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弥补政策是我国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中的一项重要优惠措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11条规定:“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是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中也作了相应的规定。
对外资企业来说,除与内资企业一样可享受亏损弥补优惠政策外,还可从开始获利年度起,享受“两免三减”、“五免五减”等税收免、减的优惠政策。对于“开始获利年度”的确认,是外资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外资企业如果在开业当年就盈利,并且在年度中间开业,实际生产经营期不足6个月时,可选择从下一年度起计算免征、减征所得税期限,此时,对外资企业来说,“开始获利年度”的确认,直接关系到今后享受免、减税优惠政策,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税负,所以,外资企业应将亏损弥补优惠政策与其它优惠政策结合起来使用。
税务筹划的12种方法税务筹划的12种方法 1、利用好税收优惠政策,选择投资地区与行业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是不同的,利用这点也可进行税务筹划。
1低税率及减计收入优惠政策。如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的优惠税率。 2产业投资的税收优惠。如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所得税。 3就业安置的优惠政策。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就业所发的工资加计100%扣除,安置特定人员(如下岗、待业、专业人员等)就业支付的工资也给予一定的加计扣除。企业只要录用下岗员工、残疾人士等都可享受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
合理利用企业的组织形式开展税务筹划 企业采取何种组织形式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分支机构盈利亏损、分支机构是不是享有优惠税率等。 1预计适用优惠税率的分支机构盈利,选择子公司形式,单独纳税。 2预计不享有优惠税率的分支机构盈利,则用分公司形式,汇总纳税,以弥补总公司或其他分公司的亏损;就算下属公司都有盈利,此时汇总纳税虽起不到节税作用,但能节省企业的办税成本,提升管理效益。 3预计不享有优惠税率的分支机构会亏,则用分公司形式,汇总纳税,可以用其他分公司或总公司利润弥补亏损。
4预计享有优惠税率的分支机构会亏,可先深入分析下分支机构有没有转亏为盈的能力,若短期内可以扭亏宜采用子公司形式,不然就选用分公司形式。总的来讲,若下属公司所在地征税率较低,就可设立子公司,以享受低税率。 3 、利用折旧方法开展税务筹划 最常用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等。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来的折旧额在量上是不一样的,分摊各期的成本也不同,所需缴纳的所得税税款也不相同。 4、利用费用扣除标准的选择开展税务筹划 费用列支是应纳税所得额的递减因素。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应尽量的列出当期费用,减少应缴纳的所得税,合法递延纳税时间来获得税收利益。 5、利用存货计价方法开展税务筹划 存货是确定构成主营业务成本计算的关键内容,对生产成本、公司盈利及所得税都有很大的影响。企业所得税法允许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但不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 6、利用在税收洼地注册个人独资企业 个独具有很多缴税优势,如一般企业要交25%的企业所得税,个独却不用交,个独享受小规模纳税人3万内增值税免增值税,其次再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能核定征收,大幅度降低税负。 7、合同作废也要记得纳税 8、将个人专利以技术入股的形式投入公司使用 9、发票丢失,及时补救,仍能报销和入账 10、混合销售要依法而签,分别计税 11、没有生意也要进行零申报 12、增值税税率只与行业有关,与进项税的税率无关。
如何利用企业组织形式进行税收筹划在有些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利用企业的组织形式,对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筹划。
例如,企业所得税法合并后,遵循国际惯例将企业所得税以法人作为界定纳税人的标准,原内资企业所得税独立核算的标准不再适用,同时规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应汇总到总机构统一纳税。
不同的组织形式分别使用独立纳税和汇总纳税,会对总机构的税收负担产生影响。
企业可以利用新的规定,通过选择分支机构的组织形式进行有效的税务筹划。
企业从组织形式上有子公司和分公司两种选择。
其中,子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承担民事法律责任与义务的实体;而分公司是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需要由总公司承担法律责任与义务的实体。
企业采取何种组织形式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分支机构盈亏、分支机构是否享受优惠税率等。
预计适用优惠税率的分支机构盈利,选择子公司形式,单独纳税。
预计适用非优惠税率的分支机构盈利,选择分公司形式,汇总到总公司纳税,以弥补总公司或其他分公司的亏损;即使下属公司均盈利,此时汇总纳税虽无节税效应,但可降低企业的办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预计适用非优惠税率的分支机构亏损,选择分公司形式,汇总纳税可以用其他分公司或总公司利润弥补亏损。
预计适用优惠税率的分支机构亏损,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分支机构扭亏的能力,若短期内可以扭亏宜采用子公司形式,否则宜采用分公司形式,这与企业经营策划有紧密关联。
不过总体来说,如果下属公司所在地税率较低,则宜设立子公司,享受当地的低税率。
如果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在设立所在国被视为居民纳税人,通常要承担与该国其他居民公司一样的全面纳税义务。
但子公司在所在国比分公司享受更多的税务优惠,一般可以享有东道国给予其居民公司同等的税务优惠待遇。
如果东道国适用税率低于居住国时,子公司的积累利润还可以得到递延纳税的好处。
而分公司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在设立所在国被视为非居民纳税人,所发生的利润与总公司合并纳税。
但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不允许境内外机构的盈亏相互弥补,因此,在经营期间若发生分公司经营亏损,分公司的亏损也无法冲减总公司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