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怎么计算方法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08-03 13:30:29

法律分析: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

(1)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0万,税率是 5%,比如利润50万,企业所得税=50万×5%

(2)应纳税所得额在100万到300万之间是10%,比如利润250万,企业所得税=100万×5%+150万×10%

法律依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 第二条 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上述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从业人数,包括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所称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指标,应按企业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确定。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一)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二)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三)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确定上述相关指标。

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

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法如下:1、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2、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加减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

税收优惠形式如下:1、减税:减税是对纳税人按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给予减征一部分的措施。

国家在税收法规中规定减征,是为了给予某些纳税人以鼓励和支持。

税收减征都是按税法规定进行的。

税收减征的具体办法有两种,一是比例减征法,即按计算出来的应纳税额减征一定比例。

例如,我国税法规定,在经济特区设立的从事服务性行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超过500万美元,经营期10年以上的,可以从获利年度开始,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至第三年减半征税。

二是减率减征法,即用减低税率的办法来体现减征税额。

如我国税法规定,对在经济特区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经营的外国企业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免税:免税是对纳税人按税法规定应纳的税额不予征收,也是鼓励某些纳税人或某些特定行为的一种措施。

例如,我国税法规定,农业生产单位和个人销售自产初级农业产品,可以免征增值税;免税与免征额不同,所谓免征额是指从征税对象中扣除的免予征税的数额。

征税对象小于免征额时,不征税;超过免征额时,只就超过部分征税。

免征额不属于税收优惠,它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不对谁形成优惠,是构成税收制度的一个要素;免税与起征点也不同,起征点是对征税对象应当征税的数量界限。

征税对象达不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并超过起征点,按全部数额征税。

例如,我国现行营业税条例规定,按期纳税的,起征点为月营业200元至800元;按照次征收的,起征点为每次日营业额50元。

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的情况确定本地区的起征点。

不超过起征点的不课税,超过起征点的,就营业额的全额课征,不会从全额中扣除起征点。

起征点看起来似乎是一种税收优惠,但实际上,是为了照顾应税收入较少的纳税人,其目的是为了使税收政策符合合理负担的原则,起征点也是税收制度的组成部分。

出口退税:出口退税指税务部门根据税法规定,对出口企业已出口商品原来所承担的流转税予以退还的措施。

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出口。

纳税人出口适用税率为零的货物,向海关办理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凭证,可以按月向税务机关办理该项货物的退税;4、先征后退:先征后退是先依据税法,将纳税人应缴的税款征收上来,再由财政部门予以全额或部分返还的措施。

例如,1994年税制改革后,曾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流转税超税负返还,即先根据统一的流转税法规对其征税,然后再返还其在新流转税制下的税负超过原流转税制下税负的差额。

综上所述,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是企业纳税的重要环节,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认真计算。

企业应该遵守相关税收法规和规定,在纳税过程中注重合规合法,避免产生税收风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所称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

小微企业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对于年应纳税所得额在20万元及以下的企业

计算方法:年应交企业所得税额=年应纳税所得额*10%

应交企业所得税额=200000*10%=20000(元)

对于年应纳税所得额在20-30万元的企业

计算方法:应交企业所得税额=年应纳税所得额*17.5%

应交企业所得税额=200001*17.5%=35000.18(元)

(三)其实文件规定的意思是把全年利润平均分成12份,9份(即前9个月)按20%计算,3份(即10-12月)按10%计算,综合平均后是17.5%的税负。

基本的计算公式为:

应交企业所得税额=年应纳税所得额*9/12*20%+年应纳税所得额*3/12*50%*20%=年应纳税所得额*17.5%。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二十七条企业的下列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

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

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

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

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

第二十八条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二十九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决定减征或者免征。自治州、自治县决定减征或者免征的,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微企业

大家都在看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1.对于年应纳税所得额在20万元及以下的企业计算方法:年应交企业所得税额=年应纳税所得额*10%应交企业所得税额=200000*10%=20000(元)2.对于年应纳税所得额在20-30万元的企业计算方法:应

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算

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算答: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怎么计算

法律主观: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按照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分别计算,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型微利企业普惠性所得税减免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