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公司资质发展前景分析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10-30 20:42:58

——预见2022:《2022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智能建筑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达实智能(002421)、延华智能(002178)、中电兴发(002298)、佳华科技(688051)、南京熊猫(600775)等

本文核心数据: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规模、应用情况、企业市场份额、市场规模预测

行业概况

定义

智能建筑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实施运用的产物,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在建筑内以综合布线为基本传输媒质,以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局域网,包括硬件和软件)为主要通信和控制手段,对各类子系统通过智能化系统集成进行综合配置和综合管理,形成一个设备和网络、硬件和软件、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有机综合于一体的综合建筑环境。

智能化系统工程系统配置分项宜分别以信息化应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为系统技术专业划分方式和设施建设模式进行展开,并作为后续设计要素分别作出技术要求的规定,智能化系统工程系统配置分项如下:

产业链剖析:中游企业布局智能建筑全环节

我国智能建筑产业链上游为计算机、通讯、现代控制技术及设备的研发生产,即信息产业、设备材料行业,中游为智能建筑软硬件,以及系统集成环节。下游行业为建筑业尤其是房地产业,如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医院建筑、学校建筑、住宅建筑和工业建筑等。

进入90年代后期,国内一些城市的大型社区对于网络通讯、安全防范等建筑的附加功能逐渐增强了需求,一些具备专业背景的民营企业成为系统设备供应商。

我国智能建筑企业分为软件系统提供商以及系统集成商,行业内龙头企业包括达实智能、延华智能、中电兴发、佳华科技等,除布局中游工程承包与系统集成环节以外,上述企业同时布局智能建筑方案咨询、工程设计业务。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建筑智能化渗透率存提升空间

“智能建筑”是随着在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迅速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变化后,在建筑领域中所诞生的全新概念。1984年,美国哈福特(Hartford)市将一座旧式金融大厦改造,并且对大楼的空调、电梯、照明、防盗等设备采用计算机进行监测控制,为大楼客户提供语音通信、文字处理和情报资料等信息服务,被称为世界第一座智能建筑。

在我国,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的智能建筑的发展前后大体经历了初始发展阶段、规模管理阶段、逐步扶持发展阶段以及稳健发展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持,推进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智能建筑行业的应用

2010年以来,国务院、住建部、发改委等陆续出台建筑智能化相关政策,主要政策内容围绕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建筑节能、推动物联网技术在节能减排和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等领域。

近年来,智能建筑呈现由机电管理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2010年起,我国即出台了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能建筑行业应用的政策,有助于提升建筑行业智能化应用水平。

行业发展现状

行业整体情况:智能建筑行业总市场规模呈波动增长趋势

近40年来,随着信息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些技术越来越深入的应用于建筑行业,构成了智能建筑的理念。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要求建筑更具有人性化、智能化,我国对智能建筑的市场需求愈发旺盛。未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商对建筑智能化日益重视,高档商业楼盘、政府办公楼、智能化家居、体育场馆等建筑对智能化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对智能化功能的要求也更趋向多元化和综合化。与此同时,国家大力倡导的节能建筑、绿色建筑都与智能建筑联系密切。在市场自发需求和政策鼓励的推动下,我国建筑智能化市场前景十分乐观。

2015-2020年,中国智能建筑市场需求规模总体呈波动增长态势,根据存量/新增面积、智能化比例以及单位面积改造成本,测算存量与新增建筑(公共建筑、住宅建筑与工业建筑)智能化市场规模,得出2020年,全国存量智能建筑投资规模为3146亿元,新增智能建筑市场需求规模为2590亿元,总市场规模为5736亿元。

应用场景情况:建筑智能化主要应用场景为住宅、商业和工业三大领域

建筑智能化主要应用场景为住宅、商业和工业三大领域。2015-2020年,三大建筑领域存量面积逐年提升,同时由于受房地产行业融资收紧等因素影响,三大建筑领域新增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

按上述市场规模测算方法得出,2020年,存量住宅、厂房及建筑物、公共建筑智能化规模分别为1468亿元、701亿元及976亿元;新增住宅、厂房及建筑物、公共建筑智能化规模分别为1555亿元、364亿元及672亿元。

行业细分市场情况:建筑智能化细分市场前景广阔

——预计至2026年全球楼宇自动化系统市场规模达1121亿美元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对整个建筑的所有公用机电设备的管理和控制,包括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给排水监控系统、照明监控系统、电力供应监控系统、电梯运行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

该系统主要应用在住宅、商业和工业三大领域,可对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提供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新风、照明以及多媒体音像系统,提高人们的舒适感。系统通过监控管理建筑物内各机电设备的工作状况,对机电设备的启停进行全面有效的集中控制和基于日历时间的自动控制,并自动调节建筑物内的温度、湿度等来实现机电设备的节能。

