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威海市地税局组织的一次座谈会上,某国有建筑集团公司财务负责人说:“一年多前,我们公司投资对一家钢结构材料生产厂进行技术改造。前段日子,税务局的同志主动告诉我们,工厂使用的是国产设备,按国家规定可以享受抵免部分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我在此非常感谢税务机关主动为我们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希望税务局的同志能多来企业帮我们进行税收筹划。”
乍听该负责人的话,似乎合情合理。可是细加推敲,便从中发现了以下问题:一是企业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并非有意为之,优惠政策没有成为企业投资决策所考虑的因素,税收筹划在企业决策中没有占到应有的地位;二是企业对税务代理缺少必要的认识,把税收筹划与纳税辅导相混淆,缺少通过中介机构进行税收筹划的意识。这些问题可归结为一个:税收筹划究竟是谁的事?
纳税人是筹划主体
某国有连锁超市的财务负责人说:“我们企业在某一领域进行投资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投资回报率,而税收优惠也是构成投资回报的一部分,税款缴得少,企业利润自然就多,企业的投资也会得到更多的鼓励。我们超市前一段时间开办了一家生鲜货品配送中心,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支持,享受了税收优惠政策。下一步,我们将合理利用优惠政策,不断扩大配送中心的规模,并准备在其他地区再开几个配送中心。我个人认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利用国家政策,在合法前提下达到节税目的的活动,是为纳税人生产经营服务的,纳税人理应成为税收筹划的主体。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对相关税收政策必须积极了解,合理利用,并根据政策适时调整投资方向。当然,进行税收筹划是要付出成本的,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可能进行税收筹划,但企业只要有进行税收筹划的空间,就应该筹划。”
中介机构要发挥专业优势
某税务师事务所负责人说:“当前,对涉税中介机构的作用,在社会上存在着两种误解:一是我们在帮着税务局收税;一是我们在帮着纳税人偷税。这两种说法都是不正确的,我们既不是‘收’,也不是‘偷’,但这两种说法又都说对了一点,那就是‘帮’。税收筹划是一门学问,并不是简单地照搬政策、依葫芦画瓢,它建立在对税收政策和企业经营状况全面掌握、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需要具备专业素质的人员来实施。从当前企业的状况看,大部分企业还不具备独立进行税收筹划的能力。而税务代理机构在这方面占有专业优势,有着实践经验,能够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筹划方案,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最有力的帮助。”
税务部门必须依法办事
税务人员对税收筹划是怎么看的呢?某地税局的同志说:“税收筹划的目的是节税,但前提必须是守法。依法治税是我们税务部门的原则,只要是国家政策规定的税收优惠,我们一定会不折不扣地给企业落实,这也是我们优化税收服务的一种具体行动,让企业把能省的税省下来。但对于部分借税收筹划之名行偷税、逃税之实的企业,我们也会严格依照法律给予坚决打击,把该收的税一分不少地收上来。总之,在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我们税务部门不能做单纯的看客,而要积极参与、监督,既要引导企业合理利用政策,又要对企业钻税法空子或曲解税法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
税收筹划虽已算不上新生事物,但相当一部分纳税人对税收筹划仍缺乏准确认识,同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那位企业负责人有相同看法的还大有人在。其实,税收筹划并不单单是某个单位、某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征纳双方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形成纳税人主动进行筹划,税务代理机构积极参与筹划,税务部门依法监督筹划的格局。
企业如何进行税收筹划法律主观:工业企业也是现代比较多的企业类型,从80年代开始就在国内慢慢增多,也是国内经济中的主要支柱。工业企业要发展也是需要缴纳各种各样的税费,这也构成了一大负担。那么,工业企业税收筹划如何进行? 网 小编为你打听到了相关内容如下。 工业企业税收筹划如何进行? 1.加大宣传,提升企业 纳税 筹划认识度。首先,国家相关政策需要将纳税筹划同税法提升到相同的位置,促进企业的重视程度的提升,同时需进行完善的培训与宣传,为企业纳税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作为企业,需要对专门的纳税部门与人员进行科学的培训,组织学习《征管法》与《发票管理办法》等相关 法律法规 ,提升员工特别是领导骨干的纳税筹划意识,从而进一步设立纳税会计,建立起纳税筹划组织,确保培训效果。 2.利用不同销售方式纳税筹划。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增值税 暂行条例》具体规定纳税人所采取的折扣方式销售货物,若销售额与折扣在同一张发票注明,则可按折扣后销售额缴税,而反之则不从销售额减除折扣额,此外,也有现销与赊销等方式,企业在产品销售的过程当中,可以自主选择,因此为不同销售方式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为减轻企业自身的纳税负担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3.将纳税筹划纳入企业生产经营中。