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公式如下:
保障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在职职工总人数×1.5%-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为保障残疾人权益,由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缴纳的资金。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未安排残疾人就业或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应缴纳保障金。
保障金按上年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差额人数和本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之积计算缴纳。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是指用人单位在编人员或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的人员。季节性用工应当折算为年平均用工人数。以劳务派遣用工的,计入派遣单位在职职工人数。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计算比例是什么?凡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用人单位,按其差额人数全额征收保障金;差额不足一人的,按差额比例计算缴纳。
用人单位安排一名盲人按2人计算。
\x0d\x0a 应缴纳的保障金=(单位上年度在职职工总数×1.5%-已安排残疾职工人数)×本地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
\x0d\x0a \x0d\x0a北京地区残疾人保障金的征收标准: 应缴纳的保障金=(单位上年度在职职工总数×1.7%-已安排残疾职工人数)×本地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60%。
应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怎么算残疾人就业比例:1、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在职职工总数的1.5%。
具体比例由省级政府规定。
招用残疾人低于法定比例的,要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意义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意义从经济角度来说,国家可以减轻一定的负担,可以更加优化社会资源的分配;用人单位能够减少残保金的支出,合法合规的省下一笔不菲的资金;残疾人有工作单位按时按量的缴纳保险对未来是一种保障,劳动收入还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生活状况,融入社会,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从宏观层面来说,有利于残疾人实现平等的就业权利。
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_疾人就业,使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有机会通过劳动创造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使自身获得发展。
有利于建立关爱残疾人的长效机制。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可以推进残疾人就业、培训和劳动保障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在制度和机制上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有利于形成公正、公平、和谐、友爱的社会关系。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既是依法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体现社会对残疾人的特殊关爱。
是依法行政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
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
按比例安置就业的未来残疾人事业承载着广大残疾人的向往和期盼,凝聚着残疾人及其亲属的厚望与重托。
新时代为残疾人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残疾人仍然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做好残疾人工作重任在肩。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残疾人来说意义更加重要。
残疾人就业不仅仅是一个可以增加收入的途径还是融入社会重要方式。
现在的残疾人家庭多数处于贫困状态,因残致贫、因残返贫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残疾人如果能够找到一份工作从经济角度考虑能够分担家庭压力,从情感上说可以使家庭更加和谐。
当广大的残疾人都能够找到一份合适工作的时候对社会大家庭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未来国家将大力发展按比例就业。
按比例就业容量大,就业质量高,也有利于残疾人的社会融合,因此应该成为残疾人的主要就业渠道。
要促进按比例就业,国家相关部门将做好以下工作:建立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公示制度。
对于严格履行按比例就业制度的单位给予公开表扬,对于未严格履行按比例就业制度的单位给予批评。
法律依据:一:《残疾人就业条例》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提供适当的工种、岗位。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
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
用人单位跨地区招用残疾人的,应当计入所安排的残疾人职工人数之内。
第九条: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七条:全社会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残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务。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做好所属范围内的残疾人工作。
从事残疾人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努力为残疾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