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公司资质未来趋势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10-28 03:49:35

几个趋势吧:

施工总承包基本上转化为EPC或DB模式。

监理基本上转行为全过程咨询单位。

建筑工地逐步由现浇形式变为装配式建筑。室内装修也将越来越多的采取装配式建筑,如装配式卫生间、装配式厨房等。

农民工会越来越少,大量的工程施工将由机器人及大型机械设备代替,只有一少部分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

取消预售制度及公摊制度。实行现房现卖。

挂靠模式基本上被杜绝,全国工程人员联网注册,非人证合一的现象将。

工人将享受社保,工资由专用账户直接汇入,基本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

建筑将更加的绿色、节能、环保。

室内家居将实现万物互联,更加的智能机人性化。

高收入人群将向郊区位置转移,郊区将出现大量的小别墅。市中心为商业办公及部分中高层建筑,主要居住中低层人群。

我来回答,实话实说,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因为未来还是很遥远的,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多。但是未来的五年、十年、十五年还是可以预见的,不确定性也有,但是比较小,预测的结果正确的概率比较大。中国未来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应该是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来描述:重点说国内方面,国内传统建筑行业已经在祖国现代化建设需求和基建狂魔的不断发挥下,进入相对瓶颈期,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国内未来建筑行业可分为大城市、大交通、江河湖海和其他四个方面,以生态环保、绿色低碳为主题,个人认为,未来国内建筑行业的重点发力点应该在大交通体系(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生态治理、城市更新、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乡村振兴(也成为新型城镇化)六个方面持续发展,同时新技术应用也会逐渐普及。国外方面则以一带一路为代表,劳务、技术输出为重点,但是国际的黄金时代已经不在,就不再详述。按照国家既定战略,肯定会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不受制于人,尤以国内大循环为主。

另,本人目前十分看好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乡村振兴中的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更新,市场蛋糕巨大,大家都是新手、起步高度一致,未来机遇较大,大家都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讨论。[灵光一闪][灵光一闪][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

建筑这个行业这两年正处在一个“被迫改革”这么一个阶段,建筑行业已经不像前些年房地产疯狂的时候那样暴利了。行业的变化以及人们建筑品质要求的提高淘汰了一些管理不良、经营不善、资金薄弱的一些建筑企业,还在市场中活跃的单位之间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

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生产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资金不断的投入使得建筑行业向发展像多元化发展,前些年住宅类地产火的一踏糊涂以至于众多开发商一起发力普通住宅项目,近些年来住宅累地产趋于刚性需求饱和的趋势,致使行业出现了房地产要崩溃的“狼来了”的语论。所以目前很多开发商也逐渐在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再加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行业发展发展方向。

建筑业在今后几年会向装配式的方向发展。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建筑优势明显,也是一些发达国家经过实践验证过的建筑方式,现阶段政府部门也是在鼓励和引导装配式建筑的房展,而且在我国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相信装配式建筑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肯定会成为主要的建筑方式。

建筑业会向生态节能环保型的建筑逐步发展。近些年人民对环境和 健康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政府对环保的监督力度也越来越大。这就决定了建筑设计中会向环保节能型的建筑发展,例如近几年内出现的被动房形式就是建筑设计在这个方面的一个尝试。对于建筑施工方面,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对于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施工方式自然会逐渐淘汰,对于不重视环保的施工企业也会加大惩处力度,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施工单位也在努力的进行改型。

建筑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倾斜。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技术发展越来越快,这也就要求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也要逐步适应技术的变更。我国目前的第一线生产者仍以农民工为主,技工或高级技工比例较低,这在一定程上阻碍建筑业的发展,再加之年轻农工思想越来越解放,建筑业的基层民工会出现越来越缺的情况,这些也就决定了通过新技术代替劳动力的趋势。

