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代码是指企业的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人识别号是税务登记证上的号码,通常简称为“税号”,每个企业的纳税人识别号都是唯一的。这个属于每个人自己且终身不变的数字代码很可能成为我们的第二张“身份证”。
扩展资料:
编码规则
编辑
已领取组织机构代码的纳税人税务登记代码为:区域码+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设定的组织机构代码。
纳税人识别号,一律由15位、17位、18或者20位码(字符型)组成,其中: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纳税人,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编制的9位码(其中区分主码位与校验位之间的“-”符省略不打印)并在其前面加挂6位行政区划码共15位码。
作为其“纳税人识别号”。国家税务总局下达的纳税人代码为15位,其中:1—2位为省、市代码,3—6位为地区代码,7—8位为经济性质代码,9—10位行业代码,11—15位为各地自设的顺序码。
经营的外籍、港、澳、台人员税务登记代码为:区域码+相应的有效证件(如护照,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等)号码。
个体工商户税务登记代码为其居民身份证号码。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中国公民,以公安部编制的居民身份证18位码为其“纳税人识别号”;对外国人以其国别加护照号码作为其“纳税人识别号”。
注意事项:18位纳税人识别号编码规定:凡是与数字混淆的字母,一律不列入编码(编码中不使用这些字母),这些抛弃的字母是IOZSV,所以开票时应注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纳税人识别号
注销税务后社会信用代码不存在因为原来的税号已注销了,所以网站上会给你提示,社会信用代码不存在或当前企业已注销。
统—社会信用代码是一组长度为18位的用于法人和其他组织身份识别的代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由国家标准委发布。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是以公民身份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主体标识代码制度,包括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国家标准委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法人和其他组织统—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
该标准于2015年10月1日实施。
什么是税务代码税务代码在个体是指经营者的身份证号;税务代码在企业指企业的纳税人识别号为区域码+技术监督代码。
税务代码是指税务登记号,由六位行政区划代码加九位组织机构代码组成。
税务代码可以从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中找到,每个企业的识别号都是唯一的,相当于企业的“身份证”号。
税务代码其中前六位为区域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编排联合下发(开发区、新技术园区等未赋予行政区域码的可重新赋码,其他的按行政区域码编排)。
后九位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赋予的组织机构统一代码。
市(州)以下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制订的编码编制税务登记代码。
税务代码由纳税人所属地代码以及纳税人组织机构代码组成,每个独立核算的企业只有一个纳税识别号且每个纳税识别号只允许一个企业使用。
如果企业注销,该号码也不再给其他企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