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内控,全称“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是指税务机关通过加强内部行政管理和税收执法全过程的协调和监督,确保真实反映税收工作信息、正确执行税收政策法规、提高税收工作效率、防范税务管理风险的一种工作机制,其基本内容应包括创建内控环境、实施内控活动、完善配套措施等三个方面。
建立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有利于推动依法治税,防范税务管理风险;规范内部运作,提高税收工作质效;也有利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是指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是指以风险防控为导向,通过查找、梳理、评估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各类风险,制定、完善并有效实施一系列制度、流程、方法和标准,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风险进行事前控制、事中防范、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管理过程和机制。
税务内部控制方法税务内部控制方法如下:1、将购进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未视同销售货物计算缴纳增值税。
核查营业费用、营业外支出、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等科目,将自产、外购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以及将自产的货物用于职工福利或个人消费未计增值税;2、从事货物生产及销售的企业发生除的混合销售行为,应当缴纳增值税。
核查销项税金科目,审核销售合同,对属于应征增值税的混合销售行为的计提销项税额;3、把内控机制建设作为税收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税制、征管、内部行政管理等改革,积极完善内部岗责体系,优化流程,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形成权力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制约的科学严密的管理链条,从源头和机制上防范腐败风险。
因此,如何对两权税收管理权、税收执法权进行有效监督控制,是当前各级国税部门高度关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探讨。
法律依据:《税务稽查风险内部控制制度(试行)》第三条税务稽查风险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税务稽查执法活动合法合规,有效防控执法风险、行政管理风险和廉政风险,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水平,提高工作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