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一般在一个地方生产经营比较长,当地的税务部门一定会找上门,通常情况建筑公司要不在当地设立企业,否则就需要开具外出经营证明,无论何种形式,都是为了在当地缴税。
实际操作中,当地的税务机关,会直接收取流转税和所得税,流转税和核定的征收率。
怎么样合理规避企业所得税及时了解和熟悉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税收优惠政策。
充分利用政策法规节约每一分税收。
要做好企业税收方面的预算。
使得企业年度税收有一个合理的安排。
企业所得税是一个跨年度的税种,对节税问题应该有长期的规划。
以合理合法为前提,以下方法可合理规避企业所得税:1.利用小微企业进行纳税筹划;2.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纳税筹划;3.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4.用好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5.向财税专业人士学习更多财税知识,定制税务筹划方案。
企业所得税的避税着眼点,一般在收入、成本、费用及损失的认定以及纳税人对于税收优惠措施的运用方面。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刻意膨胀“成本、费用和损失”,利用各种虚假支出及列支项目,尽可能地扩大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缩小净收入,少纳所得税。
(2)膨胀“利息、工资和捐赠”,缩小计税依据。
由于新企业所得税明确规范了准予扣除的项目及标准,在这一点上的避税将会有所收敛。
(3)说服税务人员,在工资标准的调整上施加有利于企业的影响。
(4)在联营企业和关联企业之间通过转让定价等方式,转移利润,使利润在税负最轻的地方沉淀起来。
(5)挂靠所得税各种优惠等等。
由于所得税是对企业的所得征税,即纯收入征税,直接涉及各种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企业为自身的利润必须要寻求各种减轻税收负担的途径。
其主要方法是少做收入,多列成本,缩小利润总额,由于少做销售收入的避税方法已述,其内容基本相同,故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
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如何规避税务登记风险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税务登记的。
【风险】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经税务机关提请,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五条、第六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十二条,《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变更登记的。
【风险】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六条、第六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十四条,《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的。
【风险】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六条、第六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十五条,《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三十条。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
【风险】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八条、第六十条第三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第二十条,《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
纳税人通过提供虚假的证明资料等手段,骗取税务登记证的。
【风险】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纳税人涉嫌其他违法行为的,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法律依据】《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向税务机关报告全部银行账号的。
【风险】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七条、第六十条第一款第(四)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十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