企业的供、产、销等大多数活动都与税收有着必要的联系,因而,纳税筹划需要渗透入企业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如今我国工业企业虽然有一定的纳税筹划意识,但整体的纳税筹划核算等工作尚未完全落实,因此,工业企业需要将纳税筹划归入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纳税会计人员需要深入基层,掌握企业从产品工艺到物料产品出入库到发票索取等各个流程,从而结合实际的纳税筹划需要制定最合理的格策,进行必要的调整,最大限度减少纳税的金额。此外,工业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纳税筹划核算,利用选择供货商进行筹划增值税,若供货商为 一般纳税人 ,则开增值专项发票,若供货商为 小规模纳税人 ,则可以通过比较产品的抵扣增值税差与价格差来选定供货商,实现降低增值税目标。 4.实行专家会诊,防范风险。工业企业纳税筹划一般为企业内部的纳税会计人员所制定,具体的纳税管理与筹划方案对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当具体方案制定好之后,既需要综合各个部门主管的意见,同时也要专家参与具体讨论并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综合讨论后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进行完善,从而进一步增强纳税管理筹划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减少纳税筹划风险。 觉得自己的权益在工业企业税收筹划中得到比较大的损失,建议你可以来网咨询律师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九)偶然所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十一条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预扣预缴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税务筹划是法律允许的吗?“税务筹划是偷税漏税吗?”“税务筹划会被稽查吗?”上面的对话让我们明白其实很多人对于税务筹划还是有着很深的误解,其实财税筹划是合法的节税筹划活动。是纳税人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以降低税负为目的,对生产经营行为进行筹划安排,选择有利于节税的生产经营方案。
今天就为大家科普下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的原则
一切的税务筹划都是以“商业模式”为基本前提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实际上在整个专业里面的话,不管是会计也好、财务也好、税务也好,他们的角色都是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的一个反馈!
所以,如果是你的商业模式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或者你的业务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你说你要去做一个税务筹划,要把这个税金从多少变成多少,计算方式不一样税率不一样……这个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们讲一切的税务筹划都是以商业模式为基本前提的。
税务筹划必须“合理合法”
既然涉及到那么大的金额,税务筹划必须是合理合法的。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很多时候大家可能会碰到一些“江湖郎中”,他会告诉大家说,你要节约工资的个人所得税,那你就得找发票报销;你要节约增值税那你得去买发票。这些其实都是一些不合规或者是违法的行为!所以,大家去进行税务筹划的时候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 “合理合法”!
税务筹划都是“从上到下”
税务筹划呢,跟其他业务不太一样,这个其实完全是一个从上到下的过程。也就是说,管理层在了解了所有的这些不同业务在不同情况下得到的不同税务待遇之后,通过对商业模式再造过程中,产生了商业行为。这个商业行为本身,带了相应的一些税收的待遇。那么,这是完全的一个自上而下的行为。所以,大家要清楚,税务筹划不可能是说从员工层来发起,他一定是从管理层来发起的。
税务筹划需要“证据支持”
税务筹划的决定是由管理层做出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呢,是由全公司所有人来执行的。那么,在工作的过程中,大家会发现财务部会要求大家提供很多的“资料”,比如说合同、发票等等。这些东西其实都是“证据”的概念。所有的商业行为都是根据你所提供的这些证据来进行证明的。也就是说,你提供什么证据,就说明你实际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商业行为,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税务筹划一定“执行落地”
很多事儿如果是吹牛逼,最后落不了地,就没有任何意义。那些上去非常美妙的方案,是不是能落地?这个是需要根据每个企业的不同情况去考虑的。比如说,高新技术企业也好双软也好,它对于企业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你现在的公司只有两三个人,规模特别小。那么,其实这个事情对你来说即便落地,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有可能成本太高,有可能对你的业务来说收益比较小,所以大家还是要去具体考虑这个执行落地的过程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效果。
而税务筹划甚至是被政府鼓励的
可能还不知道,各个地方政府非常支持像我们这样提升税务服务升级的服务机构,一面协助政府普及税务知识,提高税源的广度,一面协助纳税人良好的利用国家政策,达到双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