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做税务筹划的误区有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07-25 05:56:23

相对发达国家税务筹划的成熟程度而言,税务筹划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践才能逐渐完善。近几年企业在开展税务筹划的实务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主要有:

(1)观念误区

第一,人们对企业税务筹划这一范畴的内涵、外延没有真正理解,将之与偷、逃、避税等混淆起来,认为税务筹划就是偷、逃国家税款;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减轻税收负担。一些企业制造假凭证、假账目,有些甚至设置两套账来隐瞒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以达到少缴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的目的。这些行为虽能减少税收支出,但并不是税务筹划,而是偷逃税、是违法行为,是对税务筹划的错误认识。

第二,忽视筹划成本的存在。税务筹划在可能给企业减轻税收负担、带来税收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需要企业为之支付相关的成本和费用。企业为选择税务筹划方案而付出的税收法律政策的研究,为实施税务筹划组织相关人员的培训费用,借助税务代理中介机构实施税务筹划的代理费用等等都应当视为税务筹划的成本。如果纳税人的税务筹划成本小于实施税务筹划增加的收益,该税务筹划才能认为是成功的,一旦企业税务筹划成本大于筹划收益,即使税收负担降低了很多,该税务筹划仍然是失败的筹划、是得不偿失的。

(2)目标误区

第一,以减少短期税收支出为目标。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着眼于短期或者当期的税收好处,只考虑当期直接利益的多少,而不顾及企业的长期利益,缺少长期经营的税负规划。如企业为了获得通常的“两免三减半”,而进行企业的分立或合并,而不考虑企业分立或合并会不会给企业的长期经营绩效造成负面影响。

第二,直接以税务支出最小化为企业筹划目标。税务筹划是为了获得相关的财务利益,使企业的经济利益最优化。从结果看,一般表现为降低了企业的税负或减少了税款交纳额。因而很多人认为税务筹划就是为了少交税或降低税负。如有的企业以减少税务支出为最终目标,运用分期收款形式进行收入的税务筹划,达到延缓纳税,获得资金时间价值,最终减少税务支出的目的。企业如果以战略性目标来看,分期收款销售方式虽能给企业带来延缓纳税的利益,但同时也存在被客户较长时间占用资金的损失,所以采用这种税务筹划,应该不仅考虑到减少税务支出,还要预测损失的资金成本能否通过延缓纳税得到补偿。

(3)风险误区

当前企业税务筹划缺乏风险意识。企业为了节约税收支出,而忽略了筹划可能潜在的风险,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或失去获利的机会。税务筹划应当趋利避害,使企业税务筹划主体在获得利益的同时,尽可能地规避由此而产生的风险。当税务筹划风险不能保证被彻底排除的情况下,则应进行利弊权衡,决定是否应采用这种筹划方法。有的企业纳税意识淡薄或者对税务筹划有误解,认为税务筹划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少缴或不缴税,这种筹划行为存在很高的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更大损失。筹划人员也可能因为要承受来自岗位和理财目标方面的压力,由此承受心里负担和精神压力,在此情况下,税务筹划也可能导致失误的风险。

(4)信息误区

企业的税务筹划是一项复杂的前期策划和财务测算活动。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安排和策划,进而对一些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控制,但这些活动有的还未实际发生,企业主要依靠以往的统计资料作为预测和策划的基础和依据,建立相关的财务模型,在建立模型时一般也只能考虑一些主要因素,而对其他因素采用简化的原则或是忽略不计,筹划结果往往是一个估算的范围,而经济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变化,也使得税务筹划具有一些不确定因素。一些企业由于统计资料不全,或不能灵敏地监测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势必造成税务筹划中的信息缺失。

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误区有哪些?

你好!

