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认定建筑违法分包的 证据 有: 1、 招标 文件(有的招标文件明确规定不允许分包)。
施工企业与二包企业和个人签订的分包合同或 联营合。
施工企业人员明细( 社保 、 工资 表等)和分包单位人员明细(社保、工资表等)。
施工企业的公章、财务章印模(一般施工企业都用克隆的公章签分包合同) 5、账目往来流水明细。
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九大员的证件(一般也是克隆的)。
分包企业的资质证书(一般分包企业都不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
有关照片、录音、 证人 等。
其实违法分包的证据很多,取证也不是很难,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切证据必须是在工程已经开工,违法分包已经实施的情况下才是有效证据,否则只能是“有意向违法分包”。
认定有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除依法给孩郸粉肝莠菲疯十弗姜予罚款、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证书等相应 行政处罚 外,还要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建市〔2014〕118号)规定,采取限期不准参加招 投标 、重新核定企业资质、不得担任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等相应的行政管理措施,不得以整改代替处罚。
企业申请办理资质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建筑法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资质证书的,吊销资质证书,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规定,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建筑企业资质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建筑企业资质。
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警告,并依法处以罚款,申请人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
建筑业企业未按照规定及时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手续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可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施工企业资质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施工企业如果存在资质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来说,如果一个施工企业没有取得相应的施工资质,或者资质等级不符合实际工程施工要求,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安全事故等问题,则应对相应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 取得资质证书条件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被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
擅自向他人出售或转让资质证书,涉及欺诈行为的,应承担刑事责任;未涉及欺诈行为的,应当受到行政处罚。
擅自进行未取得相应资质的工程建设或者超越资质等级进行工程建设的,应当停止违法行为,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处理。
违法违规行为导致施工质量不达标或安全事故等问题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并接受相应的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等。
总之,施工企业如果存在资质违法行为,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证施工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