时也不用缴纳任何税金,只是等过一段时间后,买票人会发现购买的是被报失的发票。
还有一种情况是,闲置的发票被不法分子利用。
比如蹲守在超市旁边收集发票的人,以极低的成本获得这些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的小票后,去服务台开具发票,聚少成多后可以获得巨额面值的发票。
而这些发票的一般市场价是——1000元金额的发票,以30元销售。
这两种途径出票数额相对较少。
上述几种开票的方式都可以说是一本万利,年底“生意”好的时候,一周几万的收入那都不是事儿。
巨大需求市场催生黑色利益链条代开发票市场“红火”的背后必然是巨大的现实需求。
很多中小企业主,创业维艰。
企业赚100万的利润,就需要缴纳25万的企业所得税,净利润以分红方式分配给企业主个人,还要交20%的个税。
这样下来,到手真的不剩几个钱了。
如果要降低企业的税金,一个方法是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还一个方式就是通过增加成本费用来降低利润,而差旅费、会议费这些没有比例限制的可以扣除的费用,就需要企业去满世界找发票来报销了。
再比如,很多公司为了省钱,把活包给个人或者上淘宝采购物资,价格便宜了,但没有发票,公司也没法入账。
最后,只能代开发票的公司帮忙。
说完企业,再说说个人。
假如某员工每个月工资3万元,依照个税管理办法,每月需要缴纳个税4904元。
而如果公司将收入中的5000元作为津贴,让他使用发票换领,这样算下来,他每月需要缴纳个税3654元。
即使扣除花几十元买来的地铁票、餐饮票等发票成本,每月也能少缴1千多元。
那些代开发票的小团体或企业,就是在这样庞大的业务数量大下,牟取暴利的!买方和卖方都属违法行为从法律的规定来看,代开发票是严重违法行为,系偷税行为,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要为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
《刑法》明确规定虚开增值税发票数额较大的(注意!10万以上就算数额较大了),除了5-50万元的罚金,还要被判处3-10年的有期徒刑!虚开增值税发票税款数额巨大的(50万元以上算数额巨大),直接10年以上有期徒刑。
买发票的人注意啦!不要以为买来的发票已经成功入账,就可以心存侥幸!不要以为你的发票是在金三前买的,税局就查不到你!如果这些枯燥的法律法规不能让你心生警惕的话,那财税君再举个这两天的真实例子:2017年7月12日,新三板公司久灵早教发公告称,因购买虚开增值税发票被税局罚款21.51万元!而这个买发票抵税的操作,发生时间是在2015年12月16日!当时,久灵早教公司董事、业务部经理沈从亮购买了7份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金额总计69.95万元,税额11.89万元,价税合计81.85万元。
这些发票成功认证并入账,当月也成功抵扣了增值税11.89万元!此外,还在当月全部领用材料并结转成本69.95万元。
但是,时隔一年半,却还是被税局查出来了!我们来看看这个买票方遭受了什么损失:1.买来的发票无效,补缴增值税:11.89万2.因买发票抵税行为,被税局罚款:21.51万3.当初买发票的钱:7万(假设10个点买的)其实,如果当初企业诚信纳税的话,缴纳11.89万的税就可以了,现在却花了超40万元来买教训。
不仅如此,公司诚信还受到了损害,以后会被税局列入重点抽查对象。
所以,财税君提醒所有企业和个人,一定要提高纳税人守法意识,使用正规发票,共同维护良好的税收征管秩序,切莫被眼前的蝇头小利迷了眼睛。
严查发票是税务部门的重点工作,买卖增值税发票更是“高压线”!一旦触犯,企业不但在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补税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相关人员还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合理合法的税务筹划,才是企业降低税负成本的正确途径。
代理记账多少钱?找曼德企服放心,公司代办安全高效,税务顾问专业,曼德企服一站式服务专家。
税务筹划案例分析税务筹划技巧与实务
私营企业组织形式的筹划
私营企业包括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四种组织形式。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由于公司与其股东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主体,在征税时对公司和股东实行双重征税,即对公司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股东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分得的税后利润征收个人所得税。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在征税时按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利用组织形式进行纳税筹划是每个"准纳税人"在注册登记前必须考虑的,这就要求投资人在确定组织形式前充分调研,搜集经营地的行业信息,估算盈利水平,综合分析所得税税负,依靠纳税筹划赢在起跑线上。
综合考虑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税负及企业的经营风险、经营规模、管理模式、投资额等因素,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企业组织形式,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
查账征税与核定征收方式的筹划
所得税的征收有两种方法:查账征收与核定征收。对财务会计制度较为健全,能够认真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采用查账征收的方式;对经营规模小、会计核算不健全的纳税人,采用定额征收、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及其他核定征收方式。以核定应税所得率的征收方式而言,对不同行业的应税所得率仅规定了比例范围,同一行业最低比例与最高比例差异较大,有利于税务机关操作,但缺乏具体的认定标准,随意性较大,很可能造成同一行业的企业税负不均,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税负。如果企业经营多业的,税法规定无论其经营项目是否单独核算,均应根据其主营项目确定适用的应税所得率,可能导致适用较低应税所得率的业务按照较高的应税所得率征税。此外,实行核定征收的企业,不能享受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相比之下,查账征收的方式可以享受部分税收优惠待遇,涉税风险较小,便于投资者和税务机关全面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不少私营企业经营规模小,会计核算不健全,只能采用核定征收的方式,甚至一些私营企业为逃避税收,缩小规模,异地经营,以大化小,退回小本经营的个体户状态,放弃查账征收的方式。私营企业规模小,无法形成产业优势,会计核算不健全,降低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综合权衡,私营企业选择查账征收方式,不仅降低涉税风险,而且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这需要企业依照国家规定设置账簿,核算收入、成本、费用,并按期办理纳税申报。
