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怎么填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09-10 21:20:48

第1列“年度”:填报公历年份。第6行为本年,第5至第1行依次填报。

第2列“本年抵免前应纳税额”:填报纳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A100000)第25行“应纳所得税额”减第26行“减免所得税额”后的金额。

2009-2013年度的“当年抵免前应纳税额”:填报原《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第27行“应纳所得税额”减第28行“减免所得税额”后的金额。

第3列“本年允许抵免的专用设备投资额”:填报纳税人本年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发票价税合计金额。

但不包括允许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按有关规定退还的增值税税款以及设备运输、安装和调试等费用。

第4列“本年可抵免税额”:填报第3列×10%的金额。

第5至9列“以前年度已抵免额”:填报纳税人以前年度已抵免税额,其中前五年度、前四年度、前三年度、前二年度、前一年度与“项目”列中的前五年度、前四年度、前三年度、前二年度、前一年度相对应。

第10列“以前年度已抵免额—小计”:填报第5+6+7+8+9列的金额。

第11列 “本年实际抵免的各年度税额”: 第1至6行填报纳税人用于依次抵免前5年度及本年尚未抵免的税额,第11列小于等于第4-10列,且第11列第1至6行合计数不得大于第6行第2列的金额。

第12列“可结转以后年度抵免的税额”:填报第4-10-11列的金额。

第7行第11列“本年实际抵免税额合计”:填报第11列第1+2+…+6行的金额。

第8行第12列“可结转以后年度抵免的税额合计”:填报第12列第2+3+…+6行的金额。

第9行“本年允许抵免的环境保护专用设备投资额”:填报纳税人本年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专用设备的发票价税合计价格,但不包括允许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按有关规定退还的增值税税款以及设备运输、安装和调试等费用。

第10行“本年允许抵免节能节水的专用设备投资额”:填报纳税人本年购置并实际使用《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节能节水等专用设备的发票价税合计价格,但不包括允许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按有关规定退还的增值税税款以及设备运输、安装和调试等费用。

第11行“本年允许抵免的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投资额”:填报纳税人本年购置并实际使用《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发票价税合计价格,但不包括允许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按有关规定退还的增值税税款以及设备运输、安装和调试等费用。

扩展资料:

表间关系

(一)表内关系

第4列=第3列×10%。

第10列=第5+6+…+9列。

第11列≤第4-10列。

第12列=第4-10-11列。

第7行第11列=第11列第1+2+…+6行。

第8行第12列=第12列第2+3+…+6行。

(二)表间关系

第7行第11列≤表A100000第25-26行。

第7行第11列=表A100000第27行。

第2列=表A100000第25行-表 A100000第26行。2009-2013年度:第2列=原《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第27-28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汇算清缴

新版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怎么填

我们知道纳税是每个人的义务,而且企业也是需要缴纳税费的。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内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那么新版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怎么填,而且每一项所填都不一样,下面的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来为大家解答。

