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企业税务筹划案例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08-17 02:20:50

这位朋友,下面我以近期几个实际操作的案例来具体告诉你税筹的方法。

案例一:企业通过变更企业纳税人身份来节税

于老板准备承包一个企业,承包期为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期间,企业固定资产折旧5000元,上缴租赁费50000元,预计实现会计利润53000元(已扣除租赁费,未扣除折旧费),于老板自己不领取工资。已知该地区规定的业主费用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在营业执照上,于老板目前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继续使用原有企业的营业执照,要么将其变更为个体工商户执照。哪种方式税后利润更高呢?

总结:综上来说,变更为个体工商户,实际取得的税后利润比之前原有企业要高将近一倍。

案例二:通过调整薪酬结构来节税

某公司员工张先生每月从公司领取工资、薪金所得8000元,由于租住一套两居室住房,每月支付房租2000元。那么,张先生应纳个人所得税的税额为:

(8000-3500)×10%-105=345元。

为了帮张先生降低税负,在不增加雇主费用的情况下,公司可以怎么做呢?

税务筹划方案: 公司为易先生提供给免费住房,工资下调到每月6000元,由于个人所得收入减少,个人应纳税款则会降低,而雇主的费用负担不变。那么,易先生应纳个人所得税的税额为:(6000-3500)×10%-105=145元。

经过规划,易先生降低税负345-145=200元。

案例三:

李老板打算和两位朋友合开一家花店,预计年盈利180000元,工资每人每月1600元。花店面临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形式的选择,不同的身份意味着纳税的税率也不同,于是,这位李老板就有了疑惑,到底选哪种形式呢?

中财企航列出来这样一组数据:

两者比较,税收负担率相差27%,中财企航建议李老板选择合伙制形式开办公司。

每一家公司的具体情况都不相同,所以,具体的税务筹划方案还要从企业具体情况分析。

企业如何合理避税?财务总监:186个税务筹划案例帮你解决问题

【企业如何合理避税?财务总监:186个税务筹划案例帮你解决问题】

每个企业的老板自然而然的都是想少交点税啦!但是大多数的老板可能对这方面并不是很了解!那不用担心,只要你有一个聪明过人的财务总监,合理避税那都不是事儿!

例如我们的财务总监,那可是真人才哦~自己亲自总结186个税务筹划案例,把它分析的明明白白的!帮助企业合理节税不少Money呢!我们部门所有的人没有一个不佩服他的!

因为是真的厉害,我们一起来看看这186个案例吧!

内容展示:

..........................案例解析内容很多,展示不完,资料已经给大家打包好啦!

企业该怎样进行税收筹划

选择税务筹划空间大的税种

要选择对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税种作为税务筹划的重点;选择税负弹性大的税种作为税务筹划的重点,税负弹性越大,税务筹划的潜力也越大。

符合税收优惠政策

一般在税种设计时,都设有税收优惠条款,企业如果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条款,就可享受节税效益。

改变纳税人构成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之前,首先要考虑能否避开成为某种纳税人。比如在年开始实施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下,企业宁愿选择作为营业税的纳税人而非增值税的纳税人,宁愿选择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而非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因为营业税的总体税负比增值税总体税负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总体税负比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总体税负轻。

影响应纳税额的基本因素

影响应纳税额的因素有两个:纳税依据和税率。进行税务筹划无非是从这两个因素入手。如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税法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允许扣除项目金额,具体计算过程中又规定了复杂的纳税调增、纳税调减项目,因此,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有了一定的空间。

重视财务管理环节

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都有税务筹划的工作可做。比如,按照税法规定,负债的利息作为所得税的扣除项目,享有所得税利益,而股息支付只能在企业税后利润中分配,因此债务资本筹划就有节税优势。

大家都在看

企业如何通过优惠的政策进行合理得税收筹划?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企业要想降低税收成本,谋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很有必要。而税收筹划,很多时候就是要了解各种不同的税收优惠,选择最适合的税收优惠政策。二、选择税收洼地,通过享受一些地方性税收优惠

税务筹划案例五

这样,2003年可以多抵扣增值税进项税:350*13%=45.50万元;少交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45.5*(7%+3%)=4.55万元,共节约税负:45.50+4.55=50.05万元,增值税税收负担率(253.5-45.5)/2100=9.9%,比原来的12.

企业接收股东划入资产的纳税筹划技巧及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的纳税筹划技巧是:企业接收股东划入资产行为,必须签订投资或增资协议,在投资合同或增资协议中明确投资或资资作为资本金(包括资本公积)处理,而不能签订捐赠协议,作为捐赠处理。[分析:某企业接受股东资产划入的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