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风险信息渠道分析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08-07 23:35:45

税务局进行纳税评估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分析财务报表,从企业的财务报表中识别税务风险。

那么税收风险是如何隐藏在会计报表中的?怎样从财务报表中识别税务风险?来一起看看吧。

根据税务总局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

这里提到的数据信息,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企业的财务报表。

税务局通过系统自动提取财务数据,再与指标预警值进行比对,从而发现涉税疑点。

下面几个比较重要的财务数据指标可以识别到税务风险:1、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如果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超过了预警值范围,税务局就有可能人为你存在少计收入或者多列成本等问题,税管员有有可能下户来企业查账,当然,企业正常的收入下滑也是可能的。

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产成品成本×100%,分析这个财务指标,判断是否存在账外销售问题、是否人为调整产品成本等问题。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税务局会有一个指标预警值,如果超过了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增值税税收负担率负担率=(本期应纳增值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100%,税务局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设置了一个预警值范围,税负异常的都有可能进去税务风险识别的范围。

所得税税收负担率负担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都是通过预警值的监测,从而发现税务风险。

以上是一些比较通用的一些财务数据,通过财务报表的各个会计科目的比对,可以发现很多问题的,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的指标可以识别税务风险,如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等,以及期间费用增长是否合理。

但是不能通过完善财务报表的数据来减少税务风险!在现实当中,有些企业会这么做,比如有的企业隐瞒销售收入或者少申报收入,但是又害怕进项太多,导致增值税税负太低引起税务局的监控,于是在取得进项发票后,故意不认证抵扣,让税负处于一个相当合理的水平,从而躲开税务局的风险监控。

但是,这样不抵扣的进项发票会形成滞留票,这一样会引起风险异常的。

费尽心机在那弄财务报表,一旦被税务局查到,不仅仅是补税的问题,还会有罚款的,也影响公司的纳税信用等级,真的是得不偿失。

所以,还是要如实申报税款,如实上报你的财务报表。

总之,财务报表企业生产经营的数据化表达,各个数据之间都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反应出税务风险,切不可为了逃避税款而去人为调整财务报表,正常申报税款才是关键。

如何发现财务报表中的纳税风险

税收风险为何隐藏在会计报表中

以前财税工作人员认为,将纳税工作做好的重要前提是对税法的掌握,但调研发现结果并不是这样。假设一个刚考完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的大学生,脑子里都是税法条款,但是面对财务报表可能一片茫然,并不知道每个指标背后所揭示的经营信息和涉税信息,税务机关对这些指标会有什么样的思考和联想,没有经验的累积就没有分析判断的思路,离称职的税务管理人员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转换税收风险管理的思路,要将单一重视税法的学习和理解,转为对本公司涉税财务指标的关注和分析非常有必要。

现在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系统也纷纷承诺,对一个企业上门检查原则上不得超过一次,国家税务总局牵头发布的文件中,取消了大量进企业上门核查的项目。税务征管和检查调整了思路,还责于纳税人,由纳税人向税务机关申报和递交信息,税务机关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其行政网络捕捉到经营信息和涉税信息,对企业进行信息的跟踪、分析、筛选、监控和判断。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监管改为后台的信息分析,所以企业也应该进行内部税收风险管理的调整。

税务机关是如何从会计报表中发掘税收疑点的

税务机关在构建指标时,有层级的概念。在财务分析中,著名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有个核心指标,就是净资产收益率;在净资产收益率下,有二层指标(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等),层层将财务指标进行分解。税务机关在构建纳税评估风险分析指标体系时,也是使用了同样的思路。

通常,税务机关认为税负率是核心指标,会抓取行业的平均税负率。之后,每个企业也需要思考核心的二层指标。如增值税的分析上,纳税多少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显然是毛利率,医药企业、烟草企业毛利率高,所以纳税多,而传统的纺织企业则因为毛利率低而导致纳税少。而在企业所得税上,虽然毛利率与税负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决定所得额的还有费用率,所以税务机关对营业费用率也是比较关注的。