根据全球第二大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 andMarkets预计,2021年全球楼宇自动化系统约为735亿美元,至2026年,这一市场将增长至1121亿美元,近年来,亚太地区的BAS市场将以最高复合年增长率保持持续增长,而亚太地区BAS市场主要参与者为中国和印度。

——智能建筑安防系统发展前景广阔

安防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几年,伴随着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系统集成类软件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智能建筑中的安防自动化系统的市场规模也在逐渐增大,同时由于系统多、发展,主流安防厂家的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安防自动化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

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成熟,安防监控系统广泛应用在智能楼宇管理当中,通过对楼宇内各子系统的集中监控,实现更有效的管理。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安防行业将进入智能化发展的高速发展期。“AI+安防”被用于包括社区、家庭在内的不同场景中,在AI的赋能下,对不断壮大的数据的处理、分析与学习能力更强,安防系统愈加智能,智能建筑安防系统发展前景广阔。

行业竞争格局

区域竞争:代表性企业主要分布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较快地区

从代表性企业分布情况来看,智能建筑行业代表性企业分布于江苏、北京、上海、广东等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较快地区。

企业竞争:获得三甲资质的代表企业有达实智能、延华智能、佳华科技、中电兴发等

目前,智能建筑业企业数量较多,但同时获得工程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专项甲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的智能建筑企业数量较少,获得三甲资质的代表企业有达实智能、延华智能、佳华科技、中电兴发等。

从注册资本来看,同方股份、达实智能注册资本在10亿元以上,属于第一梯队;安控科技、南京熊猫、延华智能等注册资本在5-10亿元,属于第二梯队;其他企业属于第三梯队。

从主要企业来看,我国智能建筑行业代表企业主要为达实智能、延华智能、中电兴发、佳华科技等。根据企查猫数据,目前从事智能建筑行业的企业数量较多,但具备智能建筑设计、工程专业承包以及系统集成甲级资质的企业数量较少。根据存量/新增面积、智能化比例以及单位面积改造成本,测算存量与新增建筑(公共建筑、住宅建筑与工业建筑)智能化市场规模,得出2020年全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736亿元,行业内企业市场份额较低。

注:市场份额根据企业智慧建筑业务营收占市场规模的比例得出,由于企业未将业务单独列出,图表中市场份额存在偏高情况。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预计行业应用领域、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我国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发展了二十年,行业经历了初创期、规范期、发展期三个阶段,已经形成了产业规模及产业链,智能建筑工程已经普及到了各种类型建筑并延伸到了城市建设及相关行业。预计未来,应用领域方面,智能建筑将由一线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推广,普及农村、生态园、工业区等领域;技术上,由机电管理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企业竞争方面,规模较大企业在所处优势领域向整体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的方向发展;应用场景方面,随着能耗减排政策出台,预计建筑节能将成为关注点和竞争点。

预计至2026年智能建筑行业新增市场规模达约3968亿元

近几年房地产调控对建筑业新增面积影响较大,初步估计2021-2022年,房屋竣工面积下降,但降幅趋缓,2023年开始有所恢复,到2026年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达38亿平方米。

2020年我国新建智能建筑系统的加权平均造价在197元/平方米左右,暂不考虑未来智能建筑规模化效应带来的单价下降因素以及通货膨胀因素,以此单价推算2021-2026年的建筑智能化行业市场容量。预计至2026年,我国新建智能建筑市场规模达约3968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注册公司:2018年建筑业资质发展展望

根据经验分析,建筑资质改革是为了调整建筑业组织结构的整体规划,为日后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做铺垫,尤其是在资质标准上做了大文章,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曼德企服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2018年资质改革新革命给工程总承包企业带来的新转机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总承包企业承包工程方式包括项目分包、项目经理、资质改革大方向、注意的问题等一系列知识。

总承包工程总承包是一种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作为工程中的乙方,直接与甲方签署承包合同,在法律上对工程项目的采购、施工、设计、勘察、试运行等全过程或者若干过程的承包,并且对工程的质量、造价、预算、工期和安全等全面负责。

项目分包所谓的项目分包指的是从事工程总承包的单位也就是工程总承包企业可以在其资质证书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自行实施设计和施工,也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或者经建设单位同意,直接将工程项目的设计或者施工业务择优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将所承包的建设工程的一部分依法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的行为,该总承包人并不退出承包关系,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如果贵企业仅具有设计资质或者仅具有施工资质,应当将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的不具备资格的业务依法分包给具有相应施工资质的企业。

