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主观:在我国,企业在接工程时是有要求的,不同级别资质都有相应的业务范围,假如你是三级资质,那你只能接三级资质范围内工程,超出三级资质范围的工程三级资质是不能接的。一、建筑资质办理流程建筑资质从最低级三级开始办理,办理时,先从工商所在地的主管部门审核。1、办建筑资质,首先要准备资质标准里要求的人员,包括二级建造师5人。中级工程师6人。八大员15人。中级技工30人。其中,二级建造师要求建筑工程专业4人、机电工程专业1人。中级工程师必需有结构、给排水、电气专业。2、人员准备完后,需要以公司名义给所有人员买社保保险,也就是社保。买三个月的就可以。提示,交资料的时候,他们看近三个月的社保明细。3、准备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建设部网站上有);企业营业执照正副本复印件;企业章程复印件;企业资产证明文件复印件;企业主要人员证明文件复印件等材料,装订成册。4、资料做好后,带上所有原件及资料,去工商注册所在地的建设主管部门提交资料。需要说明的是,市级以下的,需要县验过后,在报市里审核。5、资料验收通过后,等网上公示,公示无异意后,颁发建筑三级资质证书。
建筑公司申报资质流程建筑工程关乎建筑质量以及人身安全责任,完成建筑工程的承包公司应具有相应的专业资质,那么建筑公司申报资质流程是怎样的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办理建筑公司资质有哪些流程(一)申请人向省建设部门提出申请,提交有关材料。其中中央管理的企业直接向建设部申请; (二)建设部门对建筑业企业申请施工总承包特级、一级和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其中涉及交通、水利、通信、电子等方面资质的,由省建设厅商同级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后,提出初审意见,并将初审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上报建设部; (三)建设部门对建筑业企业申请二级及以下资质(包括不分等级资质)和劳务分包资质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其中涉及交通、水利、通信、电子等方面资质的,由省建设厅征得同级有关部门初审同意后进行审核; (四)准予许可的,于法定时间内(20个工作日)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资质证书。
建筑资质办理流程 建筑资质办理流程:第一步:明确公司预申请的资质项,研究相应专业的资质标准,确定所申请资质项标准所要求的人员证书专业和数量。第二步:组织统计公司现有人员证书专业和数量,确定实际人员证书与标准要求的差距。第三步:通过兼职挂靠,人员培训等方式补充所缺的人员证书,并将所有人员录入公司社保系统。第四步:购买和开通企业版“密码器”及建委资质申请后台。并办理建造师预注册手续。第五步:整理企业相关综合资料和所有人员证书信息资料,统一按照“资质申请后台系统”要求的标准格式将所有扫描件上传。第六步:完善填写后台信息,并生成卷宗下载打印。第七步:社保局打出所有人员的社保证明单,并按照顺序附在所打印出的纸质材料中。第八步:完成所有资料的签字盖章工作,并封胶成册。第九步:收集所有上报材料的原件,带着上报材料到工商注册所在地的区建委核验原件。第十步:纸质材料正式受理,后台系统点击上报(个别区县建委需要在材料受理前约谈企业法人和技术负责人)第十一步:区建委正式受理后一般情况下会在20个工作日之内审查完结,同时系统会将审查结果以短信的方式告知企业资质申报人员。第十二步:再收到通过的告知短信后确认好企业信息,去申领资质证书(一正一副)。 三、建筑公司资质证书有效期为多久 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有效期为5年。 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一份,副本若干份,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统一印制,正、副本具备同等法律效力。 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可以到原资质许可机关申请资质延续。但是企业一定要注意到期时间,资质延续必须是资质还在有效期内,才能称为延续。一旦资质过期,只能按照重新核定的方式进行申请。因此,企业一定要提前三个月做准备,保证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衔接。 对在资质有效期内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信用档案中无不良行为记录,且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满足资质标准要求的企业,经资质许可机关同意,有效期延续5年。 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全国有效,在全国内都可以通用。 以上就是我整理收集的关于建筑公司申报资质流程的信息,建筑单位在进行施工前必须申请建筑资质,否则无证施工的话是要受到处罚的。
建筑公司资质申请需要哪些流程?公司资质办理流程如下:申请人向主管机构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主管机构对企业申请施资质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审查申请二级及以下资质(包括不分等级资质)和劳务分包资质的申请材料;允许的,应当在法定时间内向申请人颁发并送达资质证书。《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十二条第一款申请本规定第九条所列资质的,可以向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第二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在5日内将全部申请材料报审批部门。【温馨提示】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