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登记又称纳税登记,意思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法定登记的一种管理制度,也是纳税人已经纳入税务机关监督管理的一项证明。
税务登记种类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停业、复业登记,注销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纳税人税种登记,扣缴税款登记等。
开业税务登记:企业、包括企业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向生产、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的活动。
变更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是指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重要变化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的一种税务登记手续。
纳税人办理税务变更的情形应当包括:发生改变单位名称、改变法定代表人、改变住所和经营地点(不涉及主管税务机关变动的)、扩大和缩小生产经营范围、其他税务登记内容。
复业登记: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个体工商户需要停业的,应当在停业前(通常为停业前1个星期)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停业登记。
纳税人的停业期限不得超过1年。
纳税人应当于恢复生产经营之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复业登记,如实填写《停、复业报告书》,领回并启用税务登记证件、发票领购簿及其停业前领购的发票。
企业税务登记一般包括税务登记一般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其中:1、税务的开业登记,也称为税务设立登记,指纳税人为开始生产经营活动而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的登记注册活动。
变更登记,指纳税人办理税务设立登记后,因税务登记的内容发生变化,向税务机关申请将税务登记内容重新调整为与实际情况一致的一种税务登记活动。
注销登记,指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时,依法向所属地区的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税务注销并终止纳税义务的一种税务登记活动。
企业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开业,停业,歇业(复业)以及变更经营范围等进行登记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纳税人向税务机关履行相关税务义务的一项行为。
税务登记是什么意思税务登记又称纳税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有关开业、变动、歇业以及注销等基本情况的变化实行法定登记的一项管理制度,税务登记的流程具体如下:1、上报相关资料到分管税务所;所需资料具体如下:(1)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加盖公章);(2)法人身份证及复印件(法人签字);(3)房租协议原件(附产权人房产证明复印件,公房的产权证复印件要加盖产权单位公章)。
填写税务登记表(采集卡),填好后加盖公章;3、税务专员核实企业上报资料,核定税款征收方式(定额税或比率税);4、与纳税人沟通,征求意见;(有意见可以反映,没意见走下面程序);5、批准税务登记,如果已经开业一个月以上(以营业执照日期为准),先补交税款,然后下发税务登记证;6、到税务指定银行开个存折,并将存折复印件交税务,作为今后扣税的账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管理法》第十八条 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或者少征税款。
扣缴义务人依照法规、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代扣、代收税款的义务。
行政法规没有规定负有代扣、代收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税务机关不得要求其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
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时,纳税人不得拒绝。
纳税人拒绝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报告税务机关处理。
税务机关按照规定付给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