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用流程图形式表示传统财务模式下日常税务管理的主要流程:
-> 税务登记与变更管理 -> 发票管理 -> 报税管理 -> 税务审计与评估
其中,具体步骤如下:
开始:日常税务管理流程的起点,包括税务登记、变更等基础操作。
税务登记与变更管理:对企业的税务登记信息进行管理,包括税务登记证申领、变更、注销等操作。
发票管理:对企业的发票进行管理,包括发票购买、领用、开具、核销等操作。
报税管理:根据企业的纳税义务和纳税计划,进行报税操作,包括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
税务审计与评估:定期进行税务审计和评估,确保企业税务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流程只是简单的概括了传统财务模式下日常税务管理的主要流程,实际操作可能因企业类型、税收政策和地区而有所差异。在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财务共享税务管理流程图财务共享税务管理流程图如下:
收集会计凭证和相关文件;录入凭证和数据到财务系统;核对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生成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报告;进行税务核算和申报;准备税务报表和附属资料;核对税务报表和附属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提交税务报表和附属资料给税务部门;接受税务部门的审查和调查;纳税和缴纳税款;监控税务合规性和风险管理;参与税务筹划和优化。
财务共享服务,是指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升效率、减低运营成本、强化决策支持、创造企业价值为目的,以市场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标准化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模式。
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的风险
首先,风险存在于财务共享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实施前对实施财务共享前提条件的判断、确定共享目标、选择共享模式、地点,实施中对人员的安置和转型、流程重新设计与整合、系统的研发与建设,实施后是否衔接顺畅、人员的培训与发展、流程是否存在执行和操作问题等都充满风险。
其次,风险涉及范围广且变革因素多。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的主体一般存在财务职能机构多、核算重复性高、财务人员多、系统和流程不统一、各地税务环境差别大的特点,因此实施的风险体现在整合流程、建设系统、财务人员变革管理、业务变更、外部法律环境和税务环境等多方面,重新调整难度大且变革因素多。
最后,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共存。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时,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共存,其中客观风险来源于财务共享模式本身的特点以及外部法律税务的宏观环境,例如票据大量集中核算、出错率高,流程链条加长造成风险发现时间晚、票据流转频繁等;主观风险来源于实施财务共享的企业主体风险意识、应对能力、人员沟通和管理的能力等。
税务筹划的具体流程是什么?随着公司在税务的成本越来越高,所以绝大多数的公司都有税务筹划的诉求,但是很多老板都不知道税务筹划的步骤流程是怎样的,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下,大致可按照以下步骤流程来执行:
掌握税务筹划必需的信息。
即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税务筹划需求以及政策环境的进行全面掌握。具体包括:企业涉税情况与需求分析;企业相关税收政策与环境分析;确定税收筹划的具体目标等。
设计多个税务筹划方案。
对于企业来说,其开展税务筹划的方案并不是唯一的,不同方案可实现的筹划效果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对企业进行全面分析之后,还需设计多个备选方案,以供企业进行选择。
选择最优的筹划方案。
税务筹划方案是多种筹划技术的综合运用,同时还需要考虑风险因素。所以,企业需对各个筹划方案进行一系列分析,包括合法性分析、可行性分析、目标分析等。并在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估后,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实施税务筹划方案。
在选定筹划方案之后,经企业管理部门或相关责任人审批,就可以实施该方案了。在这期间,企业需要根据筹划方案对自己的纳税人身份、组织形式、注册地点、所从事的产业、经济活动以及会计处理方式等作出相应的处理和改变。
对筹划方案进行监控、评估、改进。
在税务筹划方案的实施期间,应及时监控出现的问题。再运用信息反馈制度,对筹划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在开展税务筹划时,可能会因为执行偏差、环境改变或者由于原有方案的设计存在缺陷,从而与预期效果产生差异,这些差异要及时反馈给税收筹划的决策者,以便及时对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
大致的税务筹划的基本步骤流程就是以上这样,当然在实行过程中有的行业可能会更复杂一点,但是为了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税务筹划是势在必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