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扩展资料计算方法
增值税税负率=实际交纳增值税税额/不含税的实际销售收入×100%
所得税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销售额(应税销售收入)×100%。
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印花税负担率=(应纳税额÷计税收入)×100%
具体计算: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
税负率是分类的,如增值税税负率为:
实际交纳增值税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100%
所得税税负率为:
实际交纳所得税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100%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税负率
知道进项和税负率怎样算销项税负率=应纳税额/销售额。 税负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销售额=(销售额*17%-进项税额)/销售额。 销售额=进项税额/(17%-税负率)。 销项税额=【进项税额/(17%-税负率)】*17%。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扩展资料: 评价标准: 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税负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需要分析企业的税负率是否合理。实行金税工程以后,税务机关获取行业平均数据比较容易,但如何把握不同企业之间的个体差异难度比较大。 分析企业税负率的合理性必须从企业的经营特征入手,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方式不同,税负率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分析企业的价值链 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通过包括了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销售、运输、售后服务、行政人力资源等部分。对于一个独立的企业,往往内部囊括了以上价值链的全部,各个部分产生的增加值在同一家公司汇集,企业税负比较高。 2、分析企业的生产方式 企业的加工费用包括了折旧、人工、辅助生产的费用,这些费用都没有对应的进项可以抵扣。但如果企业将部分产品发外加工,对方开具专用发票,这些加工费就产生了进项,企业销售额相同的情况下,交纳的增值税减少,税负下降。
实际税负计算公式增值税税负率=实际交纳增值税税额/不含税的实际销售收入×100%。
所得税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销售额(应税销售收入)×100%。
主营业务利润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印花税负担率=(应纳税额÷计税收入)×100%。
我国出口企业实际税负率的计算方法:(全年销售收入(内外销之和)×17%-当年进项)/全年销售收入。增值税税率是指增值税应税产品的总体税额与销售收入额的比例。由于增值税以应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税产品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同时又必须保持同一产品税负的一致性。因此,从应税产品的总体税负出发来确定适用税率是增值税税率设计的一大特点。增值税税率一般与增值税扣除税率同时使用才能按增值税“扣税法”计侍迟税。
现行增值税实行产品比例税率,分为8%,12%、14%、16%、18%、20%、21%、23%、26%、30%、43%、45%12个档次。多数产品的税率是在原工商税、产品税税负基础上换算确定的,部分产品的税率,在原税负的基础上作了适当调整。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所说的增值税税负率,就是用来衡量企业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实际税收负担大小的重要指标。所以,每个行业的增值税税负是不同的。在我国各行各业的企业都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不过各行各业的企业都会存在一定的企业所得税税负率,但是这个税负率不能够过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第六条凡从事生产、经营,实行独腔昌立经济核算,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开业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其他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除按照税务机关规定不需办理税务登记者外,应当伍谈扒在按照税收法规的规定成为法定纳税人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八条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农业税应纳税额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