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公司积极应对税务风险,其中比较多样化的包括:1.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经营范围广泛,对不同国家的税务法规要求较高。
因此,这类公司通常会选择与当地的税务专家合作,确保遵守当地税收法规。
大型互联网公司:在避税方面比较擅长,通常会利用外国低税率的政策、行使海外子公司的掌控等方式来降低总税负。
财务健康公司:这些公司通常在财务和税务管理方面投入较大,定期评估公司的财务和税务风险,并且积极采取措施,如升级财务制度和税务规划方案,提高公司在税务方面的合规性。
需要注意的是,积极应对税务风险不仅能保护企业自身的利益,更重要的是确保企业在当地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此外,一些国家的税务法规变化比较频繁,因此公司还需要定期进行税务风险评估和制定相应的税务策略,以满足当地税收法规的要求。
如何做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一是强调服务,注重改进服务方式和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和谐税收征纳关系;
二是管理环节前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督,提前发现和预防税务风险;
三是提高企业自我遵从度,正确引导企业利用自身力量实现自我管理,只有着力于企业自我遵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企业税务管理对象复杂、管理资源短缺这一突出矛盾;
四是实行个性化管理,针对企业各自面临的税务风险制定差异化管理措施和手段;为企业量身定制的麦塔软件系统
五是将控制重大税务风险摆在首位,着重关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和重点业务流程中的制度性和决策性风险,有针对性地关注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等操作层面的风险。
做好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的方法近年来,不少国内企业由于税务问题给企业经营业绩、社会信誉带来影响,也有不少原本拟上市的企业由于花费大量时间与成本解决税务问题而错过了最佳时机,甚至有的企业由于税务管理的缺陷而遭受重罚,举步维艰。
税收问题给企业价值、声誉甚至生存发展,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加强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尤其对于集团型企业,更为迫切。由于诸多原因,许多国内的集团型企业对于税务管理的理念,长期停留在“企业是否能正确计算并及时缴纳税款”上,也就是所谓的“以纳税申报为中心”的管理。这种事后的、被动的管理,显然是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企业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商业经营模式、复杂的政策法律、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以及复杂的国际经营环境,税务管理部门也采取了“互联网+”的税务征管方式,这些内外因素最终都将给企业带来突出的税务风险,并贯穿于企业经营决策、业务行为、财务处理以及纳税申报等各个环节。
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做好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呢?个人认为,企业应该建立以“税务风险为导向的税务管理体系”,其核心特点是预防性、全面性和针对性。所谓预防性,就是将税务管控环节前移,从决策环节开始,做到防范于未然;所谓全面性,即“业税融合”,要求税务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业务部门无缝对接,通过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实现全员、全过程的控制;所谓针对性,就是基于风险评估确定的风险点,制定管控措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管控的针对性。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不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以“税务风险为导向的税务管理体系”都应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企、民企、外企的管理都有各自的特色,但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角度来看,规范的、现代化的.、科学的企业管理体系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极具竞争力的条件,而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所有企业都无例外。
建立以“税务风险为导向的税务管理体系”,首先,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推动,同时这也将促使企业高层对税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重新审视、重新定位;其次,建立一个优秀的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团队,进一步明确税务岗位职责及资格要求,从人才配置的角度提升企业税务管理的水平;最后,还需要业税融合,采用税务风险管理前置的理念,税务风险的管控会前置到决策部门和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也将承担起税务风险管理的职责,而不仅仅是以财务总监为领导的企业财务、税务部门的职责,税务风险管理应成为企业整体内部控制制度的组成部分。
这样,在整个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权责安排也将更加明晰和科学,相配套的监督激励机制以及纵向横向的沟通关系都将趋于规范化、制度化,这样的管理规范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会有效的抑制和改善导致税务风险的内部因素,降低企业固有的税务风险,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重要保证。
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各个部门和各个业务流程都不应脱离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长期过程。由于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涉及企业运营的诸多部门,因此更需要企业管理层进行统筹安排、调配资源、提供支持,以确保相关进程的顺利推进。尤其在5月1日,“营改增”全面扩围,更多的涉税风险更需要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