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07-30 12:38:00

风险纳税人的产生,主要是企业涉及到了两个问题:一是税务,二是法律。

这两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企业出现纳税风险。

一般来说,纳税人的风险,根据成因和严重程度会被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无风险、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

风险越高,企业受限越严重。

企业纳税不规范,出现了盲目纳税的情形。

例如某些企业业务量过大,但却为了节约人工成本,雇佣很少的财务人员。

这很容易导致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疏忽,进而发生忘缴或少缴税的情况。

当然,也可能是会计人员缺少培训或学习,导致税款处理异常。

缺少税法知识,节税触及法律。

节税也叫纳税筹划,它是在不违背法规的情况下,可以少缴税款的行为。

但是一旦缺少税法知识,很有可能造成两种后果:一是纳税筹划失败,降低企业信用等级,增高企业风险;二是增加税务成本,造成企业利润的损失。

与经营异常并走逃的企业有发票往来,取得了异常凭证。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所谓的走逃企业是指一家企业无法被税务机关查询到,亦或不知道这家企业的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税收风险有高、中、低三类,如何来区分?税收风险分类标准

税务风险依据不同标准,可以作不同分类。

不同来源的税务风险税务风险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两类:来自税务局等执法部门的少缴税、晚缴税的风险;来自自身的多缴税、早缴税的风险。

一提到税务风险,许多纳税人就想到被税务局稽查,补税罚款造成的风险。

这是比较常见的来自税务局的因少缴税、晚缴税造成的税务风险。

与之对应的,是来自自身的多缴税、早缴税的风险,也是应该防控的风险。

只有从上述两个角度认识风险,才是全面地认识税务风险,也才可能构建内容齐全、体系完整的税务风险防控体系。

拓展资料税务是税收事务工作的简称。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税务是泛指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据的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全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包括税收方针政策的研究、制定、宣传、贯彻、执行工作;税收法律制度的建立、调整、修订、改革、完善、宣传、解释、咨询、执行工作;狭义税务一般是指税收的征收与管理工作。

税收与税务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依照税收收入归属和征管管辖权限的不同,中国税务部门可分为国税和地税两个不同的系统。

前者征收的主要是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和关乎国计民生的主要税种的部分税收(增值税);后者则主要负责合适地方征管的税种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营业税、耕地占用税、车船使用税等)。

税务是指和税收相关的事务。

一般税务的范畴包括:税法的概念。

它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核心内容就是税收利益的分配。

税收的本质。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或公共权力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形式。

税收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税收具有非直接偿还性(无偿性)、强制义务性(强制性)、法定规范性(固定性)。

税收的产生。

税收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物质前提是社会有剩余产品,社会前提是有经济化的公共需要,经济前提是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上层条件是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

中国的税收是公元前594春秋时代鲁宣公实行“初税亩”从而确立土地私有制时才出现的。

税收的作用。

税收作为经济杠杆之一,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大家都在看

对于税务系统来说税务风险可分为

从风险的来源、风险可测程度、风险等级评定等角度,可以将税收风险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⒈按照风险来源,可分为税务部门税收执法风险和企业税收管理风险。⒉按照风险可测程度,可分为指标性税收风险和非指标性税收风险。⒊按照

税务信誉等级怎么划分

得分为70(含)~80(不含),且资产负债率指标得分不得低于5分,利息偿还率指标得分不得低于8.1分,到期信用偿付率指标得分不得低于9.6分。4、B级企业。得分为60分(含)~70分(不含);或得分在70分以上,但

税务信用等级评定标准

⑵ZC2级:企业在经营、信贷、纳税等方面信誉度较高,享有较好的社会信誉,有较好的经营业绩,企业财务状况较好,在行业中处于先进地位。企业的信用风险较低。⑶ZC3级:企业在经营、信贷、纳税等方面信誉良好,享有良好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