新个人所得税法已于2019年拉开序幕,这对于每一个纳税人来说都是重大利好的政策法规。不过,虽然新个税法让大部分人群的个税负担得到了减轻,但仍有一部分高收入群体承担着高额税负,因此存在着个人所得税筹划的迫切需求。那么,个税筹划有哪些常见误区我们需要予以规避呢?接下来,本文将对此进行简单介绍。

  一般来说,现如今企业和个人存在的税收筹划误区主要有:

公司收入进个人账户

  此种方式是指将企业的收入直接打到个人账户,然后用这笔钱给员工发工资,以期减少职工税负。事实上,这一途径也是不可取的。究其原因,隐蔽企业收入就等于隐蔽税款,这是国家万万不允许的。根据法释【2019】1号,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情节严重是指非法经营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非法结算业务包括为他人提供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转个人账户服务和为他人提供支票套现服务。因此,此种方法企业也不能采用。

 

发票报销

 这是很多企业此前经常采用的方式之一。即:将员工的一部分薪资通过员工提供的发票来报销。不过,现如今,此种方法会将相关风险转移到企业。这是因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8年28号规定,企业税前扣除凭证要符合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原则。而员工找来的票据经常漏洞百出,甚至会有假发票等等。如果企业使用这些票据来入账,那么后期的风险则需要由企业自行承担。

以上就是当今个人所得税筹划常见的误区介绍。因此,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其在进行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时,都要注意对上述情形进行有效规避,并注意采取合理、合法的个税筹划方法推进该项工作实施,进而以确保实现个人收益最大化。

, 祝一切顺利 , 望采纳不胜感激!

企业税务筹划中的误区怎么避让呢?

企业税务筹划中的误区避让:(1)正确理解税务筹划,走出观念误区:实施税务筹划不能理解为偷税、逃税,虽然偷税、逃税等和税务筹划都可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但它们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偷税、逃税等是通过违法行为实现规避税负的目的,注定了这种行为只能是一条“死胡同”,要承担行政责任和(或)刑事责任。而税务筹划是在不触犯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等的合理安排以达到减轻和规避税负的行为,它不仅不是偷逃税款,而且是合法和有益的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且由于税务筹划是在现行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用好、用活、用足各项税收政策及法律法规,能使企业的应税行为更加合理、更加科学,从而实现减轻税负,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提高企业税务筹划成本意识。税务筹划是一种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有效手段,与降低产品成本有着同等重要的经济价值。对于纳税人来说,税收的无偿性决定了其税款的支出是企业资金的净流出,没有与之直接相配比的收入项目。税务支出的减少直接增加企业的净收益。缺乏筹划成本意识,将可能导致税务筹划的不合理或失去实际意义。提高筹划成本意识,才能更合理有效地开展税务筹划。(2)明确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避让目标误区:税务筹划应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最终目标。减轻税收负担是税务筹划最直接的动机,也是税务筹划之所以兴起与发展的根本原因,没有减税动机,也就不可能会有税务筹划。但是,减轻税收负担不是税务筹划的最终目的,当税收负担降低反而引起企业价值的减少时,追求减少税负显然毫无意义。因此,离开企业价值最大化,降低税负不能作为税务筹划的目标。税负高低只是一项财务指标,是税务筹划中考虑的重要内容,税务筹划作为一项中长期的财务决策,制定时要做到兼顾当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在某一经营期间内,缴税最少、税负最低的业务组合不一定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税务筹划必须充分考虑现实的财务环境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运用各种财务模型对各种纳税事项进行选择和组合,有效配置企业的资金和资源,最终获取税负与财务收益的最优化配比。

大家都在看

如何进行纳税人的税收筹划

很多企业都在尝试各种方法进行节税,比较常用一种就是税收筹划,当然不是什么都可以避的,如果纯粹为了避税,那么就要付出成本,所以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也要多方面考虑。一、避开税收筹划常见误区1、以“预收账款”方式销售

税务筹划有什么风险吗?

4、项目选择不当导致的风险税收筹划涉及企业筹资、投资、生产、经营、分配等各个领域,涉及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等几乎所有的税种。但由于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有的税收筹划可能涉及一个项目、一个税种,有的可能

企业税收筹划面临哪些主要风险及如何防范

1、不依法纳税的风险,即企业日常的纳税核算从表面或局部看是按规定操作了,但是由于对有关税收政策把握不到位,实质上形成偷税,从而遭受税务处罚;2、决策者存在认识误区,片面认为纳税筹划是财务人员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