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税收入怎么计算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08-20 19:56:50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1、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2、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1)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3)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4)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

企业应纳税调减项目:1、权益性投资所得。

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所得免征所得税;2、技术转让所得。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3、国债利息收入。

企业因购买国债所得的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4、亏损弥补。

企业发生亏损,可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年度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

综上所述,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什么?

对于我国境内的企业,其生产经营的所得和其他所得都需要进行征收所得税。

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应纳税所得额应如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了准确确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实现的收入额,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

直接法,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2、间接法,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1)利润总额属于税前利润,也就是企业在所得税前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的总成果。

企业的利润总额包括其他业务利润、投资净收益、主营业务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四部分。

(2)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另一方面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

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需具备的条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在银行开设结算账户;2.独立建立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3.独立计算盈亏。

交纳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分录(1)计提所得税: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缴纳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银行存款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算

应纳税所得额=年收入总额-准予扣除的项目。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是: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 万元的部分,减按1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二十八条 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农业税应纳税额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核定。

第二十九条 除税务机关、税务人员以及经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委托的单位和人员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税款征收活动。

扣缴义务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代扣、代收税款的义务。对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负有代扣、代收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税务机关不得要求其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时,纳税人不得拒绝。纳税人拒绝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报告税务机关处理。税务机关按照规定付给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手续费。

大家都在看

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算

(1)直接计算法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2)间接计算法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算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税=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准予扣除。下列无形资产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怎么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1、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2、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1)工资、薪金支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