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一致说明该企业未及时变更在税务机关的登记信息。需要办理变更税务登记后,才能办理实名绑定。个人不要轻易挂名,转让时也要注意及时变更工商登记信息,避免产生法律和经济风险,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实务中许多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上登记的经营者与实际经营者并不一致,有承包转让经营但未及时变更信息,也有亲戚朋友挂名行为,这些情况下经营一旦发生涉税问题或法律纠纷,登记的经营者即使未参与实际经营,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税务登记的注意事项
在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时,提供以下证件和资料:
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
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
银行账户证明。
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或业主的居民身份证、护照或其他合法证件。
税务登记显示纳税人状态非正常是怎么回事?税务登记显示纳税人状态非正常是纳税人存在有违反税务缴纳规定的违法行为。非正常户一般都是未按期申报,催报没来且无法找到经营场地,无法找到相关人员的情况下,当月月底会转非正常户,3个月没有转为正常户就会强行注销税务登记证。
根据《信用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税务内部信息从税务管理系统中采集,采集的信息记录截止时间为评价年度12月31日(含本日)。
主管税务机关遵循“无记录不评价,何时(年)记录、何时(年)评价”的原则,使用税务管理系统中纳税人的纳税信用信息,按照规定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确定纳税信用级别。评价年度内,纳税人经常性指标和非经常性指标信息齐全的,从100分起评;非经常性指标缺失的,从90分起评。
扩展资料:
认定为非正常户的纳税人前来履行纳税义务或被税务机关追查到案的,主管税务机关对其进行违章处理、流失发票缴销、欠税清缴后,在综合征管软件中进行非正常户解除处理。
主管税务机关在管户巡查过程中,要将非正常户作为重点巡查对象,对清理巡查出来的非正常户,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对存在偷税或虚开发票行为的,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等规定从严处理;对未发现偷税或虚开发票行为的,则对其未按期申报行为从重处罚。
非正常户不但影响税收征管,而且破坏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其危害主要表现在逃避纳税义务、不按规定验销发票、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方面。在国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背景下,税务机关尤其要加强清理非正常户的力度。
非正常户的存在,对税收征管秩序的危害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
降低纳税申报率,直接影响申报质量。纳税申报率是征管质量考核中一项重要指标,大量非正常户的存在,直接影响到这一指标的完成。
非正常户采用零税负、低税负的手法经营一段时间后,不办理注销手续,逃避纳税义务,造成正常企业与非正常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市场经济运行秩序遭到破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正常户
已经税务登记了,一段时间后显示不存在有效的税务登记信息?一般情况下,工商这边做了登记之后,工商这边会直接推给税务,但是也需要拿上营业执照和一些证件去税务局进行登记面签,面签成功后30天之内,就可以登上电子税务局办业务了。
如果是刚刚注册的企业.应该是企业没有经过局端的验证.需要带着企业的税务登记证等有效证件到所属地税局,取得相关的验证信息,方可实现正常申报。
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依据税法规定,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登记管理的一项法定制度,也是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手续。税务登记是整个税收征收管理的起点。如果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内容发生了变化,纳税人首先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且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那天起的30天内,持相关证件到以前税务登记的机关处申报并办理变更税务登记;如果按照规定可以不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的,则也要在有关部门批准或者宣布变更之日起的30天内,持相关证件到以前税务登记机关处进行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纳税人发生以下情况时,则需要进行变更税务登记: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名称变化
变更法定代表人
经济类型的改变
经营地点的改变
生产经营范围或者方式的改变
生产经营期限的变更
开设分支机构或者关闭下属单位
主要经营电话号码发生变化
其他税务登记的变更
如果是新注册的公司,则必须是该公司未经代理机构审计。在进行正常申报之前,必须将该公司的税务登记证和其他有效证件带到当地税务局获取相关验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