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企业资质就是实力的一种象征,是承接项目工程的一大前提,即便你有施工能力,如果没有企业资质,依然接不了工程。既然资质如此重要,整理了关于建筑企业资质的几点作用如下:
建筑公司在承接工程时,国家对于工程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其中主要是在招投标的过程中检查施工企业的资质,这是对企业是否具备施工的能力做的一个简单观查,因为具有资质的企业在施工方面基本有技术人员及施工设备,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工程保质保量完成,即使在施工过程中产生问题,有地方追责。如果企业没有获得相应的资质认证,即使拥有再多的注册资金和雄厚的实力,也不能进行施工,所以获得资质证书是企业生存与运转的前提。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跨入这一行业,但是,有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充斥着这个市场。这时候资质证书就相当于是增强客户信任的催化剂,它能给客户带来安全感,资质证书是企业能力的肯定,它和法律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从而使客户更加放心和满意。
建筑资质证书的有无关系到了施工企业能不能拿到工程款,《司法解释》统一将欠缺资质的施工合同以违反强制性规定为由认定为无效,另一方面又注意到了“现实中在一定地区普遍存在的超越资质签订合同的现象”,对其效力的处理做出了变通,允许当事人在事后取得资质或者工程质量合格的情形下依据合同主张权利。从而可见建筑资质证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取得资质证书,那么我们就会有干了工程却拿不到钱的风险。
建筑企业在没有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之前,就等于没有取得法人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其所签订合同之合法性也无从谈起,如果施工时企业没有相应资质,即使之后取得了资质或建筑工程已竣工并经验收合格,此时仍不能认定合同有效。欠缺资质的施工合同无效原因在于违反了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规定,原则上应认定为无效,但是根据《建筑资质管理规定》承认例外情形的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在审判实务中也有体现,同样是施工企业欠缺资质的施工合同,法院的判决结果有时候却会截然相反。
建设工程招投标“招聘”行为解读有哪些弊端和危害?关于建设工程招投标招聘行为解读。
在建筑工程招投标活动中,承包人由于竞争激烈,受利益的趋势,资质招聘的现象应运而生,长期以来,建筑工程招投标的招聘行为现已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一大痼疾,那么招聘行为有哪些弊端和危害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建设工程招投标招聘行为的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一、当前资质“招聘”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通俗意义上讲,资质“招聘”是指被招聘方通过出租、出借资质证书等方式,允许他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接工程,并收取管理费;无资质证书的单位、个人或低资质等级的单位,通过各种途径或方式,利用有资质或高资质等级单位的名义承接工程,同时缴纳一定的管理费,进行施工的行为。
从法律的层面上讲,就是一些自然人、合伙组织利用企业法人的资格和资质,规避国家法律政策对企业法人以外的个人和团队在税收、贷款、业务范围等方面的限制,并且利用所招聘的企业法人的资格和资质获得自身难以取得的交易信用与经济利益的经营活动。
资质“招聘”的表现形式: 一是招聘人为法人,自身有资质,但达不到与建设项目所需资质的要求,于是招聘高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并以被招聘企业的名义与发包人签订施工合同,然后直接组织施工。
二是招聘人为自然人,不具备建设工程施工资格,招聘一符合项目要求的施工企业,由该施工企业与发包人签订施工合。
这种招聘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招聘人有建造师执业资格,在施工合同中明确为项目施工负责人; 另一种是招聘人没有建造师执业资格,由被招聘企业派出挂名项目负责人,施工时该项目负责人根本不出场,这种资质招聘的方法更具隐蔽性,往往中标后都不知道谁是真正的项目负责人。
资质“招聘”的弊端和危害 审计实践表明:资质“招聘”的实质是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其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第一、承包的工程在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难以实施有效的保证。
