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企业税务登记号查询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08-04 01:56:05

11月7日,重庆国税12366电子税务局全面运行,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电子税务局发起业务申请,办理缴税、取票等事项。这是市国税局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依托“互联网+税务”打造的网上纳税综合便民服务平台。 重庆国税12366电子税务局官网登录_入口 :http://www.cqsw.gov.cn/cqsswj/

电子税务局试点效果明显 今年7月,重庆国税12366电子税务局在渝中区国税局和两江新区国税局试点运行。4个月来,在降低纳税成本以及缓解国税干部工作压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这一试点源于重庆市国税局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而推出的大手笔。近年来,随着重庆社会经济的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国税部门管理服务的纳税人也快速增长。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重庆国税管理服务的纳税人达到了150万户。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税收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我们窗口的平均业务量增加了70%,仅发票代开业务,5-10月就发生76万笔,同比增长了86.4%。”市国税局总会计师袁立炫介绍,纳税人办税等候时间延长,前台税务人员负担加重,办税厅业务尤其是发票服务事项,成为征纳双方的“痛点”。 为解决这一难题,市国税局求创新求突破,开启了“互联网+”在税收领域应用的大门。7月1日-11月6日,电子税务局试运行期间,1万多名纳税人通过实名注册,测试和体验电子税务局推出的服务,平均每名纳税人减少往返办税服务厅时间1个小时以上、发票代开时间25分钟以上。“建设电子税务局,就是想让信息多上网,纳税人少跑路;信息多传递,纳税人少排队;信息多运转,纳税人少负担。”袁立炫说,电子税务局既是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创新举措,也是广大纳税人的迫切需要。 与此同时,市国税局还与重庆市邮政公司合作,推出了“寄递+托管+双代”业务。纳税人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申领发票、委托邮政快递到指定地点,还可以通过国税部门设置在邮政网点的自助办税机领用、代开发票,也可以通过邮政网点人工代开增值税普通发票、代征税款。 精准服务 纳税人足不出户高效办税 重庆国税12366电子税务局在全市推广运行,用“互联网+”思维,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着力打造税收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和“监控平台”,实现了征纳双向减负。 重庆国税12366电子税务局围绕三个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征管服务融合、税收数据融合——建立和打造了一个生态系统,为纳税人提供“足不出户”的纳税服务新体验。同时,也让国税干部从繁重的服务压力和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提升岗位技能和专业素养。 目前,重庆国税12366电子税务局实现了多项功能: 实名认证便捷办税。创新实名认证方式,提供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线上认证与公安、银联等部门进行信息比对,免予提交纸质资料,实现“一次身份确认,终身便捷办税”。 发票业务网上办理。纳税人可以在电脑或者手机上申请发票领用和代开,可选择自助办税终端、“票易达”邮政寄递或者取票箱领取,可以采用三方协议扣款或银联在线支付缴税,享受“网购式”的服务体验和便利实惠。 轻松一点简易申报。为小微企业定制开发了辅助申报功能,应用大数据为每位纳税人精准推送涉税信息数据,纳税人只需填写少量项目,轻松一点审核确认,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申报纳税。 智能辅助快税导航。整合指挥监控平台数据,与腾讯公司合作,移动客户端推出了快税导航,方便查询就近办税服务厅的实时图像、排队信息,帮助纳税人有效规避线下办税的“堵点”,获得快捷办税的适时资讯。 统计显示,截至11月7日18时,通过重庆国税12366电子税务局,实名注册纳税人11205户,绑定固定业户4906户;办理发票业务5268户次,其中,代开普通发票3332户次,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461户次;领用增值税专用发票99户次,领用普通发票150户次。 智能服务 提升纳税人个性化服务体验 在实现办税成本明显降低、办税压力有效分流和办税资源全面整合的基础上,市国税局还精益求精,搭建“指挥监控中心”和“寄递处理中心”,实现全市办税服务场所实时监控全覆盖和常态化,为纳税人和涉税各方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体验。 重庆国税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快速见效、反复迭代的思路,围绕“线上业务全覆盖、指挥监控全覆盖、运维体系专业化”的建设目标,推进电子税务局二期建设。 “线上业务全覆盖”指在电子税务局(一期)业务办理子系统基础上,重点破解补充信息采集、外管证和报验登记、增值税专用发票网上认证这“三大业务”的痛点、堵点、难点,新上线税务登记、资格认定、证明开具等功能,补全纳税申报,如所得税相关申报等,实现纳税人申请服务事项网络全覆盖。 “指挥监控全覆盖”指电子税务局将进一步打造监控指挥中心,实现全市办税服务场所(含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和国地共建的办税服务厅)全覆盖、实时监控常态化,通过分析纳税人行为,如办税渠道选择、涉税产品使用等各类信息,实现智能服务模式转型,并为风险管理提供情报支持。 “运维体系专业化”指电子税务局的实体运维将更专业,功能开发将更精准,需求响应将更及时,应急反应将更快速。 同时,重庆国税12366电子税务局还将着力建设寄递处理中心,以发票业务为中心,通过“票易达”邮政寄递为纳税人提供“足不出户,送票到家”服务。在电子税务局全面上线运行后,寄递服务范围更广。重庆市国税局将持续深化与邮政的合作,选取合适的场地作为寄递业务集中处理中心,指派专人处理寄递业务,做好所有发票的调拨和纸质发票的监督管理,提高处理效率,保证寄递到达时限的快捷。 “电子税务局是重庆国税打造全新纳税服务生态体系的重头戏,我们将建好两个中心,用便捷高效的服务响应纳税人的合理需求,为纳税人和涉税各方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体验,建成纳税人自己的电子税务局。

