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APP端如何录入个人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第一步,实名注
税务机关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发布远程办税端,远程办税端,主要包括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手机APP“个人所得税”和各省电子局网站。纳税人只需要下载这些远程办税端“个人所得税”APP,通过实名注册,获取登录用户名和密码,进入软件操作界面,就可以看到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填报界面了。
第二步,填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
完成“个人所得税”APP实名注册后,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首页选择“我要申报专项附加扣除”
填写或确认基本信息
填写专项扣除信息
填写其他信息
第三步,选择申报方式并提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申报方式包括综合所得年度自行申报、通过扣缴义务人申报。
纳税人选择申报方式为“综合所得年度自行申报”,则直接向税务机关提交信息,在年度自行申报时才能享受扣除,扣缴单位无法获取到该种申报方式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纳税人选择申报方式为“通过扣缴义务人申报”,则单位在使用扣缴端软件时,在“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采集”模块,选择需要同步的专项项目,点击【更新】,可以获取选择企业扣缴申报的员工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这种方式下,纳税人可以在预扣预缴期间享受扣除。
注意:个人所得税APP需要和税务端、扣缴端进行联动调整,而且目前正在根据前期填报的信息进行最后校验,所以目前仅支持实名注册功能,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填报功能需要在12月31日正式投入使用。
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如何导入系统法律主观:如果纳税人存在法律规定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情形的,那么就可以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时候免除这一部分,减轻自己的负担。一、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怎么申报登陆个税APP,根据要申请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填写申报。1、填报“子女教育”前,需准备子女教育信息,子女、配偶身份证号码,填写完毕后需要设置扣除比例。2、填报“住房租金”前,需准备好住房租赁信息、工作城市信息等。注意:由于住房租金与房贷利息只能选择一项进行扣除,填报时系统提示“若您已填报住房贷款利息,请勿填写本表”。3、填报“住房贷款利息”前,需准备好产权证明,贷款合同等信息。同时,系统也提示“若已填报住房租金信息,请勿填写本表”。4、填报“赡养老人”前,需准备被赡养人信息如身份证信息,共同赡养人信息(独生子女无需填写);非独生子女还需填写分摊方式。注意: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非独生子女需要填写共同赡养人,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5、填报“继续教育”前,需准备继续教育信息:若是学历(学位)继续教育,需填写教育阶段、入学时间、毕业时间;若为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则填写教育类型、证书取得时间、证书名称、证书编号、发证机关。6、填报“大病医疗”前,需准备患者信息和医疗信息。二、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项目专项附加扣除包含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六项。1、子女教育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子女年满3岁至小学人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选择双方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2、继续教育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的定额扣除。同一学历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个人接受本科及以下的继续教育可选择本人扣除或者其父母扣除。3、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一包相关的医药费用,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纳税人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选择由本人或其配偶一方扣除,未成年子女由父母一方扣除。4、住房贷款利息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夫妻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5、住房租金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按每月1500元;除上面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大于100万的城市按每月1100元;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小于等于100万的城市按照每月800元。6、赡养老人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非独生子女的,由其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三、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个人所得税采取源泉扣缴税款和自行申报两种纳税方法。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和高有扣缴义务的,纳税义务人应当自行申报纳税。扣缴义务人每月所扣的税,自行申报纳税人每月应纳的税,都应在次月七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项目有很多,纳税人可以登陆个税APP,根据要申请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填写申报。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个人所得税代扣缴客户端人员信息采集怎么做个人所得税代扣缴客户端人员信息采集:
