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税收筹划的角度分析企业采购时应选择什么样的供应商介绍如下:
资格预审,审核该供应商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效。例如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纳税人资格证明、某种功能的资质证书等等。
查查供应商是否存在信用问题,是否存在被政府列入黑名单,是否存在严重的恶劣前科,这些都可以在“信用中国”官网查询。
当前两步没有问题后,这个供应商就可以引入公司或组织机构的供应商资源库了。
通过招投标或比价的形式采购所需物资设备,通过价格、付款、供货周期等多个维度(具体要以公司或组织机构的规定为准)去选定供应商。
原则
供应商开发的基本准则是“Q.C.D.S”原则,也就是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
在这四者中,质量因素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确认供应商是否建立有一套稳定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然后确认供应商是否具有生产所需特定产品的设备和工艺能力。
其次是成本与价格,要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对所涉及的产品进行成本分析,并通过双赢的价格谈判实现成本节约。
在交付方面,要确定供应商是否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是否充足,有没有扩大产能的潜力。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供应商的售前、售后服务的纪录。
企业如何做税务筹划?选择税务筹划空间大的税种
要选择对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税种作为税务筹划的重点;选择税负弹性大的税种作为税务筹划的重点,税负弹性越大,税务筹划的潜力也越大。
符合税收优惠政策
一般在税种设计时,都设有税收优惠条款,企业如果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条款,就可享受节税效益。
改变纳税人构成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之前,首先要考虑能否避开成为某种纳税人。比如在年开始实施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下,企业宁愿选择作为营业税的纳税人而非增值税的纳税人,宁愿选择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而非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因为营业税的总体税负比增值税总体税负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总体税负比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总体税负轻。
影响应纳税额的基本因素
影响应纳税额的因素有两个:纳税依据和税率。进行税务筹划无非是从这两个因素入手。如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税法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允许扣除项目金额,具体计算过程中又规定了复杂的纳税调增、纳税调减项目,因此,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有了一定的空间。
重视财务管理环节
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都有税务筹划的工作可做。比如,按照税法规定,负债的利息作为所得税的扣除项目,享有所得税利益,而股息支付只能在企业税后利润中分配,因此债务资本筹划就有节税优势。
从税收筹划角度分析企业采购时选择什么样的供应商从税收筹划角度分析企业采购时选择的供应商有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合规性高的供应商、优惠政策适用的供应商、高效的供应商。
信誉良好的供应商:选择有良好信誉的供应商可以减少合作风险,并且避免与不合规的供应商产生关联,以免引发税务部门的审查。
合规性高的供应商:确保供应商具备合法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以及遵守税法规定的税务义务,如按时缴纳税款、提供正确的发票等。与合规的供应商合作,可以减少税务风险。
优惠政策适用的供应商:某些地区或行业可能存在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增值税减免、所得税优惠等。选择符合相关政策条件的供应商,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并最大化企业的税收优惠。
高效的供应商:选择能够提供高质量产品或服务,并具备高效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有助于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进而减少企业应纳税额。
企业采购的注意事项包括明确采购目标、制定采购策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签订合
明确采购目标:企业在进行采购前,应明确采购的目标,包括采购的商品或服务的具体需求、采购的数量、质量要求、预算等。这些目标将指导企业的采购行为。
制定采购策略:根据企业的采购目标,制定相应的采购策略。例如,是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还是选择直接与供应商进行谈判。是采用单一来源采购,还是采用竞争性招标等方式。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不仅要考虑供应商的价格,还要考虑供应商的质量、交货期、售后服务等因素。还要注意供应商的信誉和资质,避免选择不良的供应商。
签订合同:在确定了供应商和采购商品后,企业应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