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性:指的是税务筹划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要遵守税法、不违法税法,合法是税务筹划的前提条件。
筹划性: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对经济事项进行规划、设计、安排,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在经济活动中,税收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客观的角度来讲,提供对纳税事后做出规划的可能性。
目的性:税务筹划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税负,减轻纳税负担。第一选择低税负,意味着较低的税收成本,较低的税收成本也意味着高的资本回收率;第二是滞延纳税时间,指不按税法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欠税行为,获取货币的时间价值。
风险性:税务筹划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税收收益,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与税务筹划的成本和税务筹划的风险有关系。税务筹划的成本指由于采用税收筹划方案而增加的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含成本;税务筹划的风险指在不知觉情况下采用了导致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的方案或者触犯法律而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
专业性:不仅仅指税务筹划需要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进行,指面临社会化大生产、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业务日益频繁、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各个国税制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仅靠纳税人自身进行税收筹划显得力不从心。
税收筹划的特点税收筹划的特点如下: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当存在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以税收政策为导向,通过投资、理财、组织、经营等事项的事先安排和策划以达到税后财务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正确理解税收筹划的概念必须紧紧抓住其以下三个特点:
合法性:
税收筹划不仅符合税法的规定,而且符合税法立法的意图,这是税收筹划区别于偷税避税的根本点。税收筹划和偷税避税的结果都是少缴税款、减轻税负。但偷税是以弄虚作假的方式实施的,不仅违反了税法规定,更违反了立法意图,必将受到严惩,避税则是抓住税法的疏漏进行的。
超前性:
“筹划”就是事先规划、设计、安排的意思。税收筹划就是要将税收作为影响纳税人最终收益的重要因素,对投资、理财、经营活动做出事先的规划、设计、安排。
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对纳税人而言税收筹划的最根本目的是税后财务利益最大化,即使个人税后财务利益最大化,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而不仅仅少纳税金,使个别税种税负或纳税人整体税负的降低。这是因为税收筹划的结果——纳税人税务计划只是财务计划、企业计划的一部分,税收筹划的目标必须服从以纳税人整个财务计划、企业计划这些整体目标。
税收筹划的意义:
税收筹划的意义在于有利于节约企业成本费用,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同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降低法律风险。税收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法人或自然人)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或递延纳税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
税务筹划的特点: 合法性,即税收筹划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范围内进行。筹划性,即在纳税行为发生前进行规划安排工作。目的性,即税收筹划目的是降低企业税负。风险性,即税收筹划有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专业性,即税收筹划需要由财务或专业会计人员进行规划。
什么是税收筹划,其特点有哪些合法性。合法性是税收筹划最本质的特点,也是税收筹划区别于逃避税收行为的基本标志。税收筹划的合法性体现在其行为是尊重法律不违反国家税收法规的前提下进行的,在合法的前提下,当存在多种可选择的纳税方案时,纳税人就可以利用对法律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实践技术。选择低税负方案,纳税人对税收政策这种能动反应也是税收政策能够引导经济、调节纳税人经营行为的重要前提。
筹划性。有事先规划、设计、安排的含义,就是税收筹划的本质特点之一。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纳税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对企业而言,通常是在企业交易行为发生之后产生了增值税,消费税等税的纳税义务;一般在收益实现或分配后才发生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在取得财产或者处置财产以后,才有可能缴纳财产税;这在客观上为纳税人提供了纳税前事先做出策划的可能性。另外税收筹划是有针对性的,因为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的性质不同,税收待遇也往往不同,这也为纳税人提供了可选择低税负的机会。
风险性。所谓税收筹划风险,是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策划时因各种因素的存在无法取得预算的筹划结果,并且付出远大于收益的各种可能性。因为税收筹划是一种事先行为,具有长期性和预警性的特点。所以税收筹划与任何一种谋求经济利益的管理活动一样,也存在因专业水准有限所提出的税收方案不被税务机关认可从而产生争议或诉讼事项时,税收筹划的风险不可避免。
多样性。多样性是指税收筹划从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来看均不是单一的。将实施的方式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是单个税种的筹划,还有就是围绕不同的经营活动进行筹划。其内容也具有多样性,既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充分运用,也有财务、会计、税收等方向选择性条款的比较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