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局让税务风险企业自查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07-26 02:49:26

国家税务总局为国务院主管税收工作的直属机构。

拟定税收法律法规草案,组织实施税收征收管理体制改革、办理进出口商品的税收及出口退税业务等业务。

自查就是先自己检查一下有什么不符合税务规定的单据入账导致少交或不交税款,出来自查结果以后税务局也会看情况判断是否需要上门查账,一般不会很严重。

所谓纳税自查,是指纳税人按税务机关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照税法,自我检查指定年度各税种申报和缴纳情况的过程。

自查结束后,自查企业要向税务机关提交《自查报告表》,说明纳税自查组织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经税务稽查部门审核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持《自查报告表》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或补扣、补缴相应税款,并承担相应的滞纳金。

自查,让纳税人可以将问题解决在稽查之前,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

自查作为税务稽查的一个前置内容,是税务机关建设和谐税企关系、既强调管理又重视服务的一个良好举措,一方面可以以较小的人力成本,指导、帮助自查企业发现存在的涉税问题,取得一定的自查成果,另一方面,则可以对自查情况及自查企业的其他涉税情况进一步进行分析以便精确选择稽查对象。

税务自查的步骤一、积极沟通,做到知彼(一)了解自查的布置层级、部门来源这个问题很关键,不了解情况,很容易被忽悠。

税务检查的案源包括几种:自选(根据类型、行业、性质、规模、税负率、风险等级等随机选户);受托协查;管理部门、风险部门推送;公安部门提供线索;党委、政府、上级局督办交办;举报。

这几种案源中,只有自选的案源才是真正的自查案源,其他的案源,不管你是否自查,自查的如何,税务局还是要认真检查的。

让你自查不过就是为了将来省事,或者你自己不打自招,提前交代了。

所以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

(二)了解自查的时间要求、疑点问题税务通知自查的方式比较多,有可能是收到正式的通知书,也有可能是接到口头通知、短信、电话或者是在电子税务局上的提示。

收到这些通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求自查的时间、疑点问题,切勿自行扩大时间核范围,这不是你自我表现的时候。

(三)了解自查税务经办人员、审核人员构成与业务特长一般税务检查都是两个人,所以要了解每个人的业务特长,在人家业务特长范围之内的,一定要认真对待,非对方业务特长,可以适当的浅尝辄止。

(四)了解税务人员对此项任务的工作态度、心理预期对于这一点,就需要充分发挥大家的情商了。

要能够通过得到的信息来做出推断。

比如说,如果一个税务人员手里有二三十个自查项目,如果你们企业非重点检查对象,那么你的自查报告差不多能让税务人员接受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税务人员只有一家需要自查的,这时你就要认真对待了。

又比如,税务人员最近正忙着做上面重点关注的项目,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管你这边的情况,那你也该知道如何去做了。

知彼要了解企业自身在对应所属期间、对应税种的可能存在哪些问题、问题程度如何,以便做好充分的应对。

撰写自查报告自查报告的撰写是一个很关键的点。

企业写出一份高质量的自查报告,是能够顺利通过自查的关键。

首先,自查报告的目的是不补税或少补税。

其次,要对照疑点,自查反馈。

不要打持久战,快速通关最重要。

三是要将相应的佐证资料整理归档。

自查报告的撰写,我建议要找单位内部比较专业的人来写,实在不行,可以请人帮忙写,但切不可乱写,自投罗网。

关于补税和滞纳金的处理对于补税和滞纳金,缴纳之前,切记和税务人员进行沟通,注意入库口径,这涉及到具体属于谁的工作成果的问题,沟通协商很重要。

如果遇到税务稽查,一定要认真应对,针对检查人员提出的疑点,仔细梳理公司业务。

会计人员要认真配合检查人员,按要求提供账簿、记账凭证、报表等资料,这些资料检查人员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整退还。

对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不要去隐瞒,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对政策理解把握有疑问的,可以主动与检查人员多沟通,不漏交一分钱,也不多交一分钱。

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五条 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税收征收管理工作。

各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分别进行征收管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领导或者协调,支持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依照法定税率计算税额,依法征收税款。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

