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主观:工会的经费一般用于会员活动费,如会员活动日、郊游活动及其他集体活动的费用等。职工活动费,用于开展职工教育、文艺、体育、宣传活动以及其他活动等方面的开支。工会业务费,事业支出等其他支出。 《工会法》第42条的规定,工会经费的来源包括: 一,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 二,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 工资 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的经费。 三,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 四,人民政府的补贴。 五,其他收入。
1万元拨缴工会经费按工资总额2%怎么算首先算出自己的工资总收入。
其次确认工会经费是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计算提取的。
最后使用自己的工资总收入乘2%就可以得出拨缴的工会经费金额了。
什么叫工会拨缴经费收入(1)拨缴经费收入的定义? 拨缴经费收入是指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照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的经费。拨缴经费收入是我国各级工会最主要的经费来源,占全部收入来源的60%以上。 可见,拨缴经费收入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是以立法形式维护工会权益的具体表现。《工会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拨缴的经费在税前列支。”,这一规定明确了工会经费的性质是劳动力再生产费用。(#3img4#)拨缴经费收入有何特征? 答:1强制性。《工会法》第四十三条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拨缴工会经费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在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无正当理由拖延或者拒不拨缴工会经费,基层工会或者上级工会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拒不执行支付令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一规定为催缴工会经费提供了法律保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产业工会、基层工会是否具备社团法人资格和工会经费集中户可否冻结划拨问题的批复》(法释〔2021〕21号)中第三条规定:“工会的经费一经拨交,所有权随之转移”。所以,拨缴经费收入首要特征即强制性,是每个单位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如果不履行,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无偿性。企事业单位和机关的行政方面向工会拨缴的经费是无偿的,是国家为了支持工会履行社会职能的需要,因此是不需要偿还的。 3固定性。行政方面每月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经费,这是1950年我国第一部《工会法》就规定下来的,具有长期法律效力。(3)拨缴经费收入是如何进行分成的? 答: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关于加大对基层工会经费支持力度调整工会经费分成比例的通知》(内工发[2016]44号文件)规定:从2018年起,企业、事业、机关和其他单位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2%拨缴的工会经费,基层工会一律留用60%(纳入税务代征工会经费范围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扣除手续费后返还57%);上缴上级工会(含全总、自治区总工会及盟市、自治区产业系统工会、旗县市区工会)40%。(4)拨缴经费收入的形式有哪些? 为了改变我国工会长期依赖行政单位自行拨缴工会经费造成的拨缴经费收入收缴率低的问题,自2003年以来,我国工会对工会经费收缴体制进行了持续改革,称为“一改三策”,所以拨缴形式当前有三种:自主收缴(未纳入财政划拨和税务代收的单位)、财政统一划拨(财政全额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委托税务机关代收(企业、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