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质上是一种企业理财行为,税负测算、税收筹划方案设计、税务风险控制都属于财务管理范畴。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税收筹划应归属于财务管理。
(2)税收筹划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筹划的目标与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一致性。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衡量企业价值最大化所采用的的最重要的计量指标是现金流,而税收筹划的功能之一就是对现金流的管理,包括节约现金流、控制现金流、获取货币时间价值,并为财务管理决策增添税收因素。
税收筹划与税务会计的关系
(1)税收筹划天然不是税务会计,但税务会计必然衍生出税收筹划。税收筹划依据的基础信息也必然来源于税务会计,税收筹划对税务会计产生强烈的依赖关系。
(2)关于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的关系,查尔斯·T·亨瑞格更是一语破的:“税务会计有两个目的:遵守税法和尽量合理避税。”汉弗莱·H·纳什认为:公司的目标是在税务会计的限度内实现税负最小化及税后利润的最大化。在永无休止的税务征战中,税务会计只能算是一组“征战法则”……税务会计的目标不是会计,而是收益。
税收筹划与法学的关系
(1)借用罗马法谚“私法乃为机警之人而设”,其实税法作为公法也有“为机警之人而设”之妙用。即法律没有禁止的就是允许的,这意味着税收筹划包括避税和节税。
(2)法学派对税收筹划内容的概括:注重从司法原理上界定税收筹划(避税)的范围,通过控制经济交易的无数税法细节和例外规定来进行合法的税收筹划。法学派对税收筹划的研究主要基于具体技术和特定规则的范式;在约束避税这种具有不确定性和超前性行为的问题上,普通法系在一定程度上比大陆法系有更大的约束力(梅利曼,2004)
盈余管理行为并不必然导致所得税费用的增加,其原因在于会计规则要比税收制度更加灵活,管理层在操纵利润的同时,并不一定导致所得税负担发生变化。
例如折旧方面,税法规定公司在变更资产折旧政策时,必须经过税务部门的批准方可据以计算应税所得,而会计准则规定只要得到董事会的批准就可以变更资产折旧政策,这种变更必然影响会计盈余,但对于所得税负担却没有任何影响。
实际上,由于盈余管理的迫切需求以及税收成本的约束,上市公司往往会寻找既能够实现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目的,又能够不多负担税收的盈余管理手段。
税收筹划是一门新兴的复合型、应用型学科,融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学、会计学、税收学、法学于一体。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筹划已经独立为一门重要的交叉性学科或边缘性学科。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税收筹划应归属于管理会计范畴,其理由是税收筹划不仅有着涉税会计决策功能,而且也给企业管理者提供相当丰富、有益的内部税务会计信息。
会计与税收的关系
会计与税收的相互影响
历史起源:会计是统计学的分支
税收是分配关系,国家与政府的行为
会计对税收的影响
权责发生制
税收对会计的影响
推动计量方法在会计领域的应用
税会关系模式
适度分离
税收与会计的分野-依据、确认计量方法、报告
走势趋
权责发生制、系统反映经济业务的真实原
深层协作
反避税领域协作;税收信用体系建设领域协作
税务与会计的计量属性
计量的概念
计量是根据规则对实物或事项的数字分配
计量属性
(1)历史成本:保护税基。注意评估增
历史成本与计税基础相关联,不得轻易改变资产的计税基础。
(2)重置成本(现行成本):税法仅限于特定情况下采用,比如土地增值税条例规定,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是“由政府批准设立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定的重置成本乘以成新度折扣率后的价格”
税收筹划与会计披露
税收筹划影响会计信息披露
(1)多种契约力量综合影响会计信息披露。
(2)形成税收筹划与信息披露矛盾的契约关系
主要有四项:
第一,通常基于会计盈利的管理层的报酬契约;
第二,往往以会计数据或财务比率为基础而签订的债务契约;
第三,采用会计数据为定价基础的债券和权益证券的投资契约;
第四,基于会计数据的各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契约。
税收筹划与会计信息披露的矛盾
(1)存货计价方法、折旧、摊销
(2)潜亏资产的处理
方法一:出售的影响
方法二:债务重组
方法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的协调思路
(1)实证会计理论的创始人瓦茨、齐默尔曼为盈余管理动机提出了三个假设:奖金计划假设、债务契约假设和政治成本假设。
(2)盈余管理与税收成本之间的关系。公司管理层出于融资、契约和政治管制等目的,往往积极进行盈余管理。然而,盈余管理行为一项直接成本便是所得税成本。一般情况下,公司调增利润,会在当期多支付所得税;调低利润,便节约了当期所得税。所以,当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增加利润时,往往需要为此多支付所得税。
【实证分析】杜邦和平卡斯(Dopuch and Pincus)对公司管理层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动因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税务因素是公司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采用后进先出法的企业,当价格上涨时,其节税效果是客观的。
但并非价格上涨时所有的企业都采用后进先出法,而是一些企业继续保持先进先出法,为什么呢?这些企业由于存货数量少,存货变动大,存货周转率高,实际税率低,虽然采用先进先出法却并没有承担高额的税负。
(3)纳税调整项目对
戴德明等和叶康涛的两篇论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幅度越大,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也越大。【评论】:但这些研究存在着一个潜在的前提,即盈余管理行为不影响公司当期的应税收益,换言之,公司主要通过操纵非应税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然而这一假设并不是必然成立的。