对于一些特殊企业,如私募投资企业,税负率和资本利得、分红、转让有关,那么这些指标的敏感度就比较高。

所以,围绕核心指标,税务机关会分解二层指标,而之后也需要对三层指标进行分解。

如增值税的分析上,毛利率下降会引起税务机关的关注,而其原因可能是收入下降,也可能是成本上升,那么会对这两个配比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而有时候税务机关也会继续追查四层指标,四层指标有时并不是财务指标,而可能是统计指标。

案例一:某年某啤酒企业由于偷税金额比较大,进入了税务机关的黑名单,在补罚税款之后对该企业进行持续的跟踪和监控。此后,该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都比较正常,税务机关认为其已经“改邪归正”。之后在某次审计署的检查中,发现企业存在现金销售的情况,牵出其帐外销售的问题。税务局发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企业,部分的农产品收购可以不入账。而在销售环节,由于其是在农村及娱乐市场销售,客户不需要开票,那么企业可以现金回拢,隐瞒收入。由于企业在供销环节有都一部分都在帐外,所以其毛利率、税负率都比较正常。

所以税务机关认为单纯地以财务指标分析问题并不全面,也开始关注深一层的统计指标。例如通过与水厂和电厂对接,分析这些信息来分析企业真实的经营规模;通过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数量的变化,分析企业经营规模及产能的变化;还有员工人数的变化等底层指标,都是税务机关会关注的。

此外,这些指标除了层级间纵向的联系外,相互之间也是横向联系的。

案例二:某些企业为了评高新技术企业,为了使研发费用达到收入的3%以上,人为地用台账的方式从明细账中抓取一些信息。但是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都不高,企业向税局解释时以“只做加工无法获得高利润率”为理由,前后信息自相矛盾。

哪些指标应该高?哪些指标应该低?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每个指标应该定性定量,高和低不是绝对的。

案例三:江苏的化工企业A在上海设有贸易公司B,B公司的会计报表中只有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基本为零,营业外收入较大。对于B公司,从会计报表上分析,其盈利能力很强,纳税也多,却也存在税务风险。从税务局的角度,B公司为空壳公司,认为工厂压低价格出售给B公司再加价卖出去,将利润转移,然后与地方政府谈财政返还(俗称退税),而营业外收入就是财政返还的体现。

识别税收风险所依托的主要会计信息

税务机关对于企业的征收管理,有两种方式: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税收征管是基于企业的财务信息,所以财务信息是揭示税收风险和企业应纳税义务的最直接因素。那么识别税收风险主要依托哪些会计信息呢?

财务会计报告

1资产负债表;

2利润表;

3现金流量表;

4会计报表附表;

5会计报表附注。

科目余额表

审计报告

其他信息:工商、房产、土地、金融、证券、海关、外管等。

在年度汇算清缴时,税务机关往往要求企业提交财务会计报告,其中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以及会计报表附表。这是税务机关对于企业进行税收情况分析的重要信息。对于外商投资企业,还需要报送审计报告。同时,税务机关也会从其他部门,如工商、房产、海关、外管等,抓取相关信息,而所有的信息,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核心。

企业相较于税务部门,还有科目余额表。科目余额表是对财务会计报表的构成、结构所做的分检,可以更方便地将企业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和特定时期经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呈现出来。

企业应横向、纵向组合起来分析这些涉税指标,才能知道是否存在异常。而学习纳税评估的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实际上是学习这些指标的组合方法。同时,企业也需要结合税法设立自己的管控指标。例如税法有规定,小规模纳税人销售收入连续12个月达到500万以上就要变为一般纳税人。如果企业不想变为一般纳税人,可设立相应的管控指标。而对于税法没有明文规定的,如毛利率下降多少即为异常,那么企业需要看主管税务机关有什么样的预警的值域,可以通过相关渠道去了解如毛利率比平均值低多少会有风险,行业税负率的平均值是多少等。