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在总包合同专用条款和本合同专用条款中指定的负责施工管理、履行总包合同及本合同的代表,同时,应当取得工程建设类注册职业资格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担任过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设计项目负责人或施工项目经理,不仅要熟悉相应法律法规还要有相应的工程业绩。

总承包方式为什么说建筑工程总承包将迎来大变革,因为住建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建市[2016]93号)中要求:建设单位在选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时,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政府投资项目和装配式建筑应当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这无疑是对建工总包模式的一个推动。

工程总承包的实施方式包括: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D-B)设计—采购总承包(E-P)采购—施工总承包(P-C)等工程总承包方式从国内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施工总承包(D-B)、采购—施工总承包(P-C)是相对容易推广的方式。

资质改革大方向为了响应国家“简政放权”举措,住建部出台了《关于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部分指标的通知》,通知内指出:除最低等级资质外,取消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

设计事务所资质标准大家有没有发现,自从今年三月份起,住建部开始逐步减少建筑师等注册人员的数量,而且注册人员的年龄也开始放宽限制,技术装备和标准体系等指标的考核也被取消了。

而且根据最新标准和规定,想成立一家合伙企业形式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只要有一名符合条件的一级注册建筑师就可以。

设计资质和施工资质现状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中设计资质和施工资质是分开的,对于甲方来说可以减少支出,但是对于乙方来说纷争颇多。

分开以后施工双方配合一直处于尴尬境地,同时双方无制约关系,加上资金方面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分歧。

施工过程中,双方很难磨合,不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但是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简化资质标准后新同行显现,竞争势必加剧。

设计施工竞争更激烈现在资质标准放宽以后,大批量建筑企业和设计事务所诞生,行业竞争更加残酷,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注意,新建筑企业经验少,等级低,承办范围小,虽然现在国家对资质放宽了政策,但是资质升级审核却是加严了,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设计施工一体化设计施工一体化具有成本低的优点,企业自身竞争优势大,双方自身不足可以互相弥补,同时磨合时间短,施工效率高,能加快施工进度。

设计施工合体模式怎样才会避免施工中的磨合问题?扬长避短才是硬道理,既然设计施工分开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问题,那么我们干脆合作起来,走设计-施工总承包联合发展的道路。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2018年建筑业的改革力度不会减小,建筑企业的地位也将随着改革而逐渐突出和上升,建筑企业的发展也将逐渐明朗化、智能化、信息化。

查询各地区业务请点击:青岛公司注册,上海公司注册,沈阳公司注册工商注册多少钱?找曼德企服放心,公司代办安全高效,税务顾问专业,曼德企服一站式服务专家。

未来建筑行业发展前景

要:建筑业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建筑业的形势,预测了建筑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并指出了建筑企业发展需要更新和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发展方向;智能建筑;绿色建筑

建筑业是生产和经营建筑的行业,这其中包含了建设的规划、勘察和设计、建筑构配件的生产及安装、建筑环境的运营和管理等。建筑业作为我国主要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的就业问题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从建筑行业特殊性质还有统计数据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我国建筑业目前的情况、问题还有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分析,这也是众多建筑学家、建筑业精英着重关注的问题。

建筑企业的施工单位是指拥有一定的施工机械设备,并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以及具有施工生产能力,还要具有承包建设工程任务的营业资质,在建筑工程项目里面能够合理按照业主方的要求,并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提供不同形式的建筑产品,按合同得到相应工程款的建筑施工单位[1]。按照施工的种类不同,可以分为好几大类。有专业生产混凝土的单位,有专业生产预制构件的单位,还有负责专业劳务输出的单位。依据他们提供建筑产品的不同,还可以分为水电、冶金、铁路、市政等专业生产公司,或者分为各种承包形式的单位。

建筑市

大家都在看

建筑企业发展规划

1、机遇分析:社会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使建筑业投资规模在不断扩大;集团房地产项目迅猛发展成为建筑公司发展的助推器;集团对建筑公司未来发展的高标准要求和高度重视;2、影响发展因素分析:行业间的恶意竞争;

高新区注册公司:资质办理建筑资质办理现状分析

资质办理成了目前很多企业起步的瓶颈。根据调查数据及经验显示,有80%的企业在资质办理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企业开发建设规模不足,企业产品质量标准不过关,企业所拥有的专业资格人数无法达到相应的资质要求的困惑,而这些也

网上注册公司:资质办理建筑企业办理建筑资质的现状

现状二:资质类别的变化1、建筑企业资质增项和主项效力一样;2、取消只能_项5个专业承包资质的限制;3、打破资质序列限制,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同时申请多项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或施工劳务资质。现状三:专业承包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