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地税 怎么算的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08-20 21:46:02

个人缴纳养老保险: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参保,缴纳金额为工资基数的20%,个人账户中返入8%2、单位缴纳养老保险:以单位职工身份参保,缴纳金额为工资基数的28%,其中单位负担20%,个人负担8%,个人账户中返入8% 养老保险个人交和企业交最大的区别就是: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参保,缴费比例高,缴费负担重;以单位职工身份参保,个人缴费比例低,缴费负担轻,单位缴费比例高。

尽管两者参保缴费情况不同,但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相。

个人养老金抵扣个税怎么计算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养老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34号)规定,自2022年1月1日起,对个人养老金实施递延纳税优惠政策。在缴费环节,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缴费,按照120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在投资环节,计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领取环节,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缴纳的税款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

从政策可以看出,参加个人养老金的纳税人,缴费环节可以在计算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或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时据实税前扣除,最高扣除限额为12000元。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税额的计税依据,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等于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综合所得适用税率(3%——45%)减去速算扣除数;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等于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经营所得适用税率(5%——35%)减去速算扣除数。

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以及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为例,工资薪金所得全年应纳税额=(全年工资薪金所得-6万-“三险一金”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认的其他扣除项目)×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养老保险属于依法确认的其他扣除项目中的一项,由于不同纳税人收入水平不同,适用税率不同,参加个人养老金的抵税效果也就不同。

比如纳税人适用3%税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小于36000元),按照顶额每年缴纳12000元个人养老金为例,缴费环节每年可以抵扣个税360元;若纳税人适用45%税率档,则每年可以抵扣5400元。

对于还没有达到起征点的纳税人,比如月收入5000元,年收入6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小于0,无需纳税,再参加个人养老保险也无法抵税。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对于个人养老金,参加缴费环节无需纳税,可以税前扣除;投资环节,计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也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但是在领取环节,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需要单独按照3%税率缴纳个税。

可以看出,参加个人商业养老金和基本养老保险(社保中职工养老保险以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还是有区别的,领取基本养老保险时,是不需要缴纳个税的;而最新出台的每年缴纳12000元限额的个人商业养老金,在领取时,需要缴纳3%个税。

单位缴在地税中养老保险怎么算

工资总额

作为基数,乘以当地社保规定缴纳百分比

比如苏州市区养老保险,合计交纳28.00%,公司缴纳20.0%,个人缴纳8.0%

大家都在看

地税申报的养老保险那个金额是怎么算的?

不过那个数都是我输入的不是我算的……回答:是企业拿着相关的材料,到劳动局办理职工社保手续后,劳动局告诉你在网上进入社保网,每位职工的社保金额根据职工的不同条件而定,但有一个最低交纳基数等等。

养老保险费是怎么算的

由社会保障机构按规定的比例计算应收取单位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费和应拨付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费(以下简称养老金)。若应收缴的养老保险费大于应拨付的养老金,则按其差额向单位收取,即“差额征缴”(对单位来说是“差额缴交”

养老保险是如何计算的?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以上两项A+B之和为每月领取额)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