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如下: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可操作性强、易于控制的内部财务报告组织信息系统。
完善税务代理制度。
企业需要选择代理记账公司的,必须选择合法、合规、信誉高的代理记账公司。
建立税务风险预测系统,企业应定期、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外相关信息。
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关键是及时监测税务风险,评估和预测税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化解风险。
防范税务风险的建议一是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企业自身应做到依法诚信纳税,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系统,完整、真实和及时地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准确计算税金,按时申报,足额缴纳税款,健康参与市场竞争。
其次,在对外签定各种经济合同时,要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纳税主体资格和纳税资信情况,防止对方当事人转嫁税务风险;对合同条款要认真推敲,防止产生涉税歧义和误解,尽量分散税务风险。
二是提高企业涉税人员的业务素质。
企业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利用多种渠道,帮助财务、业务等涉税人员加强税收法律、法规、各项税收业务政策的学习,了解、更新和掌握税务新知识,提高运用税法武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避企业税务风险的能力,为降低和防范企业税务风险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和税务筹划风险意识,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开展税务筹划。
在强调对企业税务筹划人员的培训外。
也应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灌输正确的纳税理念,使之破除以往把税务事宜只看作是财务部门工作的陈旧观念,树立全员参与、全员控制的新思维,积极理解支持财务部的工作。
四是密切关注税收法规政策的变化,树立法治观念,避免筹划手段选择上的风险。
税务筹划的规则决定了依法筹划是税务筹划工作的基础。
严格遵守相关税收法规是进行筹划工作的前提,一项违法的税务筹划,无论其成果如何显著,注定是要失败的。
面对这种风险,企业一定要熟悉税收法规的相关规定,掌握与自身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内容,选择既符合企业利益又遵循税法规定的筹划方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如何防范企业纳税风险防范企业纳税风险的措施如下:
建立包含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对于税务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对税务风险的容忍度。因此税务风险管理应由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负责督导并参与决策,要在企业里倡导遵纪守法、诚信纳税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健全并不断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为了有效实施税务风险管理,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建立符合企业经营规模、企业发展规划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保证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企业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从而保证会计核算的合法性、规范性,避免可能出现的会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失真而给企业带来的税务风险。加强税务风险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同时,也要对全体员工普及相关税务和风险管理知识,特别要加强对关键管理人员相关税务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
健全并不断完善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程序和方法。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经营情况和重大经营决策,梳理出企业经营活动可能会涉及的主要税收政策、主要涉税业务流程及风险控制点,从而保证对税务风险的总体控制。企业还应定期进行税务风险评估,税务风险评估由企业税务部门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实施,如果企业自身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也可聘请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能力的税务中介机构协助实施。
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企业税务部门内部、企业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企业税务部门与董事会以及管理层等的沟通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应对措施。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还应保持与税务机关的沟通,重大经营决策中遇到税收政策不明确的问题时,应及时取得税务机关的帮助,并尽量取得正式或非正式的书面答复,以降低税务风险。建立和完善税法的收集和更新系统,及时汇编企业适用的税法并定期更新;建立和完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和更新系统,确保企业财务会计系统的设置和更改与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步,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输出能够反映法律法规的最新变化。建立年度税务日历,自动提醒相关责任人完成涉税业务,并跟踪和监控工作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