新版企业所得税职工薪酬纳税填写 1.第1行“一、工资薪金支出”: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金额;第4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第5列“纳税调整金额”为第1-4列的余额。 2.第2行“其中:股权激励”: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职工股权激励计划,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第4列“税收金额”填报行权时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第5列“纳税调整金额”为第1-4列的余额。 3.第3行“二、职工福利费支出”: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福利费的金额;第2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法规定的扣除比例(14%);第4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第1行第4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14%的孰小值填报;第5列“纳税调整金额”为第1-4列的余额。 4.第4行“三、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根据第5行或者第5+6行之和填报。 5.第5行“其中:按税收规定比例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适用于按照税法规定职工教育经费按比例税前扣除的纳税人填报。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不包括第6行可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金额;第2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法规定的扣除比例;第3列“以前年度累计结转扣除额”填报以前年度累计结转准予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余额;第4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第1行第4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扣除比例与本行第1+3列之和的孰小值填报;第5列“纳税调整金额”,为第1-4列的余额;第6列“累计结转以后年度扣除额”,为第1+3-4列的金额。 6.第6行“其中:按税收规定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适用于按照税法规定职工培训费用允许全额税前扣除的的纳税人填报。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且按税法规定允许全额扣除的职工培训费用金额;第2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法规定的扣除比例(100%);第4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第5列“纳税调整金额”为第1-4列的余额。 7.第7行“四、工会经费支出”: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工会经费支出金额;第2列“税收规定扣除率”填报税法规定的扣除比例(2%);第4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第1行第4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2%与本行第1列的孰小值填报;第5列“纳税调整金额”为第1-4列的余额。 8.第8行“五、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的金额;第4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的金额。第5列“纳税调整金额”为第1-4列的余额。 9.第9行“六、住房公积金”: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住房公积金金额;第4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住房公积金金额;第5列“纳税调整金额”为第1-4列的余额。 10.第10行“七、补充养老保险”: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补充养老保险金额;第4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补充养老保险的金额,按第1行第4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5%与本行第1列的孰小值填报;第5列“纳税调整金额”为第1-4列的余额。 11.第11行“八、补充医疗保险”: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的补充医疗保险金额;第4列“税收金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按第1行第4列“工资薪金支出-税收金额”×5%与本行第1列的孰小值填报;第5列“纳税调整金额”为第1-4列的余额。 12.第12行“九、其他”:填报其他职工薪酬支出会计处理、税法规定情况及纳税调整金额。 13.第13行“合计”:填报第1+3+4+7+8+9+10+11+12行的金额。 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填报说明 (一)“一、创业投资企业直接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企业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由创业投资企业(非合伙制)纳税人填报其以股权投资方式直接投资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24个月,下同)以上限额抵免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对于通过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间接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填写本表第9行至14行。具体行次如下: 1.第1行“本年新增的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额”:填报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满2年的,本年新增的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额。 注意:无论企业本年是否盈利,有符合条件的投资额即填报本表,以后年度盈利时填写第4行“以前年度结转的尚未抵扣的股权投资余额”。 2.第3行“本年新增的可抵扣的股权投资额”:本行填报第1×2行金额。 3.第4行“以前年度结转的尚未抵扣的股权投资余额”:填报以前年度符合条件的尚未抵扣的股权投资余额。 4.第5行“本年可抵扣的股权投资额”:本行填报第3+4行的金额。 5.第6行“本年可用于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填报表A100000第19行-20行-22行的金额,若金额小于0,则填报0。 企业同时通过有限合伙创业投资企业间接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本行填报表A100000第19行-20行-22行-本表第13行“本年实际抵扣应分得的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若金额小于0,则填报0。 6.第7行“本年实际抵扣应纳税所得额”:若第5行≤第6行,则本行=第5行;第5行>第6行,则本行=第6行。 7.第8行“结转以后年度抵扣的股权投资余额”:第5行>第6行,则本行=第5-7行;第5行≤第6行,则本行=0。 (二)“二、通过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未上市中小高新企业按一定比例抵扣分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作为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合伙人,通过合伙企业间接投资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税收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范围实施的通知》(财税〔2015〕11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81号)规定,享受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政策,在本部分填报。 1.第9行“本年从有限合伙创投企业应分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填写企业作为法人合伙人,通过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无论本年是否盈利、是否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只要本年从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中分配归属于该法人合伙人的应纳税所得额,需填写本行。 鉴于企业通过有限合伙制创投企业抵扣一定比例投资额,与直接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政策不同,只能从本行数据中抵扣,为满足申报表核算需要,本行数据不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第10行“本年新增的可抵扣投资额”:填写企业作为法人合伙人,通过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本年投资满2年符合条件的可抵扣投资额中归属于该法人合伙人的本年新增可抵扣投资额。无论本年是否盈利、是否需要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均需填写本行。 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法人合伙人对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额,按照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额和合伙协议约定的法人合伙人占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出资比例计算确定。其中,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额按实缴投资额计算;法人合伙人占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出资比例按法人合伙人对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实缴出资额占该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全部实缴出资额的比例计算。 3.第11行“以前年度结转的可抵扣投资额”:填写法人合伙人上年度未抵扣,可以结转到本年及以后年度的抵扣投资额。 4.第12行“本年可抵扣投资额”:填写本年法人合伙人可用于抵扣的投资额合计,包括本年新增和以前年度结转两部分,等于第10行+第11行。 5.第13行“本年实际抵扣应分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填写本年法人合伙人享受优惠实际抵扣的投资额,为“本年从有限合伙创投企业应分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和“本年可抵扣投资额”的孰小值,当9行≤12行,本行=9行;当9行>12行,本行=12行。 6.第14行“结转以后年度抵扣的投资额余额”:本年可抵扣投资额大于应分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抵扣后余额部分结转以后年度抵扣的金额,即当9行≤12行,本行=12行-9行;9行>12行,本行=0。 (三)“三、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合计”:上述两类优惠合计额,带入A100000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第15行“合计”=7行+13行。 表内关系 1.第3行=第1×2行。 2.第5行=第3+4行。 3.第7行:若第5行≤第6行,则本行=第5行;第5行>第6行,则本行=第6行。 4.第8行:第5行>第6行,则本行=第5-7行;第5行≤第6行,则本行=0。 5.第12行=第10+11行。 6.第13行:若9行≤12行,则本行=9行;若9行>12行,则本行=12行。 7.第14行:若9行≤12行,则本行=12行-9行;若9行>12行,则本行=0。 8.第15行=第7+13行。 表间关系 1.第6行由主表生成,不可填写:本行=表A100000第19-20-22行-本表第13行,若小于0,则填报0。 2.表A100000第21行由本表第15行生成,表A100000第21行=本表15行。 缴纳方式 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但为了保证税款及时、均衡入库,对企业所得税采取分期(按月或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办法。纳税人预缴所得税时,应当按纳税期限的实际数预缴,按实际数预缴有困难的,可以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l/12或1/4,或者经当地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分期预缴所得税。预缴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知道,新版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写包括了很多项目,上述内容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职工薪酬纳税以及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填报说明。

如何填写所得税申报表

填写所得税申报表

(一)表体项目

本表是在纳税人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等金额后计算出""纳税调整后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包括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等差异)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集中填报。

本表包括利润总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额计算、附列资料四个部分。

“利润总额计算”中的项目,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口径计算填报。实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分行业会计制度纳税人其数据直接取自利润表;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纳税人其数据取自收入支出表。实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纳税人其数据取自业务活动表。实行其他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根据本表项目进行分析填报。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和“应纳税额计算”中的项目,除根据主表逻辑关系计算的外,通过附表相应栏次填报。

(二)行次说明

第1-13行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利润表的说明编写.

