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起征点。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征收方式:1、查账征收:要求个体工商户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的凭证记账核算,在缴纳个税时按照收入总额减去成本、费用及损失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然后按适用的税率计算缴纳个税。
定期定额征收:是对没有设置账簿的个体工商户,税务机关依法按程序核定纳税人在一定经营时期内的应纳税经营额或所得额,从而确定其应纳税额的征收方式。
影响其个人所得税的因素是营业额和个人所得税征收率。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十、偶然所得;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它所得。
个体营业税收怎么计算个体营业税收计算如下:1、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2、业主费用扣除标准统一确定为24000元/年;3、从业人员工资扣除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确定;4、生产经营期间借款利搭顷亮息支出,凡有合法证明的,按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部分,准予扣除;5、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乘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6、要区分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与取得的其他方面所得的划分;知宽7、从联营企业分回的利润,应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8、个体工商户王某在生产经营的同时著书取得的稿酬所得,应按稿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体工商户纳税标准:1、销售商品的缴纳3%增值税,提供服务的缴纳5%营业税;2、同时按缴纳的增值税和营业税之和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3、还有就是缴纳2%左销侍右的个人所得税了;4、如果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是免征增值税或营业,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也免征。
综上所述,个体营业税收计算是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是提供应税劳务的营业额、转让无形资产的转让额或销售不动产的销售额,统称为营业额。
【法律依据】:《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第五条个体工商户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
本办法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
个体经营所得税怎么计算法律分析:一、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投资者的费用扣除标准为42000元/年(3500元/月)。投资者工资不得在税前扣除。)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试行)>的通知》规定,个体工商户的收入包括:个体户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商品(产伏春品)销售收入、营运收入、劳务服务收入、工程价款收入、财产出租或转让收入、利息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逗枯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缺指耐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