怎么查公司的税务风险

怎么查公司的税务风险一、抽逃资本股东将出资款项转入公司账户验资后又转出.二、货币资金账实不符企业有银行存款、现金出现账实差异.三、存货账实不符要么就是实际存货比账面多,要么就是实际存货比账面少,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引发严重的税务问题.四、大量非经营性往来账面长期挂有大额其他应付款,老板借钱给企业.例如,有一个销售电动车老板卖了1000台电动车,客户没有要发票,老板把钱收进个人卡,后期公司要进货,账上没有钱,就向老板借钱,但金额这么大,且长期借款不还,税务局就会认定你隐藏收入.账面长期挂有其他应收款,如股东向公司借款,年度终了一直不还款,会视为分红,股东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五、收入的确认时间有些企业在收款的时候开票,确认收入,也有一些企业存在打款时间跟销售时间不一致,比如3月卖给客户,8月才收到款项,按照规定应按开票时间3月就确认收入,缴纳税款,不能以款项收到时间确认收入.六、发票、实物和资金不一致如果企业开的发票金额、实际发货数量跟回款金额不一致,就涉及到了虚开增值税发票,风险巨大,出现问题不仅面临罚款,还有可能会被判刑,所以这个一定要注意!七、应付账款长期挂账当企业购买发票,票买进来了不需要支付货款,所以他们不得不挂在应付账款上.他们买的票越多,金额越大,应付账款上的钱就越多.最后,留在财务账户上的应付账款无法消除.所以财务一定注意,这种行为风险也是巨大.八、大额现金支付费用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可以使用现金,超出限额应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长期大额现金支付费用往往成为检查的疑点,一定要有足够的凭证支持.九、财政补贴收入不纳税财政资金收入是指企业从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获得的财政补贴、补贴、贷款贴息等各类财政专项资金.许多企业主认为这是政府给我的补贴,不用交税.但事实上,如果企业不对这部分资金纳税,也会产生罚款、补税、缴纳滞纳金等风险.财务提前开发票会有风险吗?提前开票是肯定有税务风险的,如果税务局稽查的时候,发现缴税的项目不对,少交了,不仅仅是补税的问题,还会涉及到可能觉得公司在偷税漏税,或者是虚开发票的问题,因为,在实际的交易中,有的企业是等不得拿货,就要发票抵扣,少缴增值税,但后来还是要货的,这也罢了,有不良企业是骗票或买票,根本不要货,一旦他被查,就会连累你企业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这是法律责任.我们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外开发票,就是销项税,买回来的原料,就是进项税,每月要交的税就是:销项减进项,所以一般老板都会要求财务控制开票金额,而且有时还会和税局有一定关系,比如票不够开,或者金额小的不给开之类的问题.怎么查公司的税务风险?在上文整理的相关介绍资料,小编老师相信学员们看完之后应该知道从哪些方面来检查公司是否存在税务风险.上文罗列的几项都是平时比较常用到的,如果你们还有其他方面的税务风险担心,那么不妨来本网站上找会计老师进行咨询,会有专业的老师指导你们学习的.。

大家都在看

税务管理风险及管控措施

企业完善财务筹划活动能够提供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企业市场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三、现阶段企业税务管理风险防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财会人员缺乏专业素质;2、缺乏税务管理风险防控体系;3、信息系统不够健全。

浅议大数据时代如何加强税收风险管理

基层税务机关无法像总局大企业司的全流程风险监控那样获取信息,外部涉税信息主要来源于自行报送,获取信息的范围狭窄、渠道少且不准确。一些对风险分析至关重要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数据无法取得。同时,金税三期等含有无效甚至垃圾数据,严重影响

浅谈企业税务风险预防和把控

一、外部因素由企业外部因素所引起的税务风险因素例如企业外部环境的不可控因素,国家税法制度的调整。在当今税收相关法律与征税政策的频繁变化,是产生较多税收风险的直接原因之一,在实际中大多企业对税务税收政策等制度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