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今天和大家在一起探讨这个话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税务筹划是指通过对涉税业务进行策划,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不能说是避税,换一种说法,称为节税。税收是国家中央财政收入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都应合法缴纳税款,有些时候我们也可以合法适当的降低企业的税务成本,下面来谈谈如何合法有效的来进行。
方案一:设立新公司(增值税所得税享受地方留存30%-70%奖励)
企业可将适合总部经济招商政策的业务板块,在政策地设立新公司,独立运营,享受政策。
优势:独立核算所有税收缴纳在政策优惠地,能全面享受政策优惠,企业收益大。
新成立公司过程中,不影响原公司正常业务。
企业开具的每一份发票,都能享受政策扶持。
方案二:设立分公司独立核算(增值税所得税享受地方留存30%-70%奖励)
企业在当地成立分公司,申请独立核算,即可自主开票,享受当地税收政策扶持。
优势:办理简单、方便、快捷,不需要跟原有工商税务沟通。
分公司无需注册资本,企业仅需提供相关资料即可办理。
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独立对外承接业务。
分公司可自主选择所得税汇算地。
分公司开具的每一份发票,都能享受政策扶持。
方案三:设立个人独资企业(核定后综合税率6%)
可申请享受特惠政策,核定征收,资金任意转至私人账户,解决企业进项以及分红等问题。 适用于:1.优化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25%]个独综合税赋6%)
股东分红高管工资提成的税收优化。
优势:个人独资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而是个人所得税,交完个税之后利润全部归个人所有,解决企业无进项发票高利润问题。
个人独资企业申请核定征收,核定后企业总税赋不超过6%,且账务处理简单。
个人独资企业履行完“生产经营所得”纳税义务后,投资者不存在其他税收问题。
方案四:整体迁移(增值税所得税享受地方留存30%-70%奖励)
在公司名称、经营范围、经营模式不变的条件下,企业仅将注册地址变更在政策所在地,即可大限度的享受政策扶持。
优势:税源在总部经济区,企业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
因为企业跟税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当代环境背景下,为税收高压力的行业新增了税收筹划的渠道。
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如何税收筹划?税收筹划是个要求非常高的事项,但又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要了解的创业常识和必备技能。
常用方法:
转让定价: 子公司从股份采购时采用较高的价格,对于跨境贸易,注意考虑进口清关环节的关税。
关联交易合同: 构建股份与子公司之间关联交易合同,主要是股份向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提供培训服务等服务,增加子公司成本。
资本弱化: 子公司从股份借款,产生借款利息,增加子公司费用。 这种办法需注意当地国家资本弱化的规定,避免不能抵扣。
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税收筹划并不难,可以运用税收洼地的策略。简单来理解,就是学习大公司通过注册离岸公司来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接下来,小快(微信:kfwcsgw)就由浅入深地,为大家讲解下这种税收筹划的用法及合法性。
税收筹划是企业必须要了解的创业常识和必备技能
在加勒比海上,有一座总面积只有中国1/36923的群岛——开曼群岛。
阿里巴巴、百度、360等互联网巨头,到地产界的碧桂园,再到运动品牌李宁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公司,都是在那里注册的企业。
2015年,香港首富李嘉诚也将重组后的企业注册地迁移至开曼群岛。
根据国税总局2015年的统计数字,每年由于“避税天堂”流失的税收额,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不止是国内的企业在运用国际性的税收优惠政策,美国的可口可乐、宝洁、英特尔、甲骨文等大型公司也都通过在开曼注册子公司,规避了高达35%的美国公司所得税。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国家之所以能通过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来合法节税,实际上是经过了复杂的税收安排和筹划。
也许你会说,这些大企业既有实力去国外注册公司,也有牛人设计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方案。但是,中小微企业既没钱、也没人,该怎么办呢?
企业如何进行纳税筹划法律分析:企业纳税筹划有以下方法:1、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选择投资区域和产业。2、合理利用企业组织形式进行税收筹划。3、充分利用税法和税务文书的规定。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税收筹划,要求企业充分了解国家税收政策。4、充分利用财务会计制度,转移税收负担。5、税务筹划是利用开支扣除准则的选择来进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指国家鼓励发展某些行业、地区和产品,在税收方面对资源配置作出特殊优惠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