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筹划方法如下:1.纳税人不同类型的选择个体工商户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法人企业,个体工商户、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法人企业按照税法要求需要就其经营利润缴纳企业所得税,若法人企业对自然人股东实施利润分配,还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不同纳税人之间的转化,一般纳税人_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这两种类型纳税人在征收增值税时,计算方法和征管要求不。
一般纳税人实行进项抵扣制,而小规模纳税人必须按照使用的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且不实行进项抵扣制。
所得税税务筹划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的四大策略
策略一:利用企业清算进行税务筹划
有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或其它原因,必须通过终结清算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就其清算所得向税务机关申报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清算所得是指企业清算的全部资产或者财产扣除清算费用、损失、负债、企业未分配利润、公益金和公积金后的余额,超过实缴资本的部分。在资本公积金中,除企业法定财产重估增值和接受捐赠的财产价值外,其它项目可从清算所得中扣除。对于重估增值和接受捐赠,发生时计入资本公积,清算时并入清算所得予以课税,这相当于增值部分可以延期纳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创造条件进行资产评估,以评估增值后的财产价值作为折旧计提基础。这样可以较原来多提折旧,抵减更多的所得税,从而减轻税负。
另外,企业可以通过改变企业解散日期来影响企业清算期间其应税所得的数额。
策略二:利用“股权转让”变为“先撤资再增资”进行税务筹划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第五条“投资企业撤回或减少投资的税务处理”规定,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撤回或减少投资,其取得的资产中,相当于初始出资的部分,应确认为投资收回;相当于被投资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按减少实收资本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其余部分确认为投资资产转让所得。被投资企业发生的经营亏损,由被投资企业按规定结转弥补;投资企业不得调整降低其投资成本,也不得将其确认为投资损失。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
策略三:利用对外捐赠进行税务筹划
企业捐赠是一种支出,但有时候捐赠时机选择得好,相当于一种广告,并且这种广告效益比一般的广告要好得多,特别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因此,企业往往利用捐赠获得节税和做广告的双重利益。但新税法对捐赠的税前扣除有相应规定,企业在捐赠时应加以注意。
《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这里的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对于企业自行直接发生的捐赠以及非公益性捐赠不得在税前扣除。
利用产业优惠政策纳税筹划
比如利用下列政策进行纳税筹划:
(一)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有关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和安全生产的产业和项目的税收优惠。
(三)运用安置特殊人员就业纳税筹划
(四)运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税收优惠政策纳税筹划
(五)利用地方性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税务注销如何办理公司税务注销的进行程序是:1、到社保局核查是否有未缴清社保费用,然后注销公司社保账号;2、到税务局核查是否有未缴清税款或费用,然后注销公司的国、地税;3、在报纸媒体上公司需自行登报公示,宣告公司即将注销;4、到工商局办理公司注销备案,注销营业执照;5、到开户行注销公司开户许可证和银行基本户等其他账户;6、到质监局注销公司的许可证例如生产许可证;7、到公安机关注销公司印章的法律效应。
企业税务管理具体包括:1、合法性原则,企业开展税务管理必须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等。
依法纳税是企业和公民的义务,也是税务管理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2、服从企业财务管理总体目标原则,税务管理必须充分考虑现实的财务环境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及发展战略,运用各种财务模型对各种纳税事项进行选择和组合,有效配置企业的资金和资源,获取税负与财务收益的最优化配置,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3、成本效益原则,税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取得效益。
因此,企业进行税务管理时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减轻,针对各税种和企业的现实情况综合考虑,力争通过税务管理实现的收益增加超过税务管理的成本;4、事先筹划原则,企业应纳税额是由经营管理活动决定的,而不是核算决定。
纳税核算只是结果的反映。
因此,企业进行税务管理时,要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减少应税行为的发生,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
综上所述,从现代意义上看,诚信不仅是一种用来评价人的道德要求和标尺,其更是现代企业在经济市场立足的黄金原则,是企业取得生存发展空间的核心竞争力。
在税务管理工作中,企业应诚信经营、诚信纳税,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商业信誉,开拓企业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平台,增加经营效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八条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并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