……

广义的的建筑工程未来趋势,央企一统天下,项目越来越大,有资质的中小建筑民企允许直接央企总包手上分包,各级之间越来越公开透明,居间人越来越少,劳务工人互联网平台共享,社保由平台承担,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清晰,专业工人级别使用者评分,对企业资质和业绩的审查逐渐转移到对管理团队个人资质和业绩上,工程款付款越来越前置,工程三角债逐渐没有,财力弱的市县逐渐减少项目上马数量,国际援建工程大量输出,部分施工企业转向城市运营和项目运营,建筑工人越来越少,上一代包工头逐渐消失。

建筑业将一直存在,纵观中国 历史 ,鲁班为鼻祖。未来的建筑工程行业将也将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只不过从技术角度来说,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比如某园搞的机器人抹灰,个人认为这个不太靠谱,还是在工序上延续原来的思维方式,只不过将人力改为机器,但质量怎样,不知道。现在推广的装配式建筑从技术上可行,将部分工序整合后工厂化,也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所以未来建筑工程行业的技术性将越来越先进(补充说明一下,如BIM技术)。

当然,对于从业人员来说,至少管理上的专业分工将越来越模糊,个人认为很多现在学校中开设的相关专业将有部分可能合并兼容,复合型更突出!

材料方面,近十几年来,新材料不断涌现并运用在实际工程上,今后随着材料学的发展,新材料的不断出新,运用在建筑工程将会越来越多,要求的掌握的新工艺也越来越多。

因为建筑工程是为人类服务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作为一名建筑工程专业人士,我觉得未来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是: 经济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环保化、标准通用。

我从自身公司的产品说起。我所在的公司是中铝南铝(福建)铝结构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研发新产品的企业。 “安全、经济、文明、适用” 是公司的宗旨,主打产品有铝爬架、铝模板等。

结构公司研发的爬架产品核心受力构件仍为钢结构,非受力构件及围护结构采用铝合金材料替代,一方面 减轻爬架自重,减少材料和设备用量,提升速度更快。

相比传统脚手架采用钢管、扣件、安全网搭设,在使用和周转过程中产生损耗、损坏、丢失现象严重的情况,铝结构架体所有配件都在加工厂加工而成,到施工现场只需拼装, 这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使成本得到更为合理与有效控制。

脚手架外侧采用钢板防护网, 不易损坏,能更好地防止物料穿透。

架体所有构配件均属于金属结构,与传统脚手架采用安全网、木质脚手板、竹编相比 能更好地防止火灾发生。

一带一路,出国是趋势。

建筑行业现在已越来越规范,一直在被迫改革,谁叫它在十几前是公认的暴利行业,这下好了吧,什么样的改革都吸引了过来!

现在的项目是不少但利润稀薄、垫资巨大、材料乱涨、人工费像刺猬、压价严重、审计就像摘菜叶一样、建设单位压款严重等问题,造成很多企业不堪重负,以至于目前建筑市场大吃小、生存空间狭小!

未来的建筑业应该是大公司越大,各个领域精细化,不会像现在到处是建筑公司,开始细分这个建筑市场,要想赚高额利润很难,因为这个行业始终是代加工行业!

建筑工程行业未来趋势是:智能化、绿色节能环保的高标准化、艺术性。

我是一名七零后,结合我的经历及对建筑业的感知,从建筑行业的行业企业性质和技术发展两方面谈下建筑业未来趋势。

建筑行业组织的企业性质:1、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前,建筑以国营企业为主,基本属于计划派活模式,连工人也属于国家开支,技术工人更是按水平、资格分多个等级。2、199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南巡讲话后,改革潮流滚滚向前,大量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建筑行业也从深圳向全国辐射,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开发政策、PPP项目等一直热到现在。但在2013年政府限制兴建楼堂馆所后,尤其近几年政府对3p项目也开始谨慎起来,对行业打击很大。3、近几年一再有人呼吁招投标要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这样建筑趋势是优胜劣汰,好多小的建筑企业(尤其私企)很难生存。国家会集中人力、财力办大事,大有收归国有的趋势。本来工程项目变少,竞争激烈残酷,但前几日我看资料光中国建筑的第三工程局下属的一个分公司(属于三级公司)2020年产值1000亿以上。企业性质的各种优势凸显。

