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在异地产生经营活动,按要求应当在当地办理分支机构,否则按异地经营来处罚;
企业一般在注册地进行缴税,如果在异地进行经营活动,需要设置分支机构,否则会进行处罚。设立分支机构后可以独立核算,独立核算时只有所得税在总部所在地缴税,其它税种要在当地分支机构税务局进行缴税,直接向本地办税服务机构缴纳就可以。
企业从事生产活动时一般需要缴纳的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异地缴税需要什么手续异地缴税需要的手续如下: 1、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最好带着原件); 2、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3、安装合同原件; 4、安装合同复印件一份; 5、公司公章; 6、公司查询结果告知书(复印一份,原件自留); 7、外管证; 8、完税证明(复印一份,原件自留)。
复印件都加盖公司公章。
异地缴税的流程如下: 1、纳税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向机构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填报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表; 2、纳税人跨区域经营合同延期的,可以向经营地或机构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办理报验管理有效期限延期手续; 3、跨区域报验管理事项的报告、报验、延期、反馈等信息,通过信息系统在机构所在地和经营地的税务机关之间传递,实时共享; 4、纳税人首次在经营地办理涉税事宜时,向经营地的税务机关报验跨区域涉税事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
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第五条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税收征收管理工作。
各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分别进行征收管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领导或者协调,支持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依照法定税率计算税额,依法征收税款。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
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外地经营预缴税款流程外地经营预缴税款流程如下:1、登记。
纳税人前往所在地未开立银行账户的工商所或者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备案登记;2、核税。
登记完成后,纳税人在所在地国家税务局办税服务厅申请核税;3、开户。
核税完成后,纳税人可前往所在地任意一家联网银行签订《扣税协议》;4、报税。
纳税人可选择线上或线下两种方式进行申报。
外地经营预缴税款的材料:1、营业执照:提供有效的营业执照副本,证明该企业合法注册成立;2、税务登记证:提供有效的税务登记证副本,证明该企业已在税务部门进行登记并取得纳税人资格;3、预缴税款申报表:申请人需要填写《外地企业预缴所得税申报表》,并在表格上填写相关的信息,如所得税种、预缴期间、预缴金额等;4、银行转账凭证:申请人需要提供银行转账凭证,证明已经将预缴税款转入指定的税务机关指定的银行账户中;5、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根据当地税务机关的要求,可能需要提供其他材料,如审批文件、合同等。
外地经营预缴税款的条件:1、在外地有经营活动:企业在外地从事生产经营、销售货物或者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时,需要按照相关税收政策和法律规定进行预缴税款;2、已完成税务登记:企业在外地经营之前,需要先完成税务登记,取得纳税人识别号和税务登记证,并在当地税务部门备案;3、确认所属税务机关:企业在外地经营时,需要确定所属税务机关,这个是根据企业所在的地区、税种、行业等因素来确定的,只有确认所属的税务机关,企业才能向该机关申请预缴税款;4、需要缴纳的税种:外地经营的企业需要按照相关税收政策和法律规定缴纳的税种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
综上所述,不同地区的税务局对于预缴税款的具体流程和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情况建议提前咨询当地税务局或相关部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六条销售额为纳税人发生应税销售行为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
销售额以人民币计算。
纳税人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结算销售额的,应当折合成人民币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