第1行""营业收入"":填报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总额.本行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数额填报.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20)填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第2行""营业成本""项目:填报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发生的成本总额.本行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的数额填报.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A102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A102020)填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第3行""营业税金及附加"":填报纳税人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本行根据纳税人相关会计科目填报.纳税人在其他会计科目核算的本行不得重复填报.

第4行""销售费用"":填报纳税人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销售费用""填报.

第5行""管理费用"":填报纳税人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发生的管理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管理费用""填报.

第6行""财务费用"":填报纳税人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发生的筹资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财务费用""填报.

第7行""资产减值损失"":填报纳税人计提各项资产准备发生的减值损失.本行根据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上的数额填报.实行其他会计准则等的比照填报.

第8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填报纳税人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和套期业务中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本行根据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数额填报.(损失以""-""号填列)

第9行""投资收益"":填报纳税人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确认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根据企业""投资收益""科目的数额计算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纳税人根据""其他收入""科目中的投资收益金额分析填报(损失以""-""号填列).实行其他会计准则等的比照填报.

第10行""营业利润"":填报纳税人当期的营业利润.根据上述项目计算填列.

第11行""营业外收入"":填报纳税人取得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的金额.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20)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第12行""营业外支出"":填报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的金额.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A102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A102020)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第13行""利润总额"":填报纳税人当期的利润总额.根据上述项目计算填列.

第14行""境外所得"":填报纳税人发生的分国(地区)别取得的境外税后所得计入利润总额的金额.填报《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明细表》(A108010)第14列减去第11列的差额.

第15行""纳税调整增加额"":填报纳税人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进行纳税调整增加的金额.本行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调增金额""列填报.

第16行""纳税调整减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进行纳税调整减少的金额.本行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调减金额""列填报.

第17行""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填报属于税法规定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金额.本行通过《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0)填报.

第18行""境外应税所得抵减境内亏损"":填报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选择用境外所得抵减境内亏损的数额.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

第19行""纳税调整后所得"":填报纳税人经过纳税调整、税收优惠、境外所得计算后的所得额.

第20行""所得减免"":填报属于税法规定所得减免金额.本行通过《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A107020)填报,本行<0时,填写负数.

第21行""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填报根据税法规定应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通过《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A107030)填报.

第22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可在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的数额,本行根据《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A106000)填报.

第23行""应纳税所得额"":金额等于本表第19-20-21-22行计算结果.本行不得为负数.本表第19行或者按照上述行次顺序计算结果本行为负数,本行金额填零.

第24行""税率"":填报税法规定的税率25%.

第25行""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3×24行.

第26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按税法规定实际减免的企业所得税额。本行通过《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A107040)填报.

第27行""抵免所得税额"":填报企业当年的应纳所得税额中抵免的金额。本行通过《税额抵免优惠明细表》(A107050)填报.

第28行""应纳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5-26-27行。

第29行""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按照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

第30行""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所得依照中国境外税收法律以及相关规定应缴纳并实际缴纳(包括视同已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性质的税款(准予抵免税款)。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

第31行""实际应纳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当期的实际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8+29-30行.

第32行""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本纳税年度已在月(季)度累计预缴的所得税额,包括按照税法规定的特定业务已预缴(征)的所得税额,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按规定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的所得税额。

第33行""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当期应补(退)的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31-32行。

第34行""总机构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按照税收规定在总机构所在地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款。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

第35行""财政集中分配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按照税收规定财政集中分配本年应补(退)所得税款.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

第36行""总机构主体生产经营部门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所属的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的部门按照税收规定应分摊的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

第37行""以前年度多缴的所得税额在本年抵减额"":填报纳税人以前纳税年度汇算清缴多缴的税款尚未办理退税、并在本纳税年度抵缴的所得税额.

第38行""以前年度应缴未缴在本年入库所得额"":填报纳税人以前纳税年度应缴未缴在本纳税年度入库所得税额。

大家都在看

老师 汇算清缴时的税额抵免优惠明细表是什么意思?里面需要怎么填

里面需要怎么填一、适用范围本表适用于享受专用装置投资抵免优惠的纳税人填报。二、填报依据和说明纳税人根据税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环境保护专用装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装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

《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怎么填?

18.第18行“17.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第4列“调减金额”通过取自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第39行“创业投资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填报。第1列“账载金额”、第2列“税收金额”和第3列“调增金额”不填。19.第19行“18.其他

企业所得税a类申报表怎么填

(二)申报表主表、附表的列主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A1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是整套报表的核心,它包括了利润总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额计算三个部分。通过主表,可以直观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