建筑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大概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建筑技术的基础阶段。全国需要大量的建筑公司、建筑技术人员、组织管理人员、工人。大部分都是基础设施、普通住宅,结构形式以砖混楼、框架楼为主,多为多层。连住宅的楼板设计大都是空心预制板,偶有现浇砼的,也只有80mm~100mm的厚度。第二阶段,从九十年代后期至今,建筑技术蓬勃发展,高层、超高层、大模板大体积砼、框剪、剪力墙、彩钢房、钢结构房、装配整体式建筑等名词过几年就新出一个。尤其建筑速度快得无法想象,雷神山、火神山、石家庄防疫建设令世界震惊。第三阶段,建筑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后,将来必定要求越来越完美,发展趋势是智能化、绿色节能环保、艺术性。毋庸置疑,人们理想中的样子很快就会到来。就像人们的生活水平从饥饿 温饱 富裕 小康 发达的 社会 进步是一样的。

我们这一代人住上智能化、带旋转、带空中花园的房子也许会成为现实。但我说的是在咱中国,中国的建筑处在世界的前沿没一点问题,我到过沙特、迪拜、阿曼等国家搞过援建,虽然技术在世界上是共用和相通的,但这些国家建筑技术比中国落后至少10~20年。

建筑行业是国家支柱产业,解决了大部分就业问题,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学习各个分项工程技术的了,所以将来现场施工的工人越来越少,只会继续提高工人工资,改进施工工艺,加强机械化水平。

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预见2022:《2022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智能建筑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达实智能(002421)、延华智能(002178)、中电兴发(002298)、佳华科技(688051)、南京熊猫(600775)等

本文核心数据: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规模、应用情况、企业市场份额、市场规模预测

行业概况

定义

智能建筑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实施运用的产物,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在建筑内以综合布线为基本传输媒质,以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局域网,包括硬件和软件)为主要通信和控制手段,对各类子系统通过智能化系统集成进行综合配置和综合管理,形成一个设备和网络、硬件和软件、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有机综合于一体的综合建筑环境。

智能化系统工程系统配置分项宜分别以信息化应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为系统技术专业划分方式和设施建设模式进行展开,并作为后续设计要素分别作出技术要求的规定,智能化系统工程系统配置分项如下:

产业链剖析:中游企业布局智能建筑全环节

我国智能建筑产业链上游为计算机、通讯、现代控制技术及设备的研发生产,即信息产业、设备材料行业,中游为智能建筑软硬件,以及系统集成环节。下游行业为建筑业尤其是房地产业,如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医院建筑、学校建筑、住宅建筑和工业建筑等。

进入90年代后期,国内一些城市的大型社区对于网络通讯、安全防范等建筑的附加功能逐渐增强了需求,一些具备专业背景的民营企业成为系统设备供应商。

我国智能建筑企业分为软件系统提供商以及系统集成商,行业内龙头企业包括达实智能、延华智能、中电兴发、佳华科技等,除布局中游工程承包与系统集成环节以外,上述企业同时布局智能建筑方案咨询、工程设计业务。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建筑智能化渗透率存提升空间

“智能建筑”是随着在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迅速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变化后,在建筑领域中所诞生的全新概念。1984年,美国哈福特(Hartford)市将一座旧式金融大厦改造,并且对大楼的空调、电梯、照明、防盗等设备采用计算机进行监测控制,为大楼客户提供语音通信、文字处理和情报资料等信息服务,被称为世界第一座智能建筑。

在我国,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的智能建筑的发展前后大体经历了初始发展阶段、规模管理阶段、逐步扶持发展阶段以及稳健发展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持,推进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智能建筑行业的应用

2010年以来,国务院、住建部、发改委等陆续出台建筑智能化相关政策,主要政策内容围绕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建筑节能、推动物联网技术在节能减排和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等领域。

近年来,智能建筑呈现由机电管理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2010年起,我国即出台了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能建筑行业应用的政策,有助于提升建筑行业智能化应用水平。

