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被税务局列入风险纳税人时,就无法使用开票税盘在网上抄报、清卡,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认真对待,严肃处理,立刻查找导致如此的真实原因,并及时采取方法解除,那企业被列入风险纳税人应该怎么办呢? 一、导致企业被列入风险纳税人的具体原因 导致企业被列入风险纳税人的原因有16种之多,在实际中*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1、没有按时记账报税或存在偷漏税行为; 2、注册地址与税务局失联; 3、违规使用发票,虚开、购买发票; 4、法人、财务、办税人员为同一人,或信息不一致。
如何解决风险纳税人 1、处理方法 a、按时记账报税 不管是公司还是个体户都必须按时记账报税,哪怕没有业务、没有盈利,也必须如实零申报,如果不按时记账报税,每年的年报将无法准确提供财务数据,企业会出现税务异常等,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因此企业需要聘请会计真实做账,觉得用人成本高,可以交给代账公司久业专业财税团队处理,账目清晰,账本齐全,远离税务风险。
变更或解锁注册地址 在经营过程中,如果搬迁了地址,需要及时到税务局进行备案,防止与税务局失联,需提供工商变更通知书、新地址的25位数房屋编码和地址证明材料(房产证、红本租赁合同、场地使用证明);如果还在原地址经营但未接通处理税务电话与信函,需带上证明材料、水电费发票、办公室环境照等到税务局申请解锁地址 c、发票问题 提供购销合同、银行流水、进销项发票给专管员看。
人员信息问题 有变更的及时变更,需备案的及时备案。
处理流程 a、登录电子税局,查询详细原因; b、配合税务机关调查并准备好相应的资料; c、税务局审核所提交的资料; d、税务相关部门核实情况后,按要求补缴税款、滞纳金、罚款等。
税收征管系统自动解除纳税人的税务异常状态。
税务管理风险及管控措施税务管理风险及管控措施:1、企业在使用或者开具发票时,一定要做到资金流、发票流、合同流、货物流相一致。
这样才可以避免企业因为发票问题,被税务机关处罚;2、税收风险存在于税收管理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就其具体内容而言,主要包括税制改革风险、涉外税收风险、税源监管风险以及税收执法风险等。
税率和税收收入及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准确和把握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规模对建立合理的税制体系。
详情分析企业在税务管理风险的分析与控制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处理,对于内部管理流程能够起到良好的优化效果。
通过对税务管理风险的控制,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对自身经营造成负面影响的经营环节,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安全环境。
因为税务管理风险控制工作涉及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阶段,对企业完善财务筹划活动能够提供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企业市场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
现阶段企业税务管理风险防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财会人员缺乏专业素质;2、缺乏税务管理风险防控体系;3、信息系统不够健全。
如果企业遇到了税务风险怎么办呢?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为避免税务风险,企业财务工作者须把握财务会计与税法规定之间的差异,尽量做到正确纳税,这一客观要求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即企业应致力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风险意识的增强,在严格把握传统财务内控手段的前提下,对现代化知识技术充分利用,建立一套操作性强、便于控制的内部财务报告组织信息系统。
加强信息管理建设。
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建立和完善税法的收集和更新系统,及时汇编企业适用的税法并定期更新。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建立内、外部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企业内、外部信息通畅,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优化外部环境。
一是强化纳税服务,营造和谐征纳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纳税服务意识,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 善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发生争议的税务行政复议制度。二是认真开展税法宣传,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税收宣传的目的是让人们知法、懂法、守法,而只有在知法、懂法的前提下才能谈到守法。三是做好行政协调工作,逐步建立起以“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
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
国家税收具有财政收入职能和经济调控职能,我国制定不同类型的且具有相当大弹性空间的税收政策、而且由于全国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不同,税务执法机关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合法性还需要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的确认。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注重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随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特点和具体方法,经常与税务机关保持友好联系,加强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处理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从而避免税务风险。在进行税务筹划时,一定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企业的风险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风险防范措施,为税务筹划的成功实施做到未雨绸缪。
管理人员应提高税务风险意识。
作为企业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纳税风险的管理,不但要体现在制度上,更要体现在领导者管理意识中。由于税务筹划具有特殊目的,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面对风险企业领导者应时刻保持警惕,针对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加强对政策的学习,准确把握税收政策。
成功的税务筹划应充分考虑企业所处外部环境条件的变迁、未来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国家政策的变动、税法与税率的可能变动趋势、国家规定非税收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综合衡量税务筹划方案,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为企业增加效益。我国税收政策变化较快,许多税收优惠政策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区域性,这就要求企业在准确把握现行税收政策精神的同时关注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通过税收政策的学习,密切关注税收法律政策变动,审时度势,正确利用国家税收政策,降低不必要的纳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