——戴德明、姚淑瑜、毛新宇:《会计—税收差异、盈余管理与公司避税行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会计论文集,2005。
——叶康涛:《盈余管理与所得税支付》,中国会计评论,第4卷,第2期,2006年12月出版。
【结论】: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操纵会计利润时,倾向于选择非应税项目。 w因为非应税项目只影响会计账面价值,而不影响税收负担。企业盈余管理幅度越大,其通过操纵非应税项目损益规避盈余管理的所得税成本的动机就越大。 w进一步分析,企业倾向于选择非应税项目操纵会计利润,被税务稽查部门发现的概率也小,因为非应税项目不影响税收利益,这种盈余管理行为可能不被税务稽查部门重视,或者即使税务稽查部门发现也疏于问津,因为税务稽查部门监管审查此类事件有点“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之嫌。
怎样理解企业纳税筹划企业纳税筹划的特点:
(1)合法性:合法性是纳税筹划的最本质特征,也是其区别于偷、逃税等违法减少税 收支出行为的基本标志。 纳税筹划的合法性是指其实现减轻税负的行为是在尊重法律、 不违 反国家税法的前提下进行的。 (2)前瞻性:前瞻性是纳税筹划的重要特征,是指纳税筹划是在应税行为发生之前, 针对未来期望的纳税效果所作的一系列谋划、设计和安排。 (3)全局性:全局性一方面是说纳税筹划考虑的是纳税人的整体税负的降低,而不是 单纯追求个别税种税负的轻重; 另一方面则是讲, 纳税筹划的目标必须服从于纳税人经济行 为的整体目标,纳税支出最小化的方案不一定等于资本收益最大化的方案。 (4)成本性:成本性是指因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而付出的代价。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 付出的代价可以分为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纳税筹划方案是否可行,与其他的财 务方案一样,也要进行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如果筹划成本过大,而收益却并不理想,影响纳 税人利益最大化,则纳税人就可能放弃该筹划方案。 (5)风险性:风险性是指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因各种因素的存在,而带来的未来 筹划结果的不确定性。 (6)专业性:专业性是指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时需要筹划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
企业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
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纳税主体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以税收法律为准绳。 (2)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是指纳税人的纳税筹划完成并实施以后应取得相应的效 益,包括直接的效益和间接的效益。 (3)稳健性原则:稳健性原则是指纳税人的纳税筹划要在筹划收益与筹划风险之间进 行必要的权衡,在一定的财务收益的前提下,尽量使其风险最小化。 (4)公开性原则:公开性原则与合法性原则密切相关,它是指纳税筹划的过程应该高 度透明。
企业如何做好税务筹划?说到税务筹划,乍一听,高大上,作为一个深入财务工作十几年的我来说也一直觉得其挺高大上的,也心里一直都对这一模块没有太大的信心,在一个特殊的情况下,我针对税务筹划进行了一个深入的研究,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税务筹划进行了一个大概的总结,具体如下:
说到税务筹划,首先要明确我们的目标,我们做税务筹划的目标是什么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两点:一点是减少企业的税负,另外一点就是减少企业税务的风险,我认为企业做税务筹划的主要就是围绕着这两点进行的。
怎么减少企业的税负呢?这个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基础税务知识的运用并切实执行,另外一个是企业架构方面调整带来的税负减少,我们首先说说基础税务知识的运用,说到基础税务知识的运用,首先我们要保证我们日常账务处理等的正确性,保证不出现税务错误,降低因为低级错误出现的税务处罚。其次我们要学会运用税务知识,比如说福利费不要超过工资总额14%,业务招待费尽量少计入,因为他只有60%(或者是收入的5%,二者取低值)可以进行税前扣除,广告费不能超过收入的15%,这些科目费用计入时,一定要注意,实际执行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最有利于企业的做法去执行。
另外一个是企业架构调整带来的税负减少,这个就是企业战略层面的决策,比如说不同地区的税收优惠作为企业怎么来运用,成立公司,业务转移等运作,尽最大努力的运用好地域性的税收优惠。
如何减少税务风险?
首先,日常账务处理的合规性,这个非常重要,还要注意票据的真假,现在税务有连带性,给企业万一带来伤害就是大伤害。
我们不要试图偷税、漏税,如果想要企业做大做强,我觉得这个法律底线一定不要触碰。
税务筹划能用到的方法。
我们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法,把财务相关人员召集到一起,对本企业的税种进行逐个讨论,找出企业税负最重的那个模块,大家讨论有什么办法能合理降低税负,然后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运用并检查。
还有一个我认为最最重要的,就是每月最少要和税务专员进行一到两次的沟通,充分了解有没有最新的企业优惠政策,例如今年疫情期间,国家就给出企业很多的税收优惠,这些优惠政策是要充分运用的,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个是我对于税务筹划进行一个总的大概的轮廓的总结,因为我们涉及到是税种较多,每个税种的灵活运用都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收获,这个就需要我们在税务方面投入精力,这样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