行业发展现状

行业整体情况:智能建筑行业总市场规模呈波动增长趋势

近40年来,随着信息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些技术越来越深入的应用于建筑行业,构成了智能建筑的理念。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要求建筑更具有人性化、智能化,我国对智能建筑的市场需求愈发旺盛。未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商对建筑智能化日益重视,高档商业楼盘、政府办公楼、智能化家居、体育场馆等建筑对智能化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对智能化功能的要求也更趋向多元化和综合化。与此同时,国家大力倡导的节能建筑、绿色建筑都与智能建筑联系密切。在市场自发需求和政策鼓励的推动下,我国建筑智能化市场前景十分乐观。

2015-2020年,中国智能建筑市场需求规模总体呈波动增长态势,根据存量/新增面积、智能化比例以及单位面积改造成本,测算存量与新增建筑(公共建筑、住宅建筑与工业建筑)智能化市场规模,得出2020年,全国存量智能建筑投资规模为3146亿元,新增智能建筑市场需求规模为2590亿元,总市场规模为5736亿元。

应用场景情况:建筑智能化主要应用场景为住宅、商业和工业三大领域

建筑智能化主要应用场景为住宅、商业和工业三大领域。2015-2020年,三大建筑领域存量面积逐年提升,同时由于受房地产行业融资收紧等因素影响,三大建筑领域新增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

按上述市场规模测算方法得出,2020年,存量住宅、厂房及建筑物、公共建筑智能化规模分别为1468亿元、701亿元及976亿元;新增住宅、厂房及建筑物、公共建筑智能化规模分别为1555亿元、364亿元及672亿元。

行业细分市场情况:建筑智能化细分市场前景广阔

——预计至2026年全球楼宇自动化系统市场规模达1121亿美元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对整个建筑的所有公用机电设备的管理和控制,包括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给排水监控系统、照明监控系统、电力供应监控系统、电梯运行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

该系统主要应用在住宅、商业和工业三大领域,可对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提供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新风、照明以及多媒体音像系统,提高人们的舒适感。系统通过监控管理建筑物内各机电设备的工作状况,对机电设备的启停进行全面有效的集中控制和基于日历时间的自动控制,并自动调节建筑物内的温度、湿度等来实现机电设备的节能。

根据全球第二大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 andMarkets预计,2021年全球楼宇自动化系统约为735亿美元,至2026年,这一市场将增长至1121亿美元,近年来,亚太地区的BAS市场将以最高复合年增长率保持持续增长,而亚太地区BAS市场主要参与者为中国和印度。

——智能建筑安防系统发展前景广阔

安防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几年,伴随着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系统集成类软件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智能建筑中的安防自动化系统的市场规模也在逐渐增大,同时由于系统多、发展,主流安防厂家的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安防自动化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

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成熟,安防监控系统广泛应用在智能楼宇管理当中,通过对楼宇内各子系统的集中监控,实现更有效的管理。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安防行业将进入智能化发展的高速发展期。“AI+安防”被用于包括社区、家庭在内的不同场景中,在AI的赋能下,对不断壮大的数据的处理、分析与学习能力更强,安防系统愈加智能,智能建筑安防系统发展前景广阔。

行业竞争格局

区域竞争:代表性企业主要分布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较快地区

从代表性企业分布情况来看,智能建筑行业代表性企业分布于江苏、北京、上海、广东等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较快地区。

企业竞争:获得三甲资质的代表企业有达实智能、延华智能、佳华科技、中电兴发等

目前,智能建筑业企业数量较多,但同时获得工程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专项甲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的智能建筑企业数量较少,获得三甲资质的代表企业有达实智能、延华智能、佳华科技、中电兴发等。

从注册资本来看,同方股份、达实智能注册资本在10亿元以上,属于第一梯队;安控科技、南京熊猫、延华智能等注册资本在5-10亿元,属于第二梯队;其他企业属于第三梯队。

