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主观: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起征点;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分为查账征收和定期定额征收;查账征收需要个体工商户建立账薄,定期征收则无需建立账薄,由税务机关核定征收。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体经营的个人所得税怎么算法律主观:1、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包括:独资合伙企业经营者、取得其他经营执照的个人以及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以及其他行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2、过渡期间,查账方式征收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如下: 月预缴税额的计算 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累计利润总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合伙企业合伙人分配比例-投资者减除费用。 其中投资者减除费用=税法修改前实际经营月份数×3500税法修改后实际经营月份数×5000税延养老保险等其他扣除费用; 月度预缴税额=税法修改前的经营期应预缴税额税法修改后的经营期应预缴税额-本年已预缴税额。
法律客观: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第四条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下损失后的余额,作为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人所得税法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前款所称收入总额,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营运收入、劳务服务收入、工程价款收入、财产出租或转让收入、利息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
个体经营所得税怎么算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起征点,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适用于五级累进税率。
个体户的经营所得税计算公式方法如下:1、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2、业主费用扣除标准统一确定为24000元/年;3、从业人员工资扣除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确定;4、生产经营期间借款利息支出,凡有合法证明的,按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部分,准予扣除;5、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乘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6、要区分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与取得的其他方面所得的划分;7、从联营企业分回的利润,应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8、个体工商户王某在生产经营的同时著书取得的稿酬所得,应按稿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对于个体户经营所得的计算,要看经营人有没有综合所得。
没有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收_总额-成本-费_-损失)-60000-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准予扣除的捐赠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_税率-速算扣除数2、有综合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收_总额-成本-费_-损失-准予扣除的捐赠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_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月或者每季预缴时:应纳税所得额=收_总额-成本-费_-损失-准予扣除的捐赠(-60000-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本期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已纳税额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第五条个体工商户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
本办法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