招聘人及其组成的招聘群体,在技术、设备、施工经验和组织能力难以满足工程的要求,施工条件简陋,管理水平落后,大量违规施工,带来诸多安全隐患。
由于招聘人用的是被招聘人的名义,在施工组织管理的全过程中所产生经济往来的民事行为都是以被招聘人的名义实施的,一旦发生纠纷或对外债务不能清偿,被招聘企业则成为被告,引起社会的不安定。
招聘人为争取建设单位和被招聘单位的信任,不惜以金钱开路,拉关系走后门,败坏社会风气,成为滋生腐败的源头。
对于被招聘的公司而言,靠收取管理费出借资质,既违法又承担风险。
招聘者往往为个人,自身没有资金或资金很少,借用招聘企业的名义,靠朋友或关系去承揽建设工程,虽然容易被对方纳入洽谈对象。
但是一旦发生纠纷,被招聘企业即卷入纠纷中。
招聘者的目的是利用招聘企业的资质和品牌,使自己的经营合法化。
一旦招聘者的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就会砸了被招聘者的企业品。
此外,被招聘企业对招聘者的经营难管理,也难以制止招聘者的经营行为,从而引发各种纠纷。
对于打造诚信社会而言,招聘者和被招聘者都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原则。
在经济活动中,招聘者以法人的形式取信于债权人进行欺诈交易,利用法人资质参与市场活动。
形成了“拉大旗作虎皮”的“合法外衣”,以规避法律规定的强制性规定。
还往往利用企业法人资质作为自己的“挡箭牌”,对自己在交易行为中对所欠债务进行逃避,增加了被招聘企业法人的经营风险。
同时,也造成国家税款严重流失,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建筑企业施工承包资质有哪些作用?资质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性是不必多说的,建筑工程施工承包资质是建设单位的有力的一个资格证明,很明显,企业的资产、人员以及业绩要求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是一个相对直观的判断,办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资质并不容易,缺少任何一项都会导致资质办理不成功,那么,建筑施工企业在办理工程承包资质方面的作用有哪些。
简化企业招投标的流程
目前,建设项目的资质审查是企业参与招投标的前提条件,审查内容与施工企业资质基本相同,强调项目管理人员的职称资格,基本不考虑施工企业资质审查的结果。而且,在短期招标项目中,不可能对建筑行业的业绩进行实质性审查,包括企业的装备、认证、可信度等,实际效果不理想。但是,一些项目业主和招标代理机构不仅要保留投标资质审查,还要使资质审查过程独立作为评标的前置环节,使投标过程更加复杂,花费的周期更长,对建筑项目的投标资质审查程序有重复审查等问题。
建筑企业通过资质审查表明,公司有资源来组织相应规模企业生产经营所需人员、技术和资源管理能力的建设。在项目建设项目招标过程中直接使用资质审查结果而不是资审环节,可以直接减少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程序的时间和资金,达到提高投标效率,减少招标成本的目的,解决当前企业招标周期长效率低下和成本过高等问题。
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资质审查的内容应该是建筑企业发展的规范目标,它可以指导施工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企业管理、体系认证建设、基本生产要素管理、建设生产管理、技术进步等,为建筑产品结构的质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设市场的根基
建筑市场建设的来源建筑市场建设涉及工程项目招标、总包分包转包、设备租赁管理、建筑材料采购管理等方面,加强施工企业管理是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根基。项目招标、项目总承包、施工设备采购和租赁、建筑实体质量保证、建筑工程安全的主体都是建筑企业。
以建筑工程设备为例:建筑企业是建筑设备的最终用户,无论设备租赁市场发生什么,建筑企业的设备管理是建筑设备进入建筑市场的门户,施工企业必须加强设备管理,建立长期稳定的设备管理机构,制定切实可靠的施工现场设备管理系统,配备合格的机务管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有效控制施工现场施工设备的水平,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企业施工时一定要办理施工资质的,不申请建筑承包资质的企业并不遥远,建筑业的发展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建筑公司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拥有硬实力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