从主要企业来看,我国智能建筑行业代表企业主要为达实智能、延华智能、中电兴发、佳华科技等。根据企查猫数据,目前从事智能建筑行业的企业数量较多,但具备智能建筑设计、工程专业承包以及系统集成甲级资质的企业数量较少。根据存量/新增面积、智能化比例以及单位面积改造成本,测算存量与新增建筑(公共建筑、住宅建筑与工业建筑)智能化市场规模,得出2020年全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736亿元,行业内企业市场份额较低。

注:市场份额根据企业智慧建筑业务营收占市场规模的比例得出,由于企业未将业务单独列出,图表中市场份额存在偏高情况。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预计行业应用领域、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我国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发展了二十年,行业经历了初创期、规范期、发展期三个阶段,已经形成了产业规模及产业链,智能建筑工程已经普及到了各种类型建筑并延伸到了城市建设及相关行业。预计未来,应用领域方面,智能建筑将由一线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推广,普及农村、生态园、工业区等领域;技术上,由机电管理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企业竞争方面,规模较大企业在所处优势领域向整体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的方向发展;应用场景方面,随着能耗减排政策出台,预计建筑节能将成为关注点和竞争点。

预计至2026年智能建筑行业新增市场规模达约3968亿元

近几年房地产调控对建筑业新增面积影响较大,初步估计2021-2022年,房屋竣工面积下降,但降幅趋缓,2023年开始有所恢复,到2026年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达38亿平方米。

2020年我国新建智能建筑系统的加权平均造价在197元/平方米左右,暂不考虑未来智能建筑规模化效应带来的单价下降因素以及通货膨胀因素,以此单价推算2021-2026年的建筑智能化行业市场容量。预计至2026年,我国新建智能建筑市场规模达约3968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建筑行业洗牌已成定局,未来建筑行业大发展有怎样的趋势?

以后整个建筑行业会进一步向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建筑行业的很多中小型公司的业务只会变得越来越差,更多的业务会向头部企业集中。

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来说,建筑行业非常容易受到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当房地产行业不太景气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整个建筑行业的洗牌几乎已经成为了定局,建筑行业的产业升级也会进一步完成。对于各个建筑公司来说,很少会有中小型建筑公司能够在洗牌中存活,越来越多的建筑公司会提高自己的业务质量,大家不仅会加快自己建设各个工程的速度,同时也会进一步关注节能环保的问题。

建筑行业的业务会越来越向头部企业集中。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洗牌,建筑行业的业务向头部企业集中几乎是一个必然趋势。在此之前,我们会发现很多建筑公司的人员规模可能只有10个人左右,很多中小型的建筑公司也能够接到业务。在此之后,几乎所有的建筑公司都是涉及上千人的大型公司,这样的公司才能够在行业洗牌中留存下来。

建筑行业也会更加朝着精品方向发展。

因为建筑行业已经失去了房地产行业的行业红利,这也意味着金融行业的业务订单会变得越来越少,所以这些建筑公司会更加朝着精品的方向发展。在市场的引领之下,建筑行业会进一步分化出生产类型和装修类型的企业,不同类型的企业也有着不同的业务发展方向。

除此之外,以后的建筑行业的业务订单会变得越来越少,特别是当很多城市的房地产库存变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只有一个城市有效消化当地的房地产库存,当地的建筑行业才能够获得新的订单。

大家都在看

建筑行业前景如何

但是国家对于建筑行业也是有新的规划和新的战略的,从工业化到信息化,再到智能化,未来的建筑产业肯定围绕着高科技、大数据、智能化来转变,数字化的建筑行业越来越成为大发展的趋势,而传统部分会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所以

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经过20余年的发展,绿色建筑充分吸纳了节能、生态、低碳、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等理念,内涵日趋丰富成熟。建筑能耗大水泥、砂子、水、钢材是建筑行业的主要原材料,每年这些原材料的消耗量非常巨大。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

2022年建筑行业发展新趋势

新兴用工模式开始进入建筑企业的视野。灵活用工凭借着降本增效的优势已逐渐在建筑行业流行起来,未来几年,灵活用工模式或将成建筑行业趋势的另一个“风口”。劳得多汇集千万建筑行业上下游企业与工人,让业主、总包、专业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