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有分散收益法、转移收益法、按费用分摊法或增加法。
个人工商户、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经营所得,以每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成本、费用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而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和征管的要求是两种类型的纳税人所需要的。
进项抵扣制适用于一般纳税人,而小规模纳税人则要按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不实行进项抵扣制。
采用比例税率筹划法,使纳税人适用更低的税率。
特定行业、特定地区、特定行为、特殊时期的税收优惠。
无形资产的摊销、摊销费用的摊销、固定资产折旧、存货计价方法、间接费用的分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 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本法所称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本法所称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财税筹划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摘要:财税是财务和税务的合称,企业财税筹划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税收优惠、税收筹划等一些合理合法的避税方法来达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财税筹划的基本方法有选择合适的企业纳税人身份、合适的企业注册地址、合适的行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适当的企业组织架构重组,采用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等。
财政税收经济师可以通过考取证件来帮助企业进行财税筹划管理。
下面来了解一下企业财税筹划的知识吧!一、财税是什么意思财税是财务和税务的简称,一般包括各种财务、税务、涉及会计,税务等专业,工商管理等不属于此范围。
企业财税管理筹划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要着重从税务管理的方法及措施入手,通过加强税法知识学习,进一步提高纳税意识,在掌握税法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通过税收优惠、税收筹划等一些合理合法的避税方法来达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
财税筹划的基本方法有哪些1、选择合适的企业纳税人身份不同身份的法人所产生的税费是不同的,例如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额要计入成本,而一般纳税人可抵扣进项税额。
并且一般纳税人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小规模纳税人是不可以开具的。
选择合适的企业注册地址可利用各地区招商引资或是对特殊地区减免所得税的政策来选择合适的地址注册公司。
例如国家对于有些“老少边穷”偏远经济落后的地区的新企业,给出优惠政策是可在三年内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
选择合适的行业国家或某些城市为提高竞争力,对某些行业给出优惠政策,例如有些城市针对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会给出税收优惠政策。
进行合适的业务流程再造为使公司的业务流程符合国家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可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拆分并再造,从而减少税收,减轻公司压力。
进行适当的企业组织架构重组进行公司重组也可以适当减少税收,例如,当一个大型企业收购一家亏损企业后整体利润少了,需交税额也相应减少。
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的会计原则,最终计算出的税收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控制好收益分配的时间及额度等等。
利用税法中的临界点来控制税收临界点前后的税额可能会有非常大的差异。
例如个人工商户所得税的起征点就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全年应纳税所得额15000就是一个临界点,30000又是一个新的临界点。
财政税收经济师好考吗财政税收经济师是为企业财税筹划管理提供方案的职业,财政税收经济师考试主要测试考生是否能理解和掌握了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税收理论、货物和劳务税制度、所得税制度、其他税收制度、税务管理、纳税检查、公债、政府预算理论与管理制度、政府间财政关系、国家资产管理、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财政税收专业实务工作的能力。
考点很多,大家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学完所有考点,需要背诵的东西还是蛮多的,但是内容都比较好理解,计算量不是很多,如果你学过财税专业,这些还是比较好过关的,不过还是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说,基础中的财税和实务中的财税会不会弄混,其实教大家一个技巧,如果你考的是财税专业,你可以不看《经济基础》中的财税,而是先看《财税专业知识与实务》,等看完了再回过头来看基础中的财税,这样重复的地方可以跳着看了。
税务筹划的基本方法税务筹划的基本方法:优惠政策筹划法、直接利用筹划法、地点流动筹划法、创造条件筹划法。
优惠政策筹划法:
利用优惠政策筹划法,是指纳税人凭借国家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的方法。
税收优惠政策是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国家为了扶持某些特定产业、行业、地区、企业和产品的发展,或者对某些有实际困难的纳税人给予照顾,在税法中做出某些特殊规定,比如,免除其应缴的全部或部分税款,或者按照其缴纳税款的一定比例给予返还等,从而减轻其税收负担。
直接利用筹划法:
国家为了实现总体经济目标,从宏观上调控经济,引导资源流向,制定了许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纳税人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筹划,国家是支持与鼓励的,因为纳税人对税收优惠政策利用的越多,越有利于国家特定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纳税人可以光明正大地利用优惠政策为自己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
地点流动筹划法: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各国的税收政策各不相同,其差异主要有税率差异、税基差异、征税对象差异、纳税人差异、税收征管差异和税收优惠差异等,跨国纳税人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些差异进行国际间的税务筹划;从国内税收环境来看,国家为了兼顾社会进步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税收优惠适当向西部地区倾斜,纳税人可以根据需要,或者选择在优惠地区注册,或者将现时不太景气的生产转移到优惠地区,以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创造条件筹划法:
现实经济生活中,在有些情况下,企业或个人的很多条件符合税收优惠规定,但却因为某一点或某几点条件不符合而不能享受优惠待遇;在另一些情况下,企业或个人可能根本就不符合税收优惠条件,无法享受优惠待遇。这时,纳税人就得想办法创造条件使自己符合税收优惠规定或者通过挂靠在某些能享受优惠待遇的企业或产业、行业,使自己符合优惠条件,从而享受优惠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