将部分业务招待费转化为业务宣传费
业务招待费是私营企业必不可少的日常支出,不少私营业主将个人及家庭餐饮、食品、娱乐支出的发票拿到企业报销,这种人为增加企业费用的做法并不可取。税法对业务招待费的扣除采用"两头卡"的方式,一方面,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只允许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将业务招待费中的个人消费部分去掉,另一方面,设定业务招待费最高扣除限额为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防止企业多找餐费发票甚至假发票冲账,造成业务招待费虚高的情况。
由于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无论是否合理,都不允许全额扣除,首先,企业应控制并压缩业务招待费支出金额,严格区分业务招待费与其他费用,不要把差旅费、会议费、交通费、董事费等其他开支混入业务招待费,企业参加产品交易会、展览会发生的餐饮费、住宿费,应作为业务宣传费列支。其次,企业可以将部分业务招待费转化为业务宣传费,增加费用的税前扣除金额。例如,将某些餐饮招待费改为赠送给客户的礼品,在礼品上印上企业的名称或标志,附带企业的宣传资料,或者邀请客户参加企业举办的产品推介会,要求参会人员签到,并为参会人员提供餐饮和住宿,由此产生的费用作为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
私营公司的捐赠与个人捐赠结合进行筹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私营业主热心公益事业。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利润总额只能在会计年度终了后才能计算出来,而捐赠是在年度期间发生的,如果企业捐赠前不进行纳税分析,可能使企业因捐赠背负额外的税负,而将私营公司的捐赠与个人捐赠结合起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可获得节税收益。
注意划分企业经营支出和投资者个人支出
目前不少私营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要求财务人员报销其个人或家庭消费性支出,将企业资金用于个人或家庭购买汽车、住房也不进行纳税申报,或者以借为名公款私用偷税漏税,一旦被税务机关查实,会给企业和投资者造成严重的损失。
税法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利润分配,并入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依照"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除上述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并且企业的上述支出不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
此外,为了避免部分企业股东以"借"为名,挪用公款私用,偷逃税款,税法规定,纳税年度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投资者分红与工资、薪金所得的筹划
由于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计税工资的限制,私营公司的投资者领取的工资、薪金所得,只要是合理的工薪支出,允许税前扣除,而投资者分得的股利红利所得,属于税后利润分配,不得税前扣除,投资者可以在分红与工薪所得之间进行选择,合理降低所得税税负。
税务筹划案例
案例1:如某私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11年5月打算以公司的名义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向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捐赠400万元,公司2010年利润总额2800万元,该董事长获得红利280万元,预计2011年利润总额3000万元,该董事长可获得红利300万元,按照规定,公司捐赠的扣除限额为360万元(3000×12%),剩余40万元捐赠支出很可能不允许税前扣除,额外增加企业所得税10万元。如果该董事长以公司名义捐赠360万元,以个人名义从红利所得中捐赠40万元,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准予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由于企业所得税法设定了公益性捐赠的扣除比例,不少私营企业以公司名义捐赠得少,而以投资者个人名义捐赠得多,这是一种理性的做法。从股东利益出发,企业限定捐赠金额是必要的,作为补充举措,大股东以个人名义追加捐赠,这样既表达了爱心,又减轻了税负,是理性的商业与带有感情色彩捐赠的最好结合。
案例2:甲企业位于某市市区,企业除厂房、办公用房外,还包括厂区围墙、烟囱、水塔、变电塔、游泳池、停车场等建筑物,总计工程造价10亿元,除厂房、办公用房外的建筑设施工程造价2亿元。假设当地政府规定的扣除比例为30%。
方案一:将所有建筑物都作为房产计入房产原值。应纳房产税=100000×(1-30%)×1.2%=840(万元)。
方案二:将游泳池、停车场等都建成露天的,在会计账簿中单独核算。应纳房产税=(100000-20000)×(1-30%)×1.2%=672(万元)。
由此可见,方案二比方案一少缴房产税168万元。
税收筹划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理性的标志,它是企业一种长期行为和事前筹划活动,需要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要着眼于总体的管理决策之上,有时还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选择能使企业总体收益最大、最优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节税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