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税务局让自查近3年企业所得税怎么办

法律分析:税务注销时,税务局除了会关注财报、开票情况之外,有些地方的税务还会利用大数据系统进行一次风险扫描,如果发现严重问题可能会直接推送给稽查部门,1、法人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经理;1公司注册时自动跳出提示:2、企业名称3年内不得使用;3、法人股东被列入征信黑名单,不能贷款买房、移民、领取养老保险;4、如果有欠税的情形,企业法定代表人会被限制出境,不能乘坐飞机高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第十二条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准予扣除。

下列无形资产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 (一)自行开发的支出已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无形资产; (二)自创商誉; (三)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无形资产; (四)其他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的无形资产。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 (一)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三)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 (四)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

个税申报5大涉税风险,建议企业自查

企业财务人员在为员工申报个税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税务风险,为大家整体了5大个税申报常见问题,建议企业自查。

所有员工申报工资均相等 企业不同部门,不同职位的员工工资构成情况,以及每月具体工资会有一定的差异,比如销售部门员工,由于有业务提成的存在,每月工资一般多少会存在一定差异;再比如不同职位的员工,公司的高管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以及普通员工工资之间也会存在差异。若企业为所有员工申报的工资均相等,且均未达到增值税起征点,容易引起税务机关预警,存在少申报工资,少代缴个税的风险。 2、公司法人、监事、财务负债人不申报个税 公司法人、监事、财务负债人与公司存在任职受雇关系,在公司上班,则领取工资,需要公司按照工资薪金所得为其申报个税;若法人、监事或财务负债人兼职为公司提供服务,也会取得报酬,公司需要按照“劳务报酬所得”为其申报个税;若法人同时也是企业的股东,除了可能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领取工资,还会涉及到股东分红,股东分红需要公司为其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申报扣缴个税。 若公司的法人、监事、财务负债人均不在个税申报名单内,在存在漏报个税的风险。

离职人员未删除,虚列人员 离职人员未及时删除,且为其申报个税,存在虚列人员的风险。由于离职人员可能已经在其他单位任职,若原公司还为其申报个税,则该纳税人从个税角度,就属于从两个公司均有工资,那么汇算清缴时,该纳税人就可能会多缴纳个税或少退税。纳税人自然不愿意,企业就会面临被举报的风险,一旦被举报证实企业虚列人头,还会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的问题。 4、申报员工工资总额与企业所得税申报的人工工资总额不符 个税申报是按照应发工资进行申报,企业所得税申报的工资薪金与个税申报工资总额需要一致,若存在不一致,则会被税务机关预警。实务中,除了保证个税申报工资与企业所得税申报工资一致,还应保证与社保申报工资一致。

同一员工即存在工资薪金,又给企业开票,存在劳务报酬 同一员工即存在工资薪金,又存在劳务报酬,是否存在将工资拆分的情况。同一员工可以在同一企业取得多种类型的所得,但是要保证业务的真实性。比如公司高管与企业签订租车协议(私车公用),从公司除了取得工资外,还取得租金收入,既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又取得财产租赁所得;再比如公司向员工名下的个体工商户进行采购,员工即从该公司取得工资收入,又从该公司取得生产经营收入。并非同一员工不得从同一公司取得多项所得,而是要确保每项所得均合法合规,要留存相关资料备查。

大家都在看

税局明确这些税务异常情况逮到你就完蛋

18、无免税备案但有免税销售额异常。19、无简易征收备案但有简易计税销售额的预警风险。20、大部分发票顶额开具,发票开具金额满额度明显偏高异常。21、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二“进顶税额转出”为负数异常。22、公司只有销项

税收风险自查工作报告

税收风险自查工作报告为及时掌握全市国税系统税收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情况,确保顺利完成省局下发的税收风险评估任务,8月10日,市局召开税收风险评估应对工作汇报会。市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吴俊明同志出席会议,市局其他领导、

企业税收风险自查报告

企业税收风险自查报告1根据你局《税务事项通知书》(麦地税通【20xx】号)的有关要求,对我公司自成立至20xx年2月29日税款缴纳情况开展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公司成立的背景和当前的市场形势公司是为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