扣缴义务人可通过扣缴客户端采集报送自然人基础信息。
人员信息采集主要包括【添加】、【导入】、【报送】、【获取反馈】、【导出】、【展开查询条件】和【更多操作】功能。
人员信息登记:
将人员信息采集到客户端中有两种方式:单个添加和批量导入。人员信息采集分为境内人员和境外人员,下面以境内人员信息采集操作为例:
(1)单个添加:
点击【添加】,进入“境内人员信息”界面,录入人员基本信息,点击【保存】即可添加成功。
【人员状态】:选择“正常”或“非正常”。正常状态的人员才能填写申报表,对离职、离退等不再从本单位取得所得的人员,设置为“非正常”。
【证照类型】:境内人员支持的证照类型包括居民身份证、中国护照;境外人员支持的证照类型包括外国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
【证照号码】:根据所选证照类型填写正确的证照号码。使用居民身份证登记,证照号码必须是正确的18位身份证号码。
【姓名】:严格按照所选证照上的真实姓名填写。
【国籍(地区)】:境内人员,国籍自动带出“中国”且无法修改;境外人员,填写所选证照上的国籍地区即可。
【出生日期】:选择居民身份证采集的,此两项信息会根据身份证号码信息自动带出,无需填写;使用其他证件,则需手动据实填写。
【学历】:下拉选择纳税人取得的最高学历。
【纳税人识别号】:人员信息采集报送成功后,系统自动生成纳税人唯一的纳税人识别号,本数据项自动带出,无需填写。
【是否存在以下情形】:有本项所列情况的进行勾选,包括残疾、烈属、孤老。勾选“残疾”,则残疾证号必填。
【是否雇员】:与单位存在任职受雇关系的人员,选择“是”;反之则选择“否”。正常状态的雇员必须申报正常工资薪金(包括零工资收入);非雇员无法申报工资薪金所得,据实填写对应所得(如劳务报酬)。
【职务】:可据实下拉选择“高层”或“普通”。
【任职受雇日期】:纳税人入职受雇单位的日期。
【离职日期】:纳税人从单位离职的日期。当人员状态修改为“非正常”时,该项必填。
【工号】:填写该纳税人在单位的工号或编号。
【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联系地址】:填写纳税人的地址信息,下拉选择省、市、区、街道后,必须填写详细地址。
【手机号码】:填写纳税人真实的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填写纳税人的电子邮箱。
【开户银行】:选择纳税人银行账号对应的开户银行。
【银行账号】:填写纳税人本人名下的银行账号。
注意事项:人员信息采集表中,带“*”号项为必填项,其他非必填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填。
单个添加人员的业务场景,适用于单位人员较少的情况。单位人员较多时,建议使用Excel模板批量导入功能。
(2)批量导入:
点击【导入】→【模板下载】,下载客户端中提供的标准Excel模板。将人员各项信息填写到模板对应列,然后点击【导入】→【导入文件】,选择Excel文件,导入到客户端中。
人员信息编辑:
人员信息编辑,指对已添加人员的修改和删除操作。人员信息采集到系统后,人员信息存在错误或发生变化时,需修改或删除人员信息后重新采集人员。
人员已报送成功,则人员信息不允许删除,只能修改;未报送的人员,既可删除重新采集,也可直接修改错误信息。
(1)人员信息修改:
(一)报送成功情况下,关键信息(包括姓名、国籍、证照类型、证照号码)修改:
1.证照类型、证照号码、国籍:此三项信息不允许修改。若录入错误,需将人员状态改为【非正常】,重新采集正确的人员信息。
2.姓名:若身份验证状态为“验证通过”,则不可修改,其他状态允许修改,需谨慎操作。
(二)报送成功情况下,非关键信息修改:
1.人员非关键信息修改,可在人员信息采集页双击该条人员信息记录的任何位置,打开“境内人员信息”/“境外人员信息”界面修改信息后保存即可。
2.多个人员非关键信息需修改为同一信息时,勾选多人后,点击【更多操作】→【批量修改】,选择需要修改的项目,录入正确的内容保存即可。
(2)人员信息删除:
只有未报送的人员可以删除,勾选人员后,点击【更多操作】→【删除】进行信息删除。
人员信息报送验证:
人员信息采集完毕后,需先将人员信息报送至税务机关端进行验证,再获取报送结果和身份验证结果,报送成功的人员才能填写、报送申报表。
(1)报送:
点击【报送】,客户端会将报送状态为“待报送”的人员信息报送至税务机关进行验证。
(2)获取反馈:
报送成功后,税务机关系统将对居民身份证信息进行验证(其他类型证件的验证会陆续增加),点击【获取反馈】获取报送的人员信息身份验证结果。
1.身份验证状态为“验证通过”的,表示该自然人身份信息与公安机关的居民身份登记信息一致。
2.身份验证状态为“验证不通过”的,表示该自然人身份信息与公安机关的居民身份登记信息不一致,扣缴单位应对其进行核实,经核实确存在问题的,应予以修正;如果经核实自然人身份信息准确无误的,则该自然人需前往办税服务厅进行登记。
3.身份验证状态为“验证中”的,表示尚未获取到公安机关的居民身份登记信息。扣缴单位可以忽略该结果,正常进行后续操作。
4.身份验证状态为“暂不验证”的,表示税务系统暂未与第三方系统联通交互,目前尚无法进行验证。扣缴单位可以忽略该结果,正常进行后续操作。
人员信息查询:
(1)展开查询条件:
客户端的查询功能,是指人员众多的情况下,需要查找某个人员的具体信息时,点击【展开查询条件】来展开具体的查询条件,而后按钮名称变成【收折查询条件】。
可通过工号、姓名、证照号码等信息,模糊查找相应的人员信息;也可根据身份验证状态、报送状态、是否残孤烈、是否雇员、更新时间进行筛选。
(2)导出:
点击【导出】,可选择【选中人员】或【全部人员】将人员信息导出到Excel表格中进行查看。
(3)更多操作:
更多操作包括删除、批量修改、自定义显示列、隐藏非正常人员、特殊情形处理功能。
删除:
当选中单个人员信息,点击【删除】,可删除单个人员信息。
当选中多个人员信息,点击【删除】,可批量删除人员信息。
批量修改:
当多个人员存在相同信息时,可以通过批量修改功能,一键来完成。主要包括:工号、人员状态、任职受雇日期、离职日期、学历、开户银行。
自定义显示列:
人员信息采集列表中,可以自定义列表中展示的信息。如:无需显示人员状态,可以取消勾选。
隐藏非正常人员:
采集界面上会显示人员状态为非正常的人员,在系统中不再对该人员进行业务操作时,可通过本功能隐藏非正常(已离职)人员。隐藏后,该按钮会变成【显示非正常人员】,点击后会重新显示非正常人员。
特殊情形处理:
包括人员添加和姓名更新两项功能。人员添加功能主要是添加证照类型为居民身份证,姓名中含有生僻字或居民身份证不符合公安系统一般赋码规则的人员,添加前,请确保该人员已在税务机关做过登记;姓名更新功能主要是更新在税务机关已变更过人员姓名,但在扣缴客户端中无法手工修改的人员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