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跨区税源登记? 跨区税源登记是纳税人已经在某一地进行了税务登记,但由于纳税人经营业务范围发生变化,比如纳税人所在地对应的税务主管部门管辖范围外的区域,取得房屋、土地财产权的应税行为,或者取得房屋租赁收入的应税行为,需要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但对于纳税人来说,就需要纳税人到该区域进行税务登记,以确定其纳税身份,并就相关的房屋、土地等进行登记。
对于税务部门来说,实行跨区域税源登记能够有效的保障税源,利于对该区域税收实施征管,从而使区域内所有的经营活动都需要依法纳税;对于纳税人来说,到新区域进行税源登记,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税务上的风险,而且也更有利于其经营业务的有序开展。
为什么要跨区税源登记? 跨区税源登记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已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了。
可能会有部分企业认为,如果在新的区域存在着业务或者临时性办理相关的业务,只需要在办理业务之前向当地税务部门申报就可以了,这种方式也是可行的。
不过,大多数企业还是会选择跨区税源登记。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为什么要跨区税源登记呢?其实还是为了方便企业的纳税。
如果说企业每次在其他区域发展业务,都需要去申报,不仅花费的时间较多,而且也会加大相关费用的支出,而每一次开具"外管证"也是比较麻烦的,因此,为了简化纳税手续,就可以在上一级税务税门申请办理跨区税源登记,这样在每次发生业务时,就不再需要单独申请了。
一般来说,各种类型的企业、外国设立的机构等,只要是从事经营活动,都需要申报跨区税源登记。
税务登记证跨区迁移的整个流程?需要哪些材料?税务登记证可以根据主体的性质不同,办理所需的资料也是不同的。
具体办理如下:1、企业办理税务登记证需要的材料有:工商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公司章程,验资报告,注册地址及生产、经营地址证明,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护照或其他证明身份的合法证等。
还需要填写税务登记证的申请表;2、个体工商户办理税务登记需要的材料有: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登记证件,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能证明身份的合法证件,生产经营地的证明材料,税务登记证的申请表,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证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五条 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税务机关应当于收到申报的当日办理登记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办理登记注册、核发营业执照的情况,定期向税务机关通报。
本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和扣缴义务人办理扣缴税款登记的范围和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之前,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税务登记证件,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帐户和其他存款帐户,并将其全部帐号向税务机关报告。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帐户中登录税务登记证件号码,并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帐户帐号。
税务机关依法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开立帐户的情况时,有关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予以协助。
跨区登记是否认定税种呢是。
根据《税务登记管理办法》(令第7号)第三十二条规定得知:“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以前,持税务登记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跨区登记是姚认定税种的。
跨区税源登记是指已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在主管税务机关管辖范围之外发生取得房屋、土地财产产权的应税行为,或取得房屋租赁收入的应税行为,需要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为确认其纳税身份而到房屋、土地所在地税务机关进行信息登记的业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