重庆商业发票去哪查询真伪?

商业统一发票属于国税管理,因重庆市国税局没有在网上开通发票查询功能,因此你要查询该发票的真伪,你只能到当地国税局查询。如你不在重庆,你可以用下面的电话查询。

重庆国税普通发票查询方式

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向各区县国税局发票管理部门查询发票流向。各区县查询电话是:

查询电话 区县局 查询电话 区县局 查询电话

15630121999 万盛区 15630121999 铜梁县 15630121999

15630121999 双桥区 15630121999 大足县 15630121999

15630121999 巴南区 15630121999 潼南县 15630121999

15630121999 綦江县 15630121999 璧山县 15630121999

15630121999 长寿县 15630121999 直属分局 15630121999

15630121999 渝北区 15630121999 高新分局 15630121999

15630121999 江津市 15630121999 经开分局 15630121999

15630121999 合川市 15630121999 城口县 15630121999

15630121999 永川市 15630121999 梁平县 15630121999

15630121999 荣昌县 15630121999 丰都县 15630121999

15630121999 云阳 15630121999 秀山 15630121999

15630121999 奉节 15630121999 酉阳 15630121999

15630121999 巫山 15630121999 彭水 15630121999

15630121999 巫溪 15630121999 石柱 15630121999

15630121999 忠县 15630121999 市局 15630121999

全国国税税务机关代码!!!!

税务机关代码共7位。第一位为1代表国税,2代表地税;后六位为区位码。

如:天津市和平区国税代码为1120108;和平区地税代码为:2120108;和平区的区位码为:120101。

查询公司的主管税务机关代码方法:

电话咨询专管员。

电话咨询12366,把纳税识别号报给工作人员帮忙查。

取一自己到税务局代开的运输发票或机动车发票,上面有。

扩展资料

根据《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全国各地税务机关执行统一的税务登记证件代码编码规则,即:

已领取组织机构代码的纳税人税务登记代码为:区域码+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设定的组织机构代码;

个体工商户税务登记代码为其居民身份证号码;

经营的外籍、港、澳、台人员税务登记代码为:区域码+相应的有效证件(如护照,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等)号码。

有关具体办理程序方面的事宜可以直接向主管或所在地税务机关咨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税务机关

大家都在看

重庆市社保 网上申报系统

社会保险网上申报操作流程:一.上网登入:下面的网上申报点击“社会保险网上申报”,输入用户名(详见社保登记证上手写编码):170XXXXX,初始密码:地税税务登记证号(330XXXXXXX)登入后可做更改。二.网上申报系统操作时间为每月1

重庆内资公司注册流程

这篇文章就会给你答案注册流程1.咨询领表2.查询名称3.材料递交市场监督管理局4.材料受理5.领取执照创办流程(不含专业性前置审批)1.办理机关:市、区工商局企业名称预先登记办理时限:5个工作

重庆市税务登记证怎么办

向生产、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税务登记证及副本。依据《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向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