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部门怎么确定企业所得税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10-31 04:17:18

《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

(一)销售货物收入;

(二)提供劳务收入;

(三)转让财产收入;

(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八)接受捐赠收入;

(九)其他收入。

第七条规定,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

(一)财政拨款;

(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企业所得税收入用公式表示为:应税收入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

怎么进行企业所得税税种认定

企业所得税税种得认定是根据企业的不同的性质来决定,那么一般企业所得税税种认定由税务部门进行认定。今天为您介绍怎么进行企业所得税税种得认定得。希望对您有帮助。怎么进行企业所得税税种认定 税种鉴定由税务机关来做的。企业除了个人独资合伙外,都缴企业所得税,然后企业所得税是到国税部门缴还是地税部门缴,这需要看您公司的主营业务,如以餐饮,销售不动产,建筑业等为主的,那需要到地税部门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税种鉴定,若是加工销售运输类的行业,那需要到国税部门进行企业所得税税种登记。

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 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时间为当年的 1 至 3 月底。当年新办企业应在领取税务登记证后 3 个月内鉴定完毕。 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一经确定,一般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做变更,但对鉴定为查帐征收方式的纳税人,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时调整为定额或定率征收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 (一) 纳税人不据实申报纳税,不按规定提供有关财务资料接受税务检的。 (二) 在税务检查中,发现有情节严重的违反税法规定行为的。 对鉴定为定额或定率征收方式的企业,如能积极改进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帐簿,规范财务核算,正确计算盈亏,依法办理纳税申报,达到查帐征收方式的企业标准的,在次年鉴定时,可予以升级,鉴定为查帐征收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 一般情况下,从税务成本的方面考虑,企业主营业务的净利润率,如果高于所属行业定率征收应税所得率,则实行定率较为有利,反之,则实行查账征收较为有利。部分行业购进商品很难取得进货发票或取得发票的成本太高,建议考虑采用定率征收。如何确定征收方式,必须结合企业的业务类型、业务量的大小、客户情况等综合考虑。

企业所得税来源地如何确定?

企业所得来源地判定有以下六种方式:1、销售货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动发生地确定。

提供劳务所得:按照劳务发生地确定。

转让财产所得:①不动产转让所得按照不动产所在地确定。

②动产转让所得按照转让动产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

③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按照被投资企业所在地确定。

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业所在地确定。

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或者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个人的住所地确定。

其他所得: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

拓展资料:【企业所得】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征税对象】1.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2.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3.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的确定原则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

包括:(1)销售货物收入;(2)提供劳务收入;(3)转让财产收入;(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5)利息收入;(6)租金收入;(7)特许权使用费收入;(8)接受捐赠收入;(9)其他收入。

大家都在看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什么?

(三)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四)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时间和周期缴纳时间可以按季度也可以按月度进行预缴,可以在年度终了后五个月内汇算清缴,结

如何算企业所得税

根据《实施细则》规定:企业预缴所得税时应当按纳税期限的实际数预缴,按实际数预缴有困难的可以按上一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的l/12或l/4,或者按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所得税。据此,预缴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月(

企业所得税所得是来源的确定原则

应当将负担或支付上述受益的企业或其机构、场所认定为所得来源地。(6)其他所得,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其他所得的来源地,可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通过制定规章或发布规范性文件等方式进一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