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税后价格,直接乘以1.17既可以得出税前价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条 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采用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计算销售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
第三十条小规模纳税人的销售额不包括其应纳税额。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采用销售额和应纳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计算销售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依上述条例的列举假设你单位是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7%,某宗商品出售价为1000元。那么这件商品自然是含税价1000元,也叫税前价,它的税后价是用1000÷(1+17%)=854.7元。如要想用这个854.7元还原到税前价,就用854.7×1.17=1000元。
扩展资料:
出于商业上的种种考虑,交易双方将合同交易价格约定为税后金额(或净额),在商业安排中十分常见。然而,这里的税前税后究竟指的是增值税前后还是所得税前后也常有不同理解。
更加复杂的是,不同于纯境内交易,在跨境交易中,由于预提所得税的影响,如果税务上的判断与商业安排的经济实质不一致,则对是否净额的约定就可能产生额外的税务成本。在合同中约定税前还是税后,并不是只有商业考虑这么简单。
在合同中将交易价格约定为“税后金额”或“净额”,对于收款的一方来说,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简单直接的反映和保障其合同权益,但同时,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税务影响。
交易安排立足于商业的考虑,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其背后可能带来的税务影响。有时候将“税后金额”或“净额”的约定调整为税前金额,并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明确各方的义务也是种选择。
怎么计算税后金额正文回答税后工资=税前工资-社保个人承担部分-个人所得税-其他个人承担的金额。
税后工资为应发工资扣除个人承担的社保部分、个人所得税以及企业年金等其他个人承担的扣除项目之后的工资,即个人实发工资。
分析税后工资指的是税前工资扣除五险一金中的个人交纳部分、个人所得税后,实际到手的工资收入。
社会保险中的个人交纳部分、住房公积金中的个人交纳部分是税前列支的。
因此,税后工资是多少,公司实际发放的工资就是多少,不需要再另外扣费用,税后工资指的就是实际发放的工资。
税后金额含税不含税?税后是指缴纳所得税以后,可以完全支配的净利润。
应聘者在应聘工作时会约定税后工资或者税前工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劳务纠纷。
增值税发票税金怎么计算?【法律分析】:三个点税金计算:用不含税的金额×3%,也就是税率是3%。开票总额÷1.03=不含税金额。不含税金额×30.03=税额。不含税金额+税